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政治文明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还要求全党“不 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 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列,一道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三个部分构成。社会实践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主要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这三个领域内进行。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则是人们在上述三个领域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三个方面的成果。人们一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划分和概括社会实践过 程中实践主体对于客体认识与改造的直接成果。社会实践既反映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 然的关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也在相互对立斗争和共存统一的矛 盾运动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的政治文明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随人类整体的社会实践发展变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政治文明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水 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它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 度和政治实践行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体系,它是政治 文明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在一定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则必然是这个社会的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态属于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它要为维护这一经济基础而服务 。统治者也力图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从心理上规范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 人们的政治实践行为。

政治法律制度,是一定社会的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以及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它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政治法律制 度由统治阶级确立,并为该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它的实质是特定形式的民主与专政的 统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通常是由这个国家的法律尤其是宪法(包括宪法性文件及宪 法惯例)来确认与反映,并受到法律强制力的保护。政治法律制度往往具体化为国家机 器运转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工作方式等具体制度和规范的一定的政治体制。 如领导制度、选举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人事制度等。政治体制是政治法律制 度的细化和有机组成。

政治实践行为,它是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政治文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具 体实施和表现。它既是一定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动的反映 和体现,又是一定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仅讲政治意 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不讲政治实践行为的政治文明,是静态政治文明,是不完全的 政治文明。也就无法解释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断变革和进步。只有把动态 的政治实践行为列入政治文明范畴,政治文明才是历史与现实、抽象与具体、静态与动 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人类文明的成果与结晶。

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和有阶级社会所特有文明形态。在原始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管 理以及人们普遍遵守的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规则或习惯,但这种文明不具有政治性质。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文明、封建制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 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或民主制的发展,代表了政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说的政治文明,其中就包含了少数人对多数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我们所 说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实践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对不同的阶级来说 ,则有着不同的内容。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阶级内部的制衡制、政党 制、代议制、限期任职制和形式上的普选制等。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 制度,则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任何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同时, 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起巩固、推动发展或延缓发展的作 用。从另一个层次讲,政治文明又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态,同时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提 供国体、政体和法制的保障,使之在相互协调与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

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且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与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的思想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相矛盾呢?我认为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 同志讲两手都要抓,那么谁来抓呢?这是有主语的,这个主语就是党和政府。因此,党 的建设、政府职能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等,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另 外还有一个怎么抓的问题。怎么抓?要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与实施,要靠民 主和法制等,这些同样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

所以说,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两手都要抓,实质上已经包含了政治文明建设。

也有的同志说,精神相对于物质、政治相对于经济而存在,既然提出政治文明,那么 ,要不要再提出经济文明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 们经常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精神则是人们用经济、政治手段在 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经济领域里物化的文明就 是物质文明,非物化文明,已经体现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如,正确的经济政策 、成熟的经济体制等,已经包含在政治文明之中;正确的经济理论等,则体现在精神文 明之中。所以,可以不再单独提经济文明。物质文明属于基础性建设,它的主要任务就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对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言,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的建设。它主要 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社会结构的问题,一方面对其它两个文明有巨大的促进作 用,另一方面又保证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 明建设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为这两个文明提供 智力支持,并对这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将中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划分为“三步走”的分步实施战略的三个步骤。 经过20多年努力,我们已完成了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新 阶段的入口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 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党和国家获得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经 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坚实而有效的成果。回顾过去,我们需要总结和巩 固已经取得的政治文明成果;展望未来,新的更为关键、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 更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条件。时代在呼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 展。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政治文明建设凸现出来,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建设并列起来,正是为了顺应这种社会需要。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应该做到 四个有机统一。

第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江泽民同志在报 告中说,这是最根本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三大基本特征。这三大特征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又是我们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大特征及其 相统一的原则性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 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既不同于西方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了过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内容和突出特色,是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 路线和方针、政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各项实际工作实践中。共产党执政就是领 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 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由这一历史阶段的国际环境背景和我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特征决定, 我国社会还存在着阶层差别,各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利益 和利益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又突出地 表现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集中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维护广 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正确反映 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 去年“七一”讲话中所说,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全国各族人 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我们还应 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 ,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只有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 能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统筹全局、把握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 义社会中,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完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 发展和体现政治文明的进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与政治民主是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民主的实现程度,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孤军深入;另一方面,社会主 义政治民主的发展,又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政治条件。发扬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 利于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 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机关、领 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和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实行,使党和政府的路线、 方针、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宪法和法律是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 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实施,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与法制密不可分,无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违反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就会危害党的领导、破坏社会秩序、 侵犯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因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 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在不断完善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其它有益成果的有机统一。在十 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前进的政治基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 就是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 保证我国稳定有序的民主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 共产党的领导,在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 繁重的任务,尤其如此。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和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创立并不断 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指导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在总结改革的 成败得失时,有人认为,我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就是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有的大国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先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后进行了经济 体制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决不在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必须始终不渝地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才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 就的最强大最根本的保证。世界上有的大国改革之所以失败,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偏离甚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背叛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致。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郑重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并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一定性质的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为一定性质的社会经济基础所服 务的。如果全盘引进为西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服务的西方政治文明理论和模式 ,这就会对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就会侵蚀、破坏甚至改变我国的经济基础。当然,西方政治文明的理论和模式也是人 类政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其有益成果我们也一定要认真借鉴,决不能固步自 封,保守僵化。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 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就充分表达了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道路充满信心。

第三,必须坚持积极地推进和稳妥地推进的有机统一。环顾全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 不进则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 题。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无论是紧紧抓住国内外难得的 发展机遇,还是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现在,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体制改革,我们也有不少有利条件。我们也坚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优越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民主政治的发展都根本受制于一定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长期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发 展的历史过程。加上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又是调整社会上各个不同阶层、集团、群 体乃至个人政治关系、利益关系的过程,我国又有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民族各地 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较大的特殊国情等,这都需要我们在进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时,既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又要有科学的慎重态度和稳妥的求实精神。在推进我国政治 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十分注重把握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这个度,一切从 我国国情出发,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决定我们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使我们的政 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既卓有成效,又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要坚持把开展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与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机统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为了回应西方国家 在民主政治理论上的挑战,拿出有针对性、有战斗力、有说服力的成果,就必须紧密结 合当今时代,开展有关研究。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切实搞好我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 体制改革,就像用丰硕的物质成果来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建设巨大成就一样,用人 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发自内心拥护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来说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同样需要认真开展研究。对政治建设和 政治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九 项具体任务,而要完成这九项任务,就必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为指 导。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决没有过时,但这些基本理论的运用,则必须 与中国当今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光辉典 范。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迫切需要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进行双重探索,进而用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指导我国的民主政治新的实践,并不断总结自己的 新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新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成熟程度,决定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