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论文_张尧华

德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论文_张尧华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杜家小学 266700

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始终贯穿在班级工作之中,融汇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轨迹里。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人。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实现学生的自育、自律呢?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爱就是我的教材

农村小学由于交通条件限制,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午餐,离开父母的呵护,来到学校独立生活,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怀:走进教室,看看学生的午饭能不能吃饱;天冷了,叮嘱学生添加衣服;办公桌的抽屉里准备几盒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却能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意,这深深的情意化作无声的语言催人奋进。

爱学生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信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犯错误时,冷静处理,寻找事情的原因、妥善处理的方法往往会柳暗花明。我担任五年纪班主任时,开学不久就有学生举报班上的小霞偷同学的钱。偷钱!这么小的孩子开始就不学好,长大还了得!经过调查确有其事。“老师,我不是坏孩子,实在没办法了才……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您千万别告诉我妈,她现在还在青岛住院呢。”听了这一番话,我心里酸酸的,可偷钱毕竟不是小事。我向她讲明了道理,晓以利害,答应她不告诉家长,她也承诺改掉恶习,努力学习。事后,我又帮助小霞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和妇联的“爱心家庭送温暖”两项困难补助,她不用再为生计犯难了。经过我的多次劝导和耐心帮教,小霞的坏毛病渐渐改掉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成绩由原来的中下等进入了中等偏上的行列。在一次书信交流中,小霞这样写道:“……是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并找回了自信,我还要继续努力,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帮助。”还有比爱更神奇的法宝吗?我要将爱心化作明灯,为学生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

二、给他们插上奋飞的翅膀

每个班都有这样几个学生:成绩低,自制能力差,经常违反班规校纪。面对他们,不仅老师头疼,家长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我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做法,就意味着对他们的纵容和放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去年班里转来一个外地孩子小斌,初来时还好,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吸烟、打架、上网吧,成了年级里出了名的“刺头”。正当我马虎咬天无从下嘴之时,一件小事让我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我发现教室旁边一直漏水的龙头不知是谁给修好了,同学们说是小斌。在“爱护公物 节约水电”的主题班会上,小斌作为“典型人物”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掌声,表扬栏里第一次榜上有名。事后,我还让他干上了“公物管理员”,这一招还真灵,小斌的变化是明显的。从那以后,他不仅管理工作干得好,还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爱捣乱的坏毛病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严爱结合,耐心细致的引导,这点点滴滴的细流,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成为他们人格塑造的源泉。

三、用书信架起心与心之间的彩虹

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常用书信的方式和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班里有个女生叫婷婷,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撒谎、违纪、不写作业这些坏习惯,在她身上都有表现。为什么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女孩会这样呢?和她谈话,她始终低着头,话也不说,表情木然。对我的帮助教育好像并不领情,课下碰见总是转过头,熟视无睹。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她是一个不善言谈性格倔强的女孩子。于是,我改变了策略,采用书信交流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维护她的自尊,又能使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果然,过了两天,我收到了她的回信:“老师,我也想改,可是我以前经常做错事,我怕大家不相信。”我马上给她回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就这样,婷婷经常写信告诉我她的思想变化,有时还说说她们女生的一些小秘密。我呢,每次都非常认真地给婷婷回一封信,勉励她继续努力。在这种充满着真诚、关爱、激励的书信交流中,婷婷一天天变化着、进步着。小小的书信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隔阂,融洽了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我深深地体会到:书信交流是我班主任工作的润滑油!

四、学校是个大课堂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因此,品德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在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的模式。工作中,我总是紧密配合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气氛,又有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自我教育的效果。

如:学校组织大扫除,我就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勤劳动,热爱劳动。再如:学校组织的各种图片展、爱国电影放映等,我事先布置学生要写一篇观后感,让他们有目的地仔细观看,增强同学们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自豪感。学生的能力和人格不知不觉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观念、态度和心理素质得到改变,强化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让我们把德育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并且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那么未来的社会就会多一份安定、多一份和谐。

论文作者:张尧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德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论文_张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