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论文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包智俊 刘利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陵 712100)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加入快速老龄化,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福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老人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探求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支持的诸多因素中,子女与老人的见面频率、做家务频率和情感支持均可有效提升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且见面频率对男性老人的影响更突出;子女的经济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因此,鼓励子女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代际支持,尤其加强非物质性支持,是践行孝道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老人生活福利,使其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代际支持;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

现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其中有高龄老人3000多万,失能老人4000多万,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压力大于城市。[1]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农村老人成为数量庞大、脆弱性强的弱势群体。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传统大家庭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外出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留守农村的老人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其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因此,研究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于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改善农村老人心理福利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生活满意度被视为是衡量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者大多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探讨老人生活满意度。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描述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但由于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及测量手段等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多存在较大差异。如田振、李珰等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3][4]肖日葵、李德明等人则发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老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5][6]

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较为复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差异、邻里关系和谐与否、环境状况、生活照顾状况、健康状况及有无子女等,均会影响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7]但在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中,一致性较强的结果认为,来自子女的代际支持作为农村当前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容忽视。现有研究多发现,来自子女的代际支持对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8]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缺乏完备的社会性养老服务,子女的代际支持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得不到子女代际支持的老人通常失落感较强。[9][10]由于学界通常将代际支持分为经济支持、器械支持和情感支持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在经济支持方面,一般认为,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是老人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的经济状况也被视为是其生活质量好坏的前提条件。李放等对南京市五县区农村老人的调查发现,满足基本经济收入水平的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11]李宗华和张风通过分析山东省农村老人调查数据后发现,老人通常在年龄增长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会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去应对身体健康问题、帮助照料孙子女以及参与其他交往活动,才会有充分的安全感。[12]可见,子女的经济支持不但会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是影响到老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13]但也有学者认为经济支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反而老人对其孙辈“老养小”的经济反哺行为会降低老人的生活满意度。[14]

在器械支持方面,孙鹃娟通过对全国农村流动人口数据的分析发现,社会照料网络,如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社区、志愿者等为留守老人提供的器械支持还不完善。[15]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中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子代与老人多分居两地,无法为老人提供器械支持,因此留守在家的老人失去了来自子女的直接照料,农村老人的照料情境堪忧。张化楠等分析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数据后发现,农村老人在无助的情况下心理上会产生缺失,生活满意度也会下降。[16]

就年龄来说,从模型1中可以看出,男性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性老人,老人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就越高;就身体健康状况来说,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的老人生活满意度越低,可见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均会给老人造成明显的心理压力。对比模型2和模型3更可看出,健康状况对男性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也要比对女性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很多,这说明男性通常来讲对于自身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等方面比较看重,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差使得男性老人的挫败感远远高于于女性老人。

从上述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有关代际支持与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已有很多,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多数研究的数据为我国中部省份的区域性数据,但少有数据专门针对陕西地区的农村老人。2018年陕西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陕西省农村人口流动表现出明显的省内流动趋势,近八成农民工为省内就业,[21]因此子女的代际支持以及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可能有不同于中部省份的独特性;其次,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较少关注老人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关中地区老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代际支持中子女的经济支持、器械支持和情感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最后对提升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二、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2017年底在陕西省关中部分地区实施的“农村老年人调查”。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陵五市一区。关中地区以平原为主,农业发达,是陕西省的主要果业产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不少县区大规模种植苹果、猕猴桃、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并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以附近县市或省内流动为主,中老年人多在家务农。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三个县,每个县选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年龄在55岁以上、居住在本村的农村老人;夫妻两人都健在的,仅一人参加调查。调查采取配额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前期对村庄老年人口规模摸底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村庄完成150-160份问卷;对于村庄规模较小的村庄,所有满足条件的老人均自愿接受调查;对于村庄规模较大的村庄,则抽取若干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调查共获得937个样本,在本文分析对象的基础上纳入887个有效样本。

2.1 文化工作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全职的文化工作人员较少,兼职人员多,由于乡镇文化单位性质的原因,只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公务员编制,公务员偏少,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和工人编制,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给总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文化研究方面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导致深层次研究不够。

