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青铜时代的英国_青铜时代论文

早期青铜时代的英国_青铜时代论文

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列颠论文,青铜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93/Z(2003)05-0096-05

“青铜时代”是一个早已被人们所熟悉的术语,人们对西欧的青铜文化也早已有所认 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考古学不断取得巨大成就,这有利于我们对西欧 史前史的研究和对西欧青铜文化的再探索。不列颠的青铜文化与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青铜文化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又不尽相同。本文拟对不列颠的农耕畜牧经济持续不断的 发展、青铜工业的兴起、葬俗的变化和巨石建筑的营造等问题进行论述,进一步研究史 前西欧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概况。

“谷物栽培和动物驯养的最初尝试约在一万年前始于近东。过了二千年,当农村在与 欧洲毗邻的地方出现的时候,农业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确立起来了。以后,农耕以每年 一英里的速度很快地越过欧洲比较肥沃的地区,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达不列颠。”[1] 到了公元前2000年代,不列颠农耕畜牧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青铜时代早期 不列颠先民为了发展农业,展开大规模清除森林的活动,把林区开辟成耕田。这种清除 森林的繁重的劳动,“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出现,青铜时代早期, 这种活动已达到高潮。”[2]这一高潮的出现,表明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农业生产日益被 人们重视,先民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是生存的基础。英格兰低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是农耕的理想之地,也成为今天英格兰生产谷物的地区。清除森林的活动不受土质的限 制,无论是在白垩地和石灰岩地,还是在沙地和河流砂砾地,先民都不辞劳苦地开垦着 。在高地地区也展开了森林清除活动,高地上留下了棚屋、堤坝、墓葬等人类活动的遗 迹,考古学家经过对花粉和土壤的分析,证实了这种活动的存在。

清除森林的直接成果是使史前不列颠先民获得了大片可耕地。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 先民把使用的土地分为两个部分,即靠近居住区周围的耕地和远离居住区的牧地。住房 附近的耕地,由一个村落的人共同进行犁耕、施肥、播种和收割。远离住房的田地用来 饲养家畜,发展畜牧业。这种使用土地的方法,与西欧其他地区相同,“几乎是青铜时 代土地使用的模式”。[2]

由于农耕畜牧经济的发展,在不列颠群岛上出现农业村落。在不列颠青铜时代的农业 村落中,维特鲍纳·斯蒂帕莱顿(Winterbourne Steepleton)村落是实施这种土地使用 模式的一个典型。维特鲍纳·斯蒂帕莱顿村落的总面积为200公顷,有2个居住地。一个 是4间棚屋的住地,周围大约有3公顷耕田;另一个4-5间棚屋的住地,周围也有耕田。 村落田地的边缘,用石头堤坝围住,以栏圈和放养动物。[2]

随着农业文化的扩展,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青铜时代早期人口日益增多,农业村落 越来越多。根据清除森林、农耕畜牧以及巨石建筑遗迹,我们可以推测在不列颠群岛许 多地方存在一系列相当规模的村落。在不列颠的平原、高地、丘陵、海岛、湖岛、沼泽 等地都能觅见史前不列颠人留下的足迹。“在英格兰西南的达特姆尔(Dartmoor)地区出 现几百个棚屋,形成一个青铜时代的村落群。”[2]这些村落中的棚屋直径为6米多,村 落周围是广阔的田野,田野的边缘以花岗岩巨砾作为标志,每块耕地面积是0.1-0.4公 顷左右。考古学家通过对每一个村落集水量的分析,估计每20-30人为一群,从事农耕 和畜牧活动,每一个村落为自给自足的单位。“伯利斯姆尔(Blismoor)遗址有3个棚屋 和6-7块长方形的耕地,耕地总面积为1公顷,是一个小规模的典型农业村落。”[2]

在鲍达明·姆尔(Bodmin Moor)的斯坦纳(Stannon)丘陵也分布着农业村落,棚屋20多 个,棚屋直径6-8米,占据15000平方米大的地区。棚屋的墙壁、屋内的隔墙和家具都是 木质的,茅草屋顶由柱子支撑着。棚屋附近是耕种用的带状田地,面积为1公顷左右。 在这个遗址中发现陶器、燧石工具和鞍状磨,尚未发现金属器具。[2]

不列颠的西部和北部群岛上,散落着不少青铜时代的村落。在日德兰和夏德兰岛的东 部和西部,石造棚屋聚集,展示出当时农业村落的规模。“房屋呈现椭圆形,面积为15 0-240平方米,墙厚约3-4米,实际居住面积并不大。屋内分隔较少,简单家具用石头制 成。在一间房子的石磨边上发现10公斤碳化大麦,经过放射性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 二千年代中期。”[2]村落的田野用石头堤坝分隔成耕地和牧地两部分。牛、绵羊、马 、猪等的家畜骨头被发现[2],这些遗物证实农业文化已在这些岛上普遍传播和发展。

