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病人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罗丽琼

广东四会市中医院 广东四会 526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老年心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心理特征的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240例进行跟踪分析,其中采用护理干预和进行常规护理的各120例。对比这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的方法措施和获得的成效,并通过入院和出院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及疗效的满意程度进行测评。结果:24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的抑郁发生率70.00%,其中轻度抑郁者96例,占40.00%,中度抑郁者49例,占20.42%,重度抑郁者23例,占9.58%。护理组出院后3个月总体抑郁状态降低明显,且护理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引发抑郁症,医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如果能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患者减缓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58-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身体状况的下降,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具有可行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老年患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坚定地战胜疾病,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240例进行跟踪分析,年龄均为6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8.7岁。男性148例,女性92例。其具体患病情况如下:急性脑梗死82例(34.2%),脑出血75例(31.2%),珠网膜下腔出血8例(3.3%),高血压23例(9.6%),冠心病心绞痛40例(16.7%),急性心肌梗死12例(5.0%)。将患者分成两组:护理组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8.2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常规组12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9.2岁,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组和常规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生活条件与病例组在统计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入院时简要心理护理,医护工作者热情、友好地接待老年患者,在他们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时给予合适的安慰和心理疏导。

1.2.2实验组

1.2.2.1端正护理态度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热情、温暖、耐心地接待老年患者,认真分析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害怕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医护人员要仪表端正,动作轻盈,技术娴熟,以此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和信念,给患者以安全感;医护人员应及时地跟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家属关怀。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共同营造温馨友好的医护环境。

1.2.2.2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在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同时,我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促进老年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矫正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我院也定期开展病人工休座谈会,促进病患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以达到提出问题、对症解决的目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taistic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患有抑郁症的有168例(70.00%),其中轻度抑郁者96例,占40.00%,中度抑郁者49例,占20.42%,重度抑郁者23例,占9.58%。其入院时和出院时的抑郁严重程度分析如下表:

表1患者入院、出院抑郁程度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的改善情况如下:常规组组患者在症状明显好转的有40例,症状有所减轻的73例,无改善的有7例,其中有4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护理组的分别有52例、65例、3例、2例。两组比较护理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治疗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常规组的满意度为54.8%,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9.9%,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心脑血管病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心理行为改变,如抑郁、焦虑、护理恐惧、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亦十分突出。国内外研究报导由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达30-70%。抑郁是意识消沉的情绪,可使人体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而且会导致躯体疾病症状加重和躯体社会功能的缺陷,致使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机能削弱囚,进而引起躯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文献报道,抑郁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如CHF、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等。因此,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应对老年心脑血管病人的抑郁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3-6个月时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下降较缓慢,有的重度抑郁的患者甚至出现了反弹现象。这也警醒我们,应重视出院后服务工作,或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或发挥心脑血管病病友会的作用,继续加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保健工作,以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玲,荣阳,蔡国明,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40-42.

[2]崔金虹,李恒玉.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眼科新进展2014,02(34);101-106.

[3]王法新.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12

[4]刘秀玲,刘艳艳.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9-70

论文作者:罗丽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脑血管病人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罗丽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