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_国外宏观论文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_国外宏观论文

试论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现状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贸易论文,中韩论文,合作关系论文,试论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两国正式建交,中韩经贸合作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然而,在中韩的双边经贸合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障碍,对中韩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往来始于1979年,基本处于增长状态。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仅1990万美元。1984年为4427万元,1992年达82.18亿美元,1993年达108亿美元。1994年的贸易额为117.2亿美元,1995年可望达到15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连续4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目前,中国已继美日之后,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继日本、香港地区、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一)从间接贸易为主向直接贸易为主转变。近些年,随着贸易环境的好转,经济交往的频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贸易代表处的互设,通过香港等地区转口贸易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据资料统计,1988年以前中韩两国经由香港等地的间接贸易达70%,1991 年降为2%,1992年降为20%,1995年降为16%。

(二)互补性强。中国对韩国出口大多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其中农产品、 矿产品、纤维类产品和化工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5%以上,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纤维类产品、化工产品、钢铁和金属制品以及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这反映了两国在贸易中发挥了各自的相对优势,说明两国在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

(三)双向投资方兴未艾。韩国对中国的投资起步较晚。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大部分属中小企业。从1991年后韩国对华投资大量增加,特别是伴随着中韩建交,相互投资保护协定、科技合作协定的签定,投资势头发展猛烈。

目前,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据韩方有关资料介绍,截止1994年1月底,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共42项,总投资额达1200万美元。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尽管从数量上看并不多,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四)中韩互利劳务合作。目前,我国与韩国的劳务合作主要是派遣船员、渔工及向第三国派遣劳务人员。5年来,我国已有万余名海员和渔工劳务人员在韩国的远洋轮船和捕渔船上工作,此外,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各类劳务人员在关岛、塞班岛、俄罗斯及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为韩国的厂矿及施工项目业主提供服务,累计有万余人。

中韩在其它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中韩两国在金融、科技合作方面也有了一定进展。虽然合作规模尚小,有的刚刚起步,但中韩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韩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两国建交后,虽然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也不能不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或将要成为影响双方经贸合作发展的障碍。

(一)中国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并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来,中韩贸易增长迅速,但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方贸易逆差1.86亿元,1993年中国向韩国的出口增长19%,从韩国的进口增长104%,中国贸易逆差达25亿美元。究其原因,固然有我国某些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不适应对方市场需要等因素,也有韩方对从我国进口的商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政策和对我国有一些岐视性的规定和限制。主要是:一对中国的部分出口商品加征调节税。1992年韩国曾两次对中国近40种商品加征调节税,最高增幅达91%。1993年3月,韩财务部又决定对中国出口的五类商品加征高达50~70%的调节税。二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和进行反倾销调查。1993年,韩国财务部对中国出口磷酸征收40.46~54.28%的反倾销税,期限3年,随后又开始对中国出口纯碱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10余个生产厂家和外贸公司,这些做法不仅影响了中韩双边贸易,而且对中韩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韩国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偏小,技术层次不高,且部门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据统计,截止1993年度,韩国对华平均每项投资规模只有71.9万美元,投资规模超过200万美元的项目占很小的比例,甚至还有几万美元的超小型项目。同时,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且大部分属于玩具、制鞋、皮革制造、纤维、服装等轻纺工业,以及金属组装、石油化学工业部门等。相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较少,特别是对能源、交通及原材料加工等基础工业部门的投资较少。

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及对策

中韩两国不仅是地理、文化很近的邻邦,而且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因而其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一是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韩国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二是中国具有航天工业等高科技领域,而韩国在这一领域正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三是中国资金短缺,而韩国资金相对丰富;四是中国老工业设备陈旧,而韩国工业设备比较先进;五是中国的无机化学工业比韩国发达,而韩国的有机化学工业比中国发达;六是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韩国主要出口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精密加工产品。因此,中韩经济关系既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与互补关系。

由于中国政府将继续实行开放政策,同时又由于韩国政府不断谋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可以预计,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中韩贸易合作,我们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宏观调控。

为推动中韩经贸合作上新台阶,当前应采取下列措施:1、中韩两国官方应积极探讨长期经贸合作的战略,以适应未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长期的经贸合作模式,以确保其经贸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3、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对应的投资和贸易促进机构,开展扎扎实实的促进工作,使双边经贸合作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方向发展。4、中韩双方要更好地总结经贸合作中的经验教训, 联合调查研究和解决双方企业在投资或贸易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中韩双方应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从而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方便条件。

(二)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

在中韩贸易中,中国几乎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严重阻碍了中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障碍需要双方努力加以排除。

首先,我国应加强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韩国的消费水平很高,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我国输韩商品在质量、设计、包装、标准化、交货期、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韩出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包装装潢,此外,还需加强对韩出口的宏观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大宗出口商品在品种、规模、数量、价格及经营范围方面都应明确规定,杜绝因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后引起的对韩出口渠道混乱和供货不稳定现象。

其次,要大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价值。目前,中方对韩出口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深加工制成品数量减少,中国的机电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出口量也在增加,但1993年对韩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仅占韩国机电产品进口量的2‰, 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也只占3.8%,所以从供求方面来看都有很大潜力。因此, 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由农产品,轻纺产品为主转向以机电、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转向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不断开拓韩国市场。

(三)要扩大双向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要改变韩国对华投资规模小、技术层次偏低的状况。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应从目前的中小型项目向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领域的大型项目发展,如能在这些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就能打开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目前,中韩两国已着手在汽车零部件合作生产、高清晰度电视机、民用航空工业技术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国应进一步采取产业倾斜和产品技术倾斜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韩国企业对上述领域进行投资。

(四)要进一步扩大技术和劳务合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中国和韩国在科技和劳务领域的合作虽有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大潜力。为此,要扩大双方在技术和劳务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在继续搞好能源、交通、通讯等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加快外贸体制和外资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涉外法规体系,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外商创造符合国际惯例和贸易自由化的经济环境。

标签:;  ;  ;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_国外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