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先民,也在内陆湖岛和沼泽地区安家落户。东英格兰的芬格特( Fengate)遗址是公元前2000年的一个沼泽地上的村落,残存着栏圈家畜而挖成的沟渠, 从村落可以通向干燥地,通向进行季节性放牧的沼泽地边缘地区。萨默塞特(Somerset) 郡的沼泽地区,也有类似村落遗址,先民进行捕鱼(主要是鳗鱼)、饲养家畜、采集野生 植物等经济活动。沼泽地区人们铺设了木头道路,使沼泽地和干燥地连接,以利在沼泽 地生息和劳动。从1839年起,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爱尔兰的一些湖居遗址,到1875年已发 现46座遗址。从这些湖居遗址分析,“瑞士史前史学家很快不再把湖居遗址看作是单一 时期的古代遗存,而看作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的居住遗址”。[3]在古老的石 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都可能存在这种湖上住宅。

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的农业村落遍及各地,可谓星罗棋布。耕地面积不断地开拓和 扩展,牲畜饲养的发展和繁荣,说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农耕畜牧经济的持续发展,体现 了人们重视农业和依靠畜牧业的思想和行动。公元前2000年代的不列颠人栽培了小麦、 大麦、斯佩特耳小麦和亚麻等作物,饲养牛、绵羊、猪等家畜,同时也狩猎鹿和小动物 。青铜时代早期农业村落的肉食需求,主要不是依靠狩猎,而是依靠家畜饲养的成功, 使不列颠先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随着农耕畜牧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列颠的冶金工业约在公元前2000年代兴起。不列颠 群岛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为冶金工业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威克洛山脉、爱尔兰 、苏格兰、威尔士、阿冯河等地拥有金矿,不列颠的金矿比欧洲其他地区丰富得多;康 沃尔拥有锡矿;不列颠西部拥有铜矿。不列颠的金、锡、铜等矿物在青铜时代早期就被 开采和利用。“在科克(Cork)郡的梅特·格伯雷尔(Mt Gabriel)遗址的东部残存着史前 矿井遗迹。”[2]这些矿井规模较小,比大西洋阿尔派恩(Alpine)地区同时期的矿井小 得多。这种矿井入口狭窄,大约只能进去一个人开采和搬运矿石。遗址中发现有照明的 火堆遗迹和开凿岩石的槌子等工具,留下了先民开采矿物的证据。不列颠大量矿藏的发 现和开采,为青铜工业的诞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史前不列颠人开采到矿物后,将矿物进行冶炼,并浇铸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由此 青铜工业在不列颠的大地上诞生。冶炼出的产品有:扁平而有凸缘的斧子、箭头、戟、 剑、小刀、手镯和其他的装饰品等,这些产品具有当地制造的特色。公元前2000年代的 金属制品主要用于家庭使用和消费,不是用于贸易,这从遗物的分布地区得到佐证。另 外,由于不列颠的金矿比欧洲其他地区丰富,金物品的生产在青铜时代早期占有重要地 位。在不列颠的韦赛克斯(Wessex)发现了薄金片,片面上有孔洞和线条饰纹,这可能是 一种珍贵的随葬品。“不列颠北部地区还发现较大的半月状金片和金项片,含金量比其 他地区生产的金物品的含金量大得多,充分表现出工匠的高超的手工业制作技术。”

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的冶金工业生产出大量青铜物品和金物品。这些物品在遗址中发 现不少,有些还在起源地之外发现。散布于起源地之外的遗物证明当时交换可能发生。 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来往很可能经过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史前时代先民仔细选出少量的 金属物品,并运输到较远的地方去交换,但是,这种交换仍是物物交换。不列颠崭新的 青铜工业产生和发展,标志着史前不列颠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幅度提高,并进入真正的金 属器时代。

不列颠青铜时代早期的主要墓葬习俗是单身葬。单身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出现 ,是从不列颠的皮克移民的葬礼中起源。皮克民族原先生活在欧洲大陆,后来“通过贸 易路线到达西方。在不列颠分布的皮克人的遗物已被发掘出来。到爱尔兰的路线有一条 是沿着威尔士南部海岸。”[4]这种单身葬可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分别放置在石棺、 木棺和陶瓮中并造成平顶墓或圆锥形墓丘。圆锥形墓丘由土石堆成,体积大小不一,有 的直径3米左右,有的约达30米。从墓地分布来看,不列颠东部土葬较为集中,表现出 当时皮克人群较为密集;不列颠西部以火葬为主。不列颠北部平顶墓下的棺葬较为普遍 ,南部却是圆墓丘的坑葬为主。在不列颠群岛上,使用陶瓮的瓮葬已经普遍发生,瓮葬 是青铜时代早期的重要葬式之一。

