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站内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研究论文_李俊杰

城市地铁站内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研究论文_李俊杰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近些年来地铁建筑事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得到良好发展,地铁站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处于持续上涨趋势。在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于地铁站设计而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各城市兴建的地铁相当于为城市注入新兴活力,于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确保地铁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二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首先,城市地域文化是地铁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据,地铁文化的发展受到城市地域文化的直接影响;其次,城市地域文化可推动地铁文化的提炼与深化,促进城市地域文化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铁站 地域文化元素 适应度设计

引言:城市地铁是现阶段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对城市文化进行有效展示的直接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地铁建设越发重视站内空间地域性文化的具体展现,我国地铁建设中此种情况更加明显。但是综合来看当前阶段我国地铁站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设计深度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存在因为设计缺乏地域文化的深入出现“千站相同”的景象,不仅视觉混乱,而且无法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良好展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对深入的研究。

一、分析国内地铁站设计的适度性

我国自2006年开始将轨道交通确定为城市推进公共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种背景下我国地铁站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宣传部门逐渐将目光锁定在地铁站的空间设计之中,当前阶段我国有许多地铁站因地势原因被赋予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乃至各民族对文化理解持不同观点,所以地域文化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地铁站的空间设计而言,因对地域文化和设计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在把握功能与设计结合隐形适度性时存在较大差距,最终呈现的设计作品与视觉感知各不相同。

本文以我国广州和东莞地铁站地域文化元素设计的适度性为例展开分析。

1.广州地铁站设计适度性分析

众所周知,广州是我国南方第一大城市,古称羊城,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广州建设地铁的时间也相对较早,首条线路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广州也成为中国大陆第四个开通并运营地铁的城,当前阶段地铁已经贯穿整个广州,对地上交通堵塞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缓解,推动了广州的进一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铁的客容量每年的递增人数为9千万,对地面交通压力进行有利缓解,而且可切实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性。综合来看,广州地铁站无论是修建还是设计都明显优于我国其它城市,不仅可对地铁站交通疏散的基本功能进行良好满足,而且可通过设计将广州的城市文化风貌进行良好展现,达成了地铁站发展和城市文化二者协调统一的目的。

2.东莞地铁站设计适度性分析

东莞1号线地铁的开通掀开该地域地铁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后续成都地铁在建提供良好的参考,随着上述1号地铁线路的正式运营,现阶段有更多地铁线路已经逐渐投入建设和设计阶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东莞地铁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也将形成,并发挥推动成都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地铁站而言,可将其看作是一类新型的城市文化推广点,地域文化已经发展为地铁站空间设计中的关键组成元素之一,这也是适度性逐渐发展为成都地铁站功能和设计二者之间有效协调的主要问题。

二、分析研究城市地铁站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研究城市地铁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现阶段地铁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功能和地域文化元素应用过度的问题,梳理地铁站建筑自身功能要求的特征,然后借助空间独特要求达成对设计进行有效引导的目的,最终达成空间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特殊影响进行良好运用的目的,实现地铁站特殊功能和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该过程可对地铁文化元素空间应用的适度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对地铁空间设计文化适度性的具体应用办法进行探讨,最终可借助适度性设计手段对空间内部设计和功能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规避,进而可在提升地铁站设计亮点的同时将地域文化更好的展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地铁的持续修建,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体系越发完善,随之而来的是车站人流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交通流线复杂性的提升,地铁站已经不仅仅是对市民日常出行需求进行满足的场所,而且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播,借助地域文化元素赋予地铁站空间更多的内涵与意义。但是当前阶段需要应对交通建筑功能和文化元素使用度良好把控的问题,对城市自身文化形象的展现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地域文化的特征进行整理,并将其中的精髓与核心进行提炼,然后在交通建筑的空间设计中进行良好运用,实现城市地域文化与地铁站空间设计适度性良好的目的。通过对地铁站内部空间设计现存优劣势的深入分析,可对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充分掌握,进而可对交通建筑于功能、装饰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进行满足,在对城市独特魅力进行展示的同时将城市地铁文化特征进行充分反映。

三、地域文化适度性于实地项目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我国某市的实地项目为例展开论述,该项目位于我国南部地区某城市的重要位置,该地铁主要以商业为主,在节点区域内存在众多大型商场,具有较大的商圈覆盖面积,配套设施也十分丰富。

1.提取该地域的文化历史元素

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站空间设计中进行应用,可看作是将地铁交通建筑功能性进行丰富的一种措施,更是弘扬和传承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直接手段。对于该区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可首先搜集该站点附近的文化线索,然后将其周边历史元素综合起来展开深入分析,将其中的精要部分进行提取,并实现该文化历史元素和地铁站建筑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达成地铁站空间设计与周边区域未来规划建设相配合的目的,与此同时可将该区域的文化历史进行充分体现。

2.分析地铁建筑功能

上述讲到该地铁站点所处位置是商业发达地区的关键点,该车站需要深入地下,组成部分主要是站厅和站台,车站建筑中包含地铁站必须的功能分区,自规划初期就细分了该地铁站的功能,主要分为设备用房、管理用房、通道、付费区以及非付费区几个功能部分,各自对不同的区域进行负责,发挥分流作用的同时提升地铁站的功能性。

3.选择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区域

第一,楼扶梯区域。该区域为乘客主要聚集场所,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地铁站人流最密集的区域,该区域可对车站的流线功能进行优化,所以需要给予该区域地域文化设计足够的重视。出于人流密集和该区域基本功能的考虑,可在柱体、天花顶以及地面进行文化元素的设计。要着重设计天花顶部达成暗示人流的目的,进而可发挥对乘客行走流线有效引导的作用。

第二,柱体区域。在地铁站空间内柱体位于和人体视觉水平线的直观位置,所以其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整个空间中要确保柱体造型及颜色和空间形态的协调性,对于电扶梯和楼扶梯边的柱体可特殊对待,进而使得所有柱体即可统一呈现地域文化又可使区域范围内加重视觉效果,于地铁站功能区的划分和地域文化的传播都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水平的发展推动了公共交通轨道行业的发展,各个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地铁交通,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地铁站不仅是市民出行的基础场合,而且承担着发扬城市地域文化的任务。本文就地铁站空间功能和城市地域文化元素二者融合的适度性进行简单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梦焱.地铁车站空间设计融合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J].综合运输,2018,40(12):123-126.

[2]张毅,许政.合肥地铁车站中徽州文化元素的表达与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01):10-13.

[3]熊建新,黎文勤.南昌地铁空间装饰与江西红色文化元素导入研究[J].美术大观,2017(12):108-109.

论文作者:李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城市地铁站内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研究论文_李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