(二)变量描述

1、因变量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一种计划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式。财务预算管理中重点体现在预算方面。它不同于预测一词。预测是对一件事一种情况的猜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里面。而这里的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是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它会去考虑企业的现有经济状况,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现在的市场的大环境下的影响,市场的发展趋势等等诸多因素下,综合考虑后,得到的一种有计划、合理强的方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空谈,是有依据性的。可以反映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方案。不同于预测,财务预算管理要更有过程性和书面形式。

夜色已至,距离火车站几公里之遥的广垦华府施工现场仍然灯火通明。这里是农场与广东农垦旗下的广垦置业公司合作开发留用地的项目施工现场。

生活满意度是老人对生活状况的一种主观评价,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老人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老人正向心理福利的重要测量指标。本文采用Diener于1985年提出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测量,共5道题,分别为“您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和您理想的生活一致吗”;“您的生活条件很好吗”;“您对您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吗”;“到现在为止,您已经得到了生活中您想要的东西吗”;“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您基本上不会改变您的人生吗”。答案赋值为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本文对五个题项的得分进行加总,生活满意度的分值在5-25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22]

做家务频率。调查中询问了每一个子女(含儿媳)为老人做家务的频率,取值赋值为1-5,分别表示“每天、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一次、一年几次、几乎没有”。对做家务频率支持的处理同“见面频率”。

经济支持。调查中询问了每个子女 “在过去的一年里给予老人(或配偶)钱、食品或礼物合计大概多少钱?”。本文对所有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进行加总,并求自然对数(经济支持通过子女经济支持总量自然对数测量,通过ln(子女经济支持总量+1)计算得到),以此来测量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水平。

2、自变量

本文也将常用的人口社会特征,如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健康状况通过“您的身体状况属于以下哪种情况?”测量,选项包括具备正常的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情感支持。情感支持通过“从各方面考虑,您和这个子女感情上亲近吗”,“总的来说,您与这个子女相处好吗”,“当您跟这个子女谈心事或困难时,他/她愿意听吗”三个题项得分加总来测量。选项赋值为1-3,分别表示“不亲近(不好/不愿意)、有点亲近(还可以/有时愿意)、很亲近(很好/愿意)”,每个子女加总得分在3-9之间。本文将所有子女的得分加总,并除以子女数量,从而得到与变量“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支持”。

3、控制变量

总之,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快乐成长。

见面频率。调查中询问了每一个子女(本文自变量中,由于儿子和儿媳常常作为整体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因此经济支持中的子女仅包括儿子和女儿,而见面频率、做家务以及情感支持中的子女则包括儿子、女儿和儿媳)与老人的见面频率,取值赋值为1-5,分别表示“几乎每天、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一次、一年几次、很少见面”。本文对所有子女见面频率进行加总并除以子女数量,从而计算子女与老人见面频率的均值。

各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见表1。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均值为17.78,表明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平均介于“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和“同意”之间,老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十分满意,老人的心理状况应引起重视;男性老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要略高于女性老人。子女过去一年的平均经济支持总量的平均自然对数值为6.26。子女帮助老人做家务的均值频率为3.56,近似于一年几次,可见做家务频率普遍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多数表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可以自己料理家务,无需借助外力帮助。子女与老人的平均见面频率为2.68,近乎于每月至少见一次面,反映了子女总体上能够适时探望老人,与老人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给予老年父母相应的关爱。子女对老人情感支持的均值为8.62,表明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支持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子女对老人的情感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本次调查中女性老人比例较高,约为58.74%,67.42%的老人表示自己具备正常的劳动能力,其中更有75.14%的男性老人认为自己具备正常劳动能力,表明大部分老人对自身生理健康状况的评价较高。

表1:样本的描述统计结果

(三)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模型1至模型3均显示,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对男性和女性老人均适用。这可能反映了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逐渐完善,新农保等措施使农村老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助。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老人通过在家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或打零工能获得收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养老,所以相较于以往来讲,农村老人借助外力获得经济帮助的需求降低。[23]由此可见,与经济需求相比,农村老人对照料、情感、陪伴等非经济需求更为看重,对老人的“孝”不仅仅在于提供经济支持,更在于提供情感和照料支持。“常回家看看”,时不时地为老人提供家务支持,增加和老人的情感互动,都是老人更迫切的切实需求,有利于提升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提高老人的生活福祉。

