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霞[1]2003年在《粉防己碱对兴奋毒致痴呆模型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世界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痴呆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而老年人痴呆中有一半以上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D),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学尚未完全清楚,至今仍没有好的根治或逆转病程的药物。自兴奋毒性作用概念提出以后,兴奋毒损伤与神经元退变的关系立即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兴奋毒损伤与AD 的发病关系密切,并有人推测兴奋性氨基酸的退行性神经毒性可能成为AD主要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兴奋毒损伤与Ca2+大量内流致胞内Ca2+超载所引发的链式损伤有关。因此阻止Ca2+的大量内流,减轻胞内钙超载有望可以减轻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粉防己碱(Tet)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电生理实验和临床实验均显示Tet为一Ca2+通道阻滞剂。本实验室以前的工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还发现,Tet可阻断胎鼠大脑胞内钙含量的增加。对神经毒剂所致的离体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在体实验也证实Te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Tet对兴奋毒剂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课题旨在通过离体和在体实验探讨Tet对兴奋性氨基酸喹啉酸<WP=5>(QA)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因素,以期为兴奋毒导致的痴呆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剂。方法:离体实验:采用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检测培养神经元的MTT、 LDH活性,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来研究Tet对QA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体实验:将QA微量注入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建立大鼠痴呆模型,从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观察Tet对QA致大鼠痴呆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继续利用离体细胞模型,通过检测各组神经元的MDA含量、NOS活性、ATP酶活性及细胞凋亡情况来探讨Tet对QA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相关作用因素。主要结果与结论:(1) Tet(10-6 mol/L,10-7mol/L)可提高QA损伤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脑细胞存活率,减少神经元LDH释放,两者效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并能减轻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损伤。表明Tet(10-6 mol/L,10-7mol/L)对QA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 Tet(10mg/kg和15mg/kg)可改善大鼠痴呆模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和条件性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减轻其脑组织病理损伤,表明Tet(10mg/kg,15mg/kg)对QA致大鼠痴呆模型脑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WP=6>(3)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与QA共培养后,神经元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明显增加,Na+-Ka+-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并出现大量细胞凋亡。而Tet(10-6 mol/L,10-7mol/L)则可降低QA损伤海马神经元的MDA含量和NOS活性,增加Na+-Ka+-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0.05>,并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我们推测Tet对QA损伤的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综上所述,本课题实验结果显示:Tet对QA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自由基的清除;(2)降低NOS的活性,减少NO 的生成;(3)改善能量代谢障碍;(4)减轻细胞调亡。
朱丽霞, 董志, 廖红, 何百成, 肖艳丽[2]2004年在《粉防己碱对痴呆大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验表明 ,兴奋性氨基酸的退行性神经毒性可能与痴呆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1] 。又研究显示 ,其神经毒性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及其所诱发的一系列链式损伤有关[2 ] 。本实验通过建立喹啉酸 (QA)诱导的痴呆大鼠模型 ,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粉防己碱 (Tet)
参考文献:
[1]. 粉防己碱对兴奋毒致痴呆模型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朱丽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2]. 粉防己碱对痴呆大鼠模型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朱丽霞, 董志, 廖红, 何百成, 肖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