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城镇商品市场的有效途径_小城镇论文

构建中小城镇商品市场的有效途径_小城镇论文

建设中小城镇商品市场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城镇论文,有效途径论文,商品市场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批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进入市场,这就要求在中小城镇建立消费品市场,以满足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购买力提高的需要。从浙江省建德市(县级市)近年来建设中小城镇消费品市场的状况来看,已逐步形成网络,市场管理和服务质量也逐步提高。截止1993年底,全市已有消费品市场37个,市场建设总投资额为3800万元,其中该市工商局投资额近3000万元;市场总面积达76024平方米,拥有摊位5779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50%。在实践和探索中,该市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科学决策、综合分散、多方筹资、新颖实用”的中小城镇商品市场建设之路。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培育和建设市场体系的基础

市场是社会大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交换场所,产品只有进入市场交换,才能成为商品,而要做到货畅其流,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马克思指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马克思选集》第三卷,第120页)。从建德消费品市场建设走过的路程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与我国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和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多样性相适应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发展的。

(一)“文革”期间在“左”的思想干扰和影响下,把农民搞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来割,把农民贩运经商当作投机倒把来批,把善经营、会办厂的能人当作活靶子来打,甚至取缔小商小贩,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以致商品生产下降,消费品市场畏缩,流通渠道严重堵塞。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消费品市场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走上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轨道。许多农民转向二、三产业,一些有胆识的农民率先进入流通领域,一批贩运队伍应运而生,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城镇市场。八十年代初,建德出现了沿街设摊,沿路叫卖的自发性市场,这些自发形成的集市成为孕育发展中小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基础。由于没有固定市场,经营者、消费者饱受日晒雨淋之苦。部分棚顶市场,地面七高八低,雨天泥滑路烂,市场基础设施极差,农产品“卖难”矛盾日益突出。1984年,建德县作出了进一步放宽贩运政策,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实行多渠道、多层次流通的决定。白沙、梅城、寿昌、乾潭、三都、大同等中小城镇消费品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品生产和“一优两高”农业。199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6563万元,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有了较大增长,茶叶为4150吨,柑桔29942吨,专业化养禽235.4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5.2%、5倍和3.5倍,严州白梨、草莓、莲子等水果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有效地把农村“菜园子”和城镇“菜篮子”紧密结合起来,全市城乡居民消费的副食品。约有90%的蔬菜、80%的水果、水产品、肉禽蛋,通过市场吞吐销售。

(三)党的十四大前后,消费品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促进了建德市乡镇工业、家庭工业和农村专业化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作为集贸市场经营主体的个体私营经济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到1994年6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0247户,私营企业457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240%。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3858户,私营企业189家,分别占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的40%和48%。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市场,搞活城乡流通,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识,各镇、乡政府、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市场建设的呼声也一年高过一年。为此,该市工商局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掀起了中小城镇市场建设的热潮,一座座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的大中型室内消费品市场建成开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生产和流通领域,带动了乡镇企业,特别是家庭工业的飞速发展。1993年,全市乡镇工业产值达1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如该市乾潭镇,家庭工业较为发达,已逐步形成了以胶合板行业为龙头的地方产品优势。目前,全镇胶合板企业已有40余家,胶合板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市场发展也使商业、服务、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3年,全市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6%,比上年增长了二个百分点。

二、建设“综合、分散”的市场网络,是适应中小城镇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小城镇是商品的集散地,是城乡一体的结合部,是“服务市场、富裕农村”之枢纽。先有集,后有镇,再有城,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建设市场体系,要充分发挥城镇的中心作用,以城镇规模和幅射功能来构造市场网络。近年来,全国建设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面对各地掀起的“市场热”,该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建德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切合经济规律的中小城镇市场发展规划。

(一)对市场建设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市场建设要考虑如何避免“空壳”现象,真正做到兴办一个,繁荣一个,这不仅与当地的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商品流向、经济环境和消费水平等密切相关,市场的选址、布局和规模对搞活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建德工商局在市场建设之前,提出几套设计方案,召集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最后由市政府拍板,委托建筑设计部门正式设计,职能部门实施建设,科学严密的论证为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保证。如寿昌的市场建设,开始提出了3套规划设计方案,由市长主持,有关部门参加,多次现场踏勘,会议研究,最后从中择优选取,既符合城建规划以及商品的集散和幅射,又兼顾了市场建筑体的视觉效果。