三、研究发现

表2提供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第4步,检验限流器的特性,并检查限流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否满足稳定运行条件。通过则转入第5步,否则返回第3步;

在情感支持方面,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老人与子女的地理空间距离扩大,这加剧了老人对于情感的需求。[17]虽然有观点认为,当今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变化,老人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不愿依赖子女获得情感满足,[18]但这并不代表农村老人的心理状态完全良好,老人与子女和家庭的互动仍是其得到情感支持的最主要来源。[19]随着年龄的增高,农村老人的劳动能力迅速下降,他们难以从劳动中获得价值感,而子女的情感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老人社会角色转变适应的重要支柱。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留守老人缺乏与外地子女的情感交流,家庭代际沟通的匮乏使其产生情感失衡和焦虑,从而孤独感倍增,加之乡村娱乐活动的缺失,老人缺乏放松心情的有效渠道,[20]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自然降低。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饱和盐水漂浮法、大便潜血试验、贫血检验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见表2。本研究中大便饱和盐水漂浮法找到虫卵共2例,其阳性率极低;贫血表现占50例,其多以轻度贫血为主;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9例;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共33例。

表2重点关注了代际支持对陕西省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首先,子女帮助做家务频率对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虽然绝大部分老人表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家务琐事无需帮助,但帮助老年父母做家务也是子女“尽孝”的一种传统方式,做家务是子女对老年父母生活照料最基本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也会感受到自己的孩子是“孝顺的”,生活满意度随着子女帮助做家务次数的减少而降低;其次,子女与老人见面频率也有类似的影响,即子女与老人见面频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子女与老年父母经常性的会面使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关爱,“被孩子惦记”的感觉也使老人深感愉悦,日常生活烦恼在与子女见面后也有了倾诉渠道,因此生活满意度随着见面频率的增加而提升,并随见面频率的减少而降低;再次,子女的情感支持对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表明在代际支持中,子女的情感支持对老人心理世界的建设尤为重要,子女与老人之间更为紧密、和谐的情感互动显著提升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员们也发现,大部分老人参与调查的意愿都十分强烈,部分原因是“想找个人聊聊天”,传统的“孝道”意味着老人需要子女对其精神赡养,所以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支持尤为重要;最后,模型2和模型3同时也显示,子女帮助做家务以及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对男性和女性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但是“与老人见面频率”仅对男性老人有显著影响,这可能反映了伴随着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下降,男性老人对来自子女的直接关怀和问候的需求明显增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父母在家庭关系中始终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所以子女与母亲的关系比起父亲更为亲近,日常生活中子女也更频繁地通过电话聊天等形式与母亲维持亲密关系,而对比之下“威严”的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较为疏远,通过非见面渠道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更低,因此对与子女见面的需求更为强烈。这充分显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老人同样需要子女的关心,甚至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对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需求更加强烈。

2018年以来,德国联邦行政法院颁布命令,允许各大城市禁止重污染柴油车上路,以对抗空气污染。与此同时,德国政府正艰难地与汽车制造商达成清理柴油车的协议。

本文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家庭养老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为了考察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性别间差异,本文合计构建了三个统计模型。其中模型1纳入全部老人样本,模型2和模型3分别纳入男性和女性老人样本。

表2:家庭养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四、结论和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农村老年人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第一,代际支持诸多要素中,经济支持并未对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而高频度的器械支持和亲密的情感互动则是提升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农保的普及和农村老人自我经济状况的改善,物质需求可能已经并非农村老人最迫切的需求,相反,包括子女照料、子女探访、情感互动在内的非物质需求正在成为老人的主导需求,并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子女“尽孝”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孝”的内涵绝不仅仅是让老人衣食无忧,更应该包括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交流沟通。