在青铜时代早期,圆墓丘下的单身葬代替了新石器时代巨石墓中的集体葬,成为不列 颠社会的主要葬俗。不列颠在新石器时代的葬俗是巨石墓中的集体葬,新石器时代巨石 墓中发现许多遗骸,在英国的安格尔西(Anglesey)的帕贴·色尔(Panty Saer)巨石墓中 就发现54具骨架。从集体葬到单身葬的葬俗变化和连续性,在洛塞内(Lothian)的堪纳 泊波尔(Cairnpapple)遗址得到证明。堪纳泊波尔遗址原先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皮克人的 墓和巨石建筑,延至青铜时代早期改变成圆锥形墓丘的墓地。这种葬俗的变化和连续性 在克莱威达(Clwyd)的贝雷纳格(Brenig)遗址和科罗格斯特(Cloughskelt)墓地也得到较 明显的表现。[2]

在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墓葬中,有的墓葬含有许多光彩夺目的工艺精湛的随葬品,而 有的墓葬中的墓葬品相当稀少,反映了当时社会分化的迹象。英格兰南部韦赛克斯

(Wessex)地区的墓地对青铜时代早期社会的分化,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证据。韦赛克斯地 区墓丘,多达几千座,由土石堆成,并由一条石砌的沟渠围绕着。墓丘大小不一,但基 本上都呈现钟状和圆盘状,故称钟状墓或圆盘墓。这种墓丘常常位于新石器时代皮克人 遗址的附近,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韦赛克斯地区的墓群中有一个著名的 伯肖(Bush)墓,它位于著名的斯通亨杰(Stonghenge)巨石圈附近,1808年考古学家对它 进行了发掘。墓中出土的物品有:一把铜剑、一把青铜斧头、一把青铜剑、一把青铜小 刀、一个石权杖头、一个片状金带钩、两块菱形金板、若干箭杆石底座、一个木和皮革 做成的盾等,其中一把青铜剑的木把手上装饰着上千根形成几何图形的饰针。[2]看来 ,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氏族或部落的酋长,他既有着代表权力的石权杖头,又有着富裕 的墓葬品。“曼顿(Manton)墓也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墓,墓内葬有一个妇女,伴随的物品 有一条岩石珠子项链、两个垂饰(一个是金和琥珀垂饰,一个是青铜和琥珀垂饰)和两个 焚香的小陶杯。”[2]另外,威尔斯福达(Wilsford)遗址的一个墓葬中出土一枚青铜饰 针、两把青铜短剑、一个石笛和一个磨刀石,可能是一个富裕的妇女的墓葬。由此可见 ,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社会的贫富分化明显,私有制萌芽。[2]

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社会普遍出现圆墓丘下的单身葬,葬俗的变更使得氏族公社成员 必须葬在共同墓地的约定被废除,氏族公社制度开始遭到破坏。贫富不均现象的显露, 更加使得原始共产制度无法有效地维持下去。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社会正在发生多方面 的变化,正在向更高的历史阶段前进。

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群岛上分布着许多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是史前西欧引人注目的文 化遗迹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不列颠人就建造各种类型的巨石建筑,巨石墓、立石 和巨石圈构成了巨石建筑的三大基本类型。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Glyn Daniel) 指出:“目前不列颠群岛的巨石墓有1500-2000个,它们基本上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 英格兰和威尔士之间大概不少于250个巨石墓,苏格兰也许有350个,爱尔兰约有1000个 或更多些。详细研究不列颠群岛各地的标本,最初建造在这些岛上的巨石墓完全可能在 3000-4000个左右。”[5]就巨石圈而言,不列颠群岛上的巨石圈规模巨大、结构复杂、 影响深远。在威尔特郡(Wiltshire)的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平原上矗立着著名的斯通 亨杰(Stonehenge)石圈和史前时代最大的阿夫勃里(Avebury)石圈[6],此外,阿尔邦· 洛罗石圈、唐斯·迈恩石圈、斯特力帕·斯通斯石圈、斯坦纳斯石圈和布罗加石圈等一 系列巨石圈散布在不列颠各地区,给人们留下了各种各样新奇的推测和猜想。

