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秦小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秦小梅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漫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本文研究血清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以及铝碳酸镁的治疗方法,血清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非常有效,铝碳酸镁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的有效。结论,检测血清PG及PGR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如有异常,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指导治疗。铝碳酸镁治疗慢性姜缩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检测;治疗方法

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者消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性,并且病程不完全一致,多表现为胃院部胀满、胃院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大便异常及虚弱、贫血症状。此外,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是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尽早诊断CAG并进行积极治疗,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仍需经过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但应用胃镜活检技术对CAG进行筛查成本较高,且不适合大批量人群筛查,本文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方法来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39一76岁,平均(56.3士21.6)岁。

1.2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对象早上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5min,3 000转/min,血清分离后放一20℃冰箱保存备用。PGI,PG II检测使用关国雅培ARCHITECT I4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及原装配套试剂,各标本的测定均严格按照厂家操作说明。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0.5,口服,3次/日,饭前1小时服。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它对消化系统有作用的药物。治疗前1天和治疗过程中每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以及药物相关的小良反应。服药12周后判断治疗效果(症状评估和胃情下胃委占RR活拾误病拾)。

两组患者均为50例,除治疗方法小同外,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消失,血清蛋白酶原检测结果表明急性炎症明显改善,慢性炎症好转,患者饮食正常且体重增加,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和肠化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复查结果表明黏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急性炎症好转,慢性炎症减轻,患者饮食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小典型增生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改善小明显,炎症未见消失,患者体重无增加,胃镜和病理检查腺体、异型增生及肠化均无改善,但病情未恶化者。[3]

1.5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善判断标准

胃镜检查时于胃窦部小弯侧距幽门2cm处取活组织2块,切片HE染色,炎症分级按以下标准判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慢性炎症0级:无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Ⅱ级:见少量、散在分布的单个核细胞;Ⅲ级:介于Ⅱ级和III级之间;III级: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漫性炎症标准凡降低1级均属好转,降低2级为显效,无改善为无效。凡具有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伴有中性自细胞浸润者称之为活动性炎症。活动性炎症0级:无中性自细胞浸润,Ⅱ级:少量、散在分布的中性自细胞浸润;Ⅱ级:介于Ⅱ级与III级之间;Ⅱ级:大量中性自细胞浸润,可伴有腺体脓肿形成。活动性炎症标准凡降低1级均属好转,降低2级为显效,降低至0级为活动性炎症消失,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十有效。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数士标准差(x士s)进行统计,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蛋白酶原检测

各组间血清PG I结果比较CAG组血清,PG II水平及PG I / PG II比值检测PG I水平及GI /PG II比值低于对照组及CSG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O1),CAG组血清PG II水平与对照组及CS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O5),CSG组血清PG II,PGI /PG II比值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铝碳酸镁治疗效果

两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铝碳酸镁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度对照组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9.74%,显著高对照组的70.51%。

讨论

3.1血清蛋白酶原的检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者消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症状。萎缩性胃炎患者容易出现暖气、上腹部饱胀或者钝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严重时出现消瘦、贫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图,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胃蛋白酶原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非活性前体,在胃酸的作用下,大部分PG从分子中裂解出一个小分子的多肤,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只有少量PG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其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分泌及胃粘膜膜状态,按其免疫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PGI和PGII,PGI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而PG II由胃底腺、责门腺、幽门腺和Brunner,s腺分泌。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广泛的萎缩性胃炎可导致腺体萎缩、主细胞减少,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PG I分泌减少,而PG II改变较小甚至检测值更高,所以存在萎缩性胃炎时,PG I检测值降低,同时PGR降低。因此,检测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豁膜状态及功能情况,定位胃癌高危人群。血清PG水平是反映胃豁膜功能和状态的良好指标,且血清PG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优点。

虽然PGI,PG II检测成本相对低廉且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萎缩程度筛查指征,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普查。但PG I,PG II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定标记物,因此对筛查阳性患者要进行胃镜及活检确诊检查。[1]

3.2铝碳酸镁治疗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暖气及上腹烧灼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CAG患者胃粘膜血流量降低是CAG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局部血管因素可使胃粘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胃粘膜屏障功能低下。铝碳酸镁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能加速胃粘膜和粘液层高分子糖蛋自的介成,提高粘膜中磷脂质的浓度以提高胃粘膜的防御功能,能提高胃粘膜的血流量,促进病变粘膜的修复,是自接增加粘液分泌和促进细胞再生的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血流量的增加是胃粘膜损害得以修复的重要微循环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雪琼,翁雪健,吴松涛,等“健胃消萎灵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J]中医药学报,2010 38(6):84-85

[2]蔡和利,郑卫,马善美,等.胃复春、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 9(22):1 06-1 07

[3]崔晓宇,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自酶原和胃泌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49(38):91一92

论文作者:秦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法研究论文_秦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