(二)把综合性消费品市场建设作为基础。消费品市场是从事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活动交换的场所,完备的消费品市场应当是多种类、多层次、多形态消费品市场构成的总体,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建德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大,每年有近百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避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该市乡镇工业、家庭工业已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商品生产格局。因此,该市在建设市场的过程中,坚持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综合经营、批零结合。如新安江市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占地面积8458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摊位1600余个,日上市人流量近2万人次。这是一座集农贸、工业小商品、干鲜水果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上市品种达1500余个,名优土特产荟萃;水产品鲜活细嫩;南北果四季不断;小商品琳琅满目。1991年市场商品成交额已突破亿元大关,1991-1992年度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目前,“新安江商城”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投资1500余万元,确定1994年底建成。市场总建筑面积可达20000平方米,它将成为浙西最大的室内商品交易中心市场。

(三)消费品市场总体布局走分散的路子。办市场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避免浪费财力、物力,以求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德市各镇、乡经济实力不平衡,学经济发达地区走“大而全”的路子显然行不通。分析建德实际,该市主要以建设中小型市场为起步,走分散经营的路子,以新安江、梅城、寿昌和乾潭等镇为重点,依托320国道线,发挥旅游优势,精心构思,合理布局。市政府为了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兴办市场。该市工商局在建成“新安江商城”的基础上,1992年,梅城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建筑面积3548平方米,投资200余万元。1993年,又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寿昌市场,市场建筑面积达7100平方米。同年乾潭工业品市场相继建成,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投资280余万元。梅城农贸市场改建工程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安仁仔猪市场、杨村桥禽蛋市场、三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陆续建成。全市重点集镇建起37座消费品市场,初步形成了中小城镇的市场群。

三、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是中小城镇市场建设的前提条件

要加快市场建设,就需要大量投资,能否尽快地筹集更多的资金,已成为能否加快市场建设的前提。但是,资金缺乏又是当前困扰市场建设一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建设规模扩大,建筑档次提高,材料价格上涨,所需资金量越来越大,举债建设的包袱也越背越重。为此,市场建设部门举各方之力,招四方之财,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主要是从“四个一点”上做文章。

(一)向银行贷一点。市场建设占用资金量大,周期长,全部资金靠用户筹集有很大困难,部分资金要用银行贷款来启动,又利用市场所发挥的效益还贷。截止1994年5月底,该市工商局先后向银行贷款近1000余万元。如1988年新安江市场建设先贷款200万元,建成发挥效益,除上缴国家税收400余万元外,目前已基本还清贷款。

(二)由工商部门投一点。培育和建设市场,为人民办实事,工商部门责无旁贷,负有应尽的职责,建德市工商局立足于艰苦创业,把有限财力集中到市场建设上,宁愿苦自己也不拖市场建设的后腿。该局先后已投入市场建设资金共达1000余万元。

(三)向社会筹集一点。建设市场如果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免力不从心。因而,应贯彻“人民市场人民建”的方针,积极发动群众筹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大合唱”。向社会筹集资金可以是集资,也可以是合资;可以用股份制形式,也可以用转让使用权的办法。不能只满足于本地的资金,要把视野投向市场,引进资金为我所用。这样也可以调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经商户的积极性。如在新安江、梅城、寿昌、乾潭四大市场建设中,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共筹资达300余万元。

(四)靠财政补贴一点。市委、市政府对市场建设十分重视,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一块用于市场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拨出市场建设资金150余万元。同时,市政府在市场建设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安置了市场建设的土地征用工,减免了部分费用,从而减少市场建设投资,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四、建设“实用、经济、美观”的消费品市场,是商贸竞争与现代建筑意识的超前决策

