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_国丽

儿童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_国丽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100

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社会化和独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身体和创造力的发展,进一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意志品质。但是儿童在游戏中经常由于技能上的困难、语言上的不足和知识经验的缺乏而导致游戏受阻,甚至出现冲突现象。有人曾经就什么因素能使儿童在游戏中长时间精神集中和热情投入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答案是有一个成年人在场。这个成年人保证游戏环境的安全以及儿童需要时,就能给予及时的支持与保证。可见,教师在组织游戏时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对游戏进行适时适宜的介入指导,儿童是需要并且乐意接受的,而非越自由越好。

一、教师应具有游戏指导的教育意识

儿童游戏活动的环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自然性”是儿童游戏本身的特性,“教育性”是游戏进入教育机构所具有的特性。教育性游戏和自然性游戏的区别就在于“组织儿童活动的人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儿童进行集体教养的场所。游戏本身具有的“教育性”决定了它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当教育为了实现其目的而自觉地为儿童提供游戏的环境、游戏的材料等发生游戏的外部条件,并引导儿童进入游戏状态时,游戏虽然未被儿童自觉,却为教育者所自觉,并寄寓了教育目的,发挥了教育功能。因此,游戏与教育融汇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这就是教育对游戏的自觉运用。

首先,儿童的游戏环境是成人教育意图的客体化和物质化,教师为儿童创造适合儿童主动发展的游戏环境;其次,儿童有很多同伴和多种游戏材料,使得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意义,比如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结构游戏中也蕴涵着对于儿童进行合作分享品质培养的教育契机;再次,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总会促使他们对儿童的游戏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教师在观察儿童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把握好游戏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方式,适时地为儿童提供语言支持、材料支持或者是参与儿童的游戏。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有意无意之间对儿童的游戏施加影响。教师作为儿童的教育者的角色就使得他们必然对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如何在儿童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之间寻求合理的“统一”,是教师在对游戏进行指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师在指导儿童游戏时,应把握恰当的时机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需要对儿童和游戏密切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儿童的困惑与矛盾。适时介入和及时退出游戏都是把握游戏指导时机的要素。如果儿童有了得到帮助的需要,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然而当教师的介入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有所不达时,教师则有必要及时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把握干预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儿童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形:

1.当儿童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儿童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儿童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儿童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儿童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三、教师在指导儿童游戏时,应选择恰当的策略

1.自然状态下,教师的随机指导。教师往往能根据对儿童的理解,顺应儿童游戏的需要,指导结果是推进儿童游戏的进程。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游戏灵活多变,因而随机指导对教师的观察技术、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儿童游戏的伙伴之一,共同处于儿童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儿童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我们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儿童,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儿童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然而,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儿童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儿童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儿童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儿童、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影响儿童的游戏为前提,以儿童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2.特殊情况下,教师的特定指导。游戏过程有时会发生一些不确定的偶发事件,会影响儿童游戏的正常进行,是教师非介入不可的特定情况下的指导,也是教师必须会的指导。此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和儿童一起协商解决办法,使儿童克服困难,从即将失败中获得成功,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时的退出也是一种指导。在儿童游戏活动中,不管儿童自主游戏呈现什么样的状态,都需要教师给予细心的观察,从而判断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形式进行介入指导,让儿童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挫折和失落。不过当教师的介入指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弄巧成拙时,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并及时退出游戏介入指导。因为这样的干预指导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游戏掺杂过多的成人意志和成人判断,而阻碍儿童获得游戏应获得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适时介入和适时退出都是把握游戏指导策略的关键要素,不可偏废其一。

论文作者:国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儿童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_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