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论文

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论文

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李丹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 “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也向各级各类教育主体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新任务、新课题。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导向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教育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这些论述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又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的劳动教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螺旋式上升和创新性、时代性发展,是指引我们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强国富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成就是改革红利、自然资源红利、人口红利等综合贡献的结果。当前,我国同时面临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传统的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等发展瓶颈。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 “能工巧匠” “大国工匠”,为 “中国速度”向 “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变、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三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有着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倡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必将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四是实现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显学化。要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劳动科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深化对劳动问题的研究,提升学生对劳动多学科多维度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劳动科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协同发展,推动劳动科学学科建设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广泛传播劳动科学成果,强化劳动科学的普及,运用劳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劳动领域的重大问题。

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关键途径。在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目标一致性。

劳动教育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德智体美劳 “五育”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从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来看,劳动教育汲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精华,涵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锻炼劳动能力、培养劳动者对美的认知分别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五育”又各有侧重,德育侧重于解决教育对象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解决 “对世界怎么看”的问题;智育侧重于启发受教育者进行改造世界方法论的研究,解决 “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问题;体育侧重于身体发育和发展,解决 “以怎样的身体状态进行看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美育注重对 “看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心灵的塑造,解决 “怎样内心愉悦美好地看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而劳动教育侧重于用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品德和劳动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 “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看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五者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全面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是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原发灶直径大小是反映乳腺癌特性及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既往研究表明,随着肿瘤病灶直径的增大,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比率随之增大[11-15]。 一项包含5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3]显示, 肿块最大径>2 cm 病人NSLN 转移的风险是肿块最大径≤2 cm病人的2.41倍。本研究中病灶大小>2 cm时,nSLN阳性率为65%(11/17),病灶大小≤2 cm时,nSLN阳性率为36%(17/47),前者为后者的1.8倍,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可见原发病灶较大的乳腺癌患者,其非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几率更大。

二是实现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一体化。稳步推进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分阶段、有序开展,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受教育群体接受劳动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支撑的劳动教育体系。要尊重不同教育类型的差异性,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应致力于改善学生对劳动的认知,逐步培养劳动习惯;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专业性、技能性劳动技能为主;高等教育的劳动教育,则是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强化其研究型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培育目标。同时,将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贯穿所有教育类型。

一是实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系统化。推动“劳育”写入 《教育法》和 《高等教育法》,适时出台 《关于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为加强劳动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劳动教育与劳动就业、创新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舆论宣传、文化氛围等直接相关,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成果的保障机制建设,推动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类教育主体要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制定切实方案,统筹推进实施,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于晓东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四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总量效益平稳增长,产业支柱地位稳固;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日趋深入,新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四是科技支撑力度提升,创新发展后劲增强。

四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根治 “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的必然要求。一个时期以来,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无论机械化生产如何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完善,都无法改变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的基本规律。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不断强化青少年新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锻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品格,感悟劳动带来的尊严感、崇高感和幸福感。

三是实施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协同化。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始点,要让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成为 “好家风”、 “好门风”的重要内容。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要在开设劳动科学概论等必修课的同时,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大熔炉,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工厂、部队、农村,感知中国大地,体察国情民情,促进形成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

2.2 操纵手柄(杆)转动灵敏,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发动机油门操纵机构应轻便,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2)各间隙调整正确。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 mm,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2.5 mm。

五是实现劳动教育精准化。要充分考虑劳动教育对象所处的具体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因地、因时、因人开展劳动教育。赋予各地开展劳动教育的自由度,鼓励各地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教育内容,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新技术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让劳动教育 “活起来”“实起来” “酷起来”,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淮河流域干旱分区共分为5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就5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而言,大区内部具有其相似性,尤其是在农业干旱发生的层面上,而二级区之间又有区域差异性,以下对各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为各分区干旱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是实现劳动教育师资多元化。要充分发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劳动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身边教育和示范引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推进 “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知名专家和创业能手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和传播他们爱国奉献、崇尚劳动、创新创业的故事,引导受教育者向榜样看齐,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标签:;  ;  ;  ;  ;  ;  ;  ;  ;  

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