1987年以前,建德消费品市场大都档次较低,街路市场、露天市场,脏乱挤差,妨碍交通,影响市容,市场的落后面貌与风景优美的旅游城镇形成反差。按照城镇建设规划,在市场建筑布局和造型设计中,既要外观宏伟壮观,中西合璧,又要力求市场建筑风格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既不贪大求洋,又有超前意识。场内装饰简朴有序,经济实用,节省造价,方便经商。独特的建筑特色,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这样就可以增强市场吸引力,提高市场知名度。

(一)建筑造型与新兴的旅游城市相结合。新安江镇为该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素有“水电城”、“避暑胜地”之称。1989年建成的新安江市场,建筑造型庄重典雅,别具风格。远眺,整座市场在绿树掩映之中,平顶屋面与九座攒尖顶相互连接、高低错落有致;低处仰视,四个庭园天井间隔拼合,飞檐翔角栩栩如生,于秀逸玲珑中呈壮观之势;信步市场,各色顽石点缀,满目绿荫,人称旅游城里“园林市场”。它建成后,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舒适的交易场所和购物环境。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报纸相继进行了报导,《全国工商十年成就》、《浙江特色市场》等书刊登载了有关图片。

(二)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古镇特色相配套。古镇梅城位于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之口,古为睦州,严州府治。1992年建成的梅城小商品市场采用仿古建筑,整座市场分三组建筑,七个单元,十座连廓,白墙红瓦,玲珑剔透,檐角飞展,悬柱林立。特别是在东入口处,借鉴梅城古镇牌坊的传统格局,取南北高峰之景,用现代手法处理成市场入口的“牌楼”,展示了严州“梅花城”古色古香的传统韵味,极具欣赏性的现代建筑,形成了一个新的商贸交易中心。

(三)建筑色彩与繁荣的商业特点相呼应。寿昌市场位于灵栖洞风景区必经之地的寿昌镇,市场整个建筑色彩自下而上,由浅入深,白色的墙体,兰色的檐口,红色的屋顶,交相辉映。同时,场内花坛草坪与水池组成二个天井,环境优美,市场环环相通,引人入胜。三层屋顶南侧建有望江亭、葡萄架和花园,为顾客提供歇息场地,是吸引经营者、消费者理想的交易场所。

五、领导科学决策,部门协调配合,是市场建设的根本保证

加强领导就是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组织、指挥、协调、决策和监督职能,理顺各方面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是市场建设上得快、质量好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市场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场建设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投资紧,关系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建德市委、市府把“兴商建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个市场建设都确定一位市领导分工负责,成立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工商具体负责的方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合理方案,落实责任,加强督查。该市工商局党委一班人,面对改革的浪潮,冲破“左”的束缚,不断更新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加快中小城镇市场建设的对策。每建一个市场局领导都亲自上阵,并派出得力干部,成立市场筹建办公室,跑项目、集资金、抓质量。1987年兴建新安江市场,以及兴建梅城小商品市场、寿昌市场和“新安江商城”,该局领导都亲自担任市场筹建办公室主任,带领一班人,一心扑在市场建设上,从场地选择、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到工程进度质量,都是亲自审查、严格把关,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任务。

(二)坚持市场建设的速度效益。加快建设进度,不仅可以降低造价,节约开支,而且市场早日投入使用,可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建设的施工企业在工程招投标中,要把能否缩短工期,按时完成市场建设任务作为重要条件,并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比如:梅城小商品市场、寿昌市场和乾潭市场,都做到了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施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当年发挥效益。

(三)确保市场建设工程的高质量。消费品市场是公共性的交易场所,要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市场建设中要把好“三关”:一是工程建筑设计关。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一流的市场,要有一流的设计,如该市工商局专门延请高级建筑师和专业技术设计人员主持设计。二是工程施工招标关。选择最佳的施工队伍,中标施工企业以精干的技术人员,先进的机械设备,强大的施工力量组织施工。三是工程质量监督关。委托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行使施工质量监督,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操作程序施工,并严格逐项验收,按质量评定等级进行奖罚。

培育和建设各类市场,完善和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建一处市场,可以活一片经济,兴一门产业,富一方群众,搞活商品流通渠道,促进企业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驱动第三产业发展,繁荣城乡市场。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中小城镇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推动中小城镇市场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加快步伐奔向小康。

标签:;  ;  ;  ;  

构建中小城镇商品市场的有效途径_小城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