阿夫勃里巨石圈位于北威尔特郡马尔博罗丘陵中心的白垩土质山丘上,起建于大约公 元前2600年。不列颠先民首先在中心高地建起分里外两圈的南圈和北圈,北圈比南圈面 积大。考古学家斯图克雷(Stukeley)认为,阿夫勃里是太阳和月亮的神殿,人们在不同 的季节,分别在南圈和北圈进行礼拜活动。考古学家皮格特(Piggott)推测,阿夫勃里 是一个与天空之神联系的圣地。一种新看法是把北圈作为男性,南圈作为女性,两者进 行神圣的结合,预示大地的丰产。在南北两圈之外,有100块石头组成巨大的外圈,形 成一个保护栅栏,外圈又被围地173亩的沟渠和堤坝围绕着。沟渠深而且陡,高6米宽27 米。阿夫勃里的堤坝规模很大,整个阿夫勃里堤坝上可以容纳48000人。阿夫勃里巨石 圈共有东、西、南、北4个入口,南入口和西入口分别连续着肯内大路和博克海姆伯顿 大路,整个建筑呈现出十分壮观的景象。[6]

不列颠的巨石建筑有的是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建造,然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一直延续 到青铜时代早期,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斯通亨杰石圈是个典型例子。大约公元前2775年 ,不列颠先民开始建造斯通亨杰Ⅰ工程。[7]建造者挖出一条圆形的沟渠和堤坝,围住 一块大约一英亩的地。在堤坝的开口处连接一条两侧有沟渠和堤坝大路。大路中间竖着 一块高16英尺、重35吨的天然漂砾,称为脚跟石,它在祭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堤坝 的入口处竖着两块笔直的石头,是一个象征性的门。在堤坝的内侧有一个圈56个奥布里 洞,它们是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洞坑。斯通亨杰Ⅰ完成以后的几个世纪,建造者们开始 建造中间2个有同一轴心的兰灰砂岩圈,这就是斯通亨杰Ⅱ期工程。石圈的轴与夏至太 阳升起的方位成一条直线,轴直径的一端有一块祭石,约16英尺长,4英尺宽。但是两 个兰灰砂岩石圈没有筑成,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新一代的建造者们从马尔博罗丘陵拖 来81块巨大的漂砾,开始建筑斯通亨杰Ⅲ工程。他们先用30块漂砾砂岩石(每块约重25 吨)构筑石圈的支撑点,每两个支撑点之间相隔3英尺,每块石头上面平放着重7吨的石 梁。石梁一块连接一块,形成一个大圆圈,离地大约20英尺高。石圈中心马蹄形排列着 5个п形石,其开口向东北方向。同时,建造者们挑选19块兰灰沙岩石,在5个п形石圈 内竖成马蹄形圈,其他的兰灰砂岩石在漂砾砂岩石圈和漂砾砂岩石马蹄形石圈之间排成 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斯通亨杰巨石圈经过许多代人的不断努力,最终于在公元前1500年 左右完成,其时为青铜时代早期阶段。[8]

关于不列颠的阿夫勃里和斯通亨杰巨石圈的作用,我们认为它们在宗教方面的作用是 毋庸置疑的。宗教需要建造期通亨杰和阿夫勃里巨石圈作为宗教祭祀场所,从巨石圈的 结构特点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斯通亨杰巨石圈的大路、脚跟石、入口和祭石都排列 在一条直线上,朝着夏至太阳升起的方向,这是宗教信仰的方向,史前不列颠先民崇拜 太阳。崇拜太阳与农耕畜牧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夏至那天,太阳在脚跟石与地平线平行 处冉冉升起,先民们感到太阳给来年带来生命,满怀信心地在田野里劳动和放牧牲畜。 公元前三四千年代的先民使用巨石,是感到巨石外形庞大、坚固结实、效用独特,对他 们有特别的意义和联系。他们也用竖立石头来表达对死去的祖先的怀念和崇敬。巨石圈 是一个原始宗教的活动场所,它作为祭祀祖先、太阳、月亮和其他神灵的宗教神殿,出 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中,并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早期。巨石建筑是适应史前时代 需要而筑起的石建筑,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综上所述,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先民继承了新石器时代兴起的农业文化,使农耕畜 牧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农业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 采集方式发展成为食物的生产状态。青铜时代早期农耕畜牧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类提 供较为充足的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促使人口的迅速增长,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村落 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史前社会发展范围更加广大。随着历史的前进,不列颠 兴起了青铜工业。大量精美坚实的青铜物品和工具出现,使不列颠从金石并用时代进入 金属器时代,提高了史前不列颠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先民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青铜 时代早期葬俗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显示死者不同身份的随葬品的出现,反映出不列颠 社会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从侧面表明了不列颠原始公社制出现危机和濒临瓦解。 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先民继承新石器时代的传统,继续建筑引人注目的巨石建筑,这 是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宗教祭祀的需要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而遗留下丰富的巨石文化遗 迹。上述的种种历史现象,正是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先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的概况, 也是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社会重要的文化特征,它们佐证了不列颠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 时代前进的历史进程。

收稿日期:2003-01-23

标签:;  ;  ;  ;  ;  ;  ;  

早期青铜时代的英国_青铜时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