第二,就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面,“子女见面频率”仅对男性老人有显著的影响,与子女经常见面的男性老人,其生活满意度得以明显提升。在“慈母严父”的传统文化下,男性老人与子女的亲密互动常常被忽视。事实上,男性老人在情感上同样是脆弱的,他们对家庭和子女关爱的需求同样迫切。由于男性老人多情感内敛,难以像女性老人那样通过电话嘘寒问暖等渠道表达自身的情感,因此对与子女面对面的交流就更为看重。

2.3 耐药菌分布 2012-201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101株,检出率为71.1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52株,检出率为73.24%;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237株,检出率为66.02%;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98株,检出率为36.30%。

第三,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其中健康状况对男性老人的影响作用更直接:一旦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男性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而女性老人只有部分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后,生活满意度才明显下降。这可能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下,男性作为家庭曾经的顶梁柱,对自身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更为看重,当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逐渐丧失劳动能力时,男性老人的挫败感也更强烈,其生活满意度随之受到影响。

(二)讨论

本研究意在为提升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建言献策。根据研究发现,本研究认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要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传统孝道文化的作用,鼓励子女对其老年父母提供多样化的代际支持,并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以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福利,提升其生活满意度。

第一,积极弘扬孝道文化,强化子女对老年父母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强调子女对老人支持和关爱,强调老人能够实现“劳有所养、劳有所乐”。当父母步入老年,子女理应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履行丰富老人精神世界的义务。对老人来说,子女的关爱是其重要的精神抚慰;有了子女的支持和陪伴,老人才能“安享晚年”。子女应当积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不仅在经济上提供支持,更应该提供有效的照料、情感互动,加强精神上的陪伴,这也是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良好体现。

第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24]。乡村建设中应设立相关设施,为农村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便利,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推进专业社工人员进村庄,通过针对性的个案服务和集体性的社区活动,为农村老人排解孤独、发展兴趣和特长等提供有效帮助、进一步提升老人的安全感和生活满意度。

(注:通讯作者为刘利鸽)

1.5 病理学检查 常规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每张切片随机取5个高倍视野,病变面积=每个视野中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区域面积/整个视野的面积。根据心肌病理评分标准:无病变,0分;病变面积<25%,1分;病变面积25%~50%,2分;病变面积50%~75%,3分;病变面积>75%,4分,计算心肌病变积分。

参考文献:

[1]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16]张化楠,方金,毕红霞.基于有序Logit-ISM模型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研究[J].南方人口,2015,30(05):72-80.

[3]田振,郭伟,张科学,等.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06):820-822.

[4]李珰,胡荣,叶丽师,等.福州地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2):2061-2063.

[5]肖日葵.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厦门市为个案[J].西北人口,2010,31(03):86-90.

[6]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北京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1):58-60.

[7][12]李宗华,张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2,33(06):108-112.

[8]王萍,李树茁.子女迁移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2,18(02):61-71+47.

[9] Silverstein M, Cong Z, Li 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People in Rural China: Consequences fo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icierices and Social Science, 2006, 61(5):256-266

[10] Chen X, Silverstein M. Intergenerational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Parents in China[J]. Research on Aging, 2000, 22(1): 43-65.

[11]李放,沈苏燕,谢勇.农村老人养老状况及其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南京市五县区的调查数据[J].开发研究,2010(01):58-61.

[13]宋璐,李树茁.代际交换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性别差异的纵向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04):14-20+46.

[14]张瑞玲.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基于河南省的实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01):114-120.

[15]孙鹃娟.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04):14-18.

[17]方菲.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9(03):107-110.

[18]黄闯.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探索,2015(02):125-129.

[19] 杨春江,侯红旭,娄文龙.社会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河北省19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2):75-84+2-3.

[20]王雪峤.农村留守老人情感与精神需求困境破解[J].人民论坛,2015(20):146-148.

[21] 2018年陕西农民工监测报告发布我省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要闻——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shaanxi.gov.cn/sxxw/sxyw/135249.htm

[22]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Griffin, S.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la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23]李俏,陈健.变动中的养老空间与社会边界——基于农村养老方式转换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2):128-136.

[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9(03):9-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公婆—儿媳代际互动的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支持研究”(16CRK009)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7X(2019)10.0091-05

标签:;  ;  ;  ;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