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朝鲜族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_朝鲜族论文

东北亚朝鲜族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_朝鲜族论文

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论文,东北亚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民族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民族的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仍很不太平;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但其进程并不顺利;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正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但由于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世界各地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宗教纠纷、局部战争和政权易手、国家易帜、江山易色的现象时常发生。在这种世界局势之下,有30多个跨界民族的中国,进一步强化对“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这一总课题的研究,成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而“东北亚地缘政治与朝鲜民族关系研究”是这一总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我想就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战略优势

由于历史、地缘、人口分布、人文等等诸因素的原因,发展东北亚朝鲜民族关系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构成了发展东北亚朝鲜民族关系的战略优势。对此,分述以下几个方面。

1.跨界民族分布的聚居性。

世界诸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跨界民族的区域聚居性是发展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前提。世界朝鲜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跨界聚居区——东北亚地区。

①朝鲜民族在全世界的分布。朝鲜民族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民族。目前对此民族的称谓有所不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称是朝鲜人;韩国自称是韩民族;朝鲜族,是中国对国内少数民族的一种称谓。为了写作方便,并考虑到国内对跨界民族研究的一种习惯称谓,本文凡涉及国际问题的地方,一律用“朝鲜民族”称谓。

当代世界上约有2500多个民族。目前,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人口1亿以下、5千万以上的民族有11个,其中就有朝鲜族。据朝鲜外务部996年初统计,全世界朝鲜民族人口为7302万人,占全世界55亿总人口的1.3%,据全世界第14位。

在全世界223个国家和地区中,朝鲜民族分布在14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64.4%的国家和地区。世界朝鲜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朝鲜和韩国两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达6781万人(今年6月朝韩首脑峰会称7千万人),占世界朝鲜民族总数的92.8%。居住于朝鲜半岛以外的朝鲜民族达522万多,占世界朝鲜民族总数的7.2%。其中,中国的朝鲜族人口占居住在朝鲜半岛以外的朝鲜民族总数的37.1%,列世界第1位次。

朝鲜半岛以外的世界朝鲜民族主要居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居住于美国和日本的朝鲜民族分别占据住于朝鲜半岛以外朝鲜民族总数的34.46%和13.33%,分别列中国之后的第2位次和第3位次。在欧洲,朝鲜民族居住人口较多的国家是德国(近3万人)、法国(0.95万)、英国(0.9万)等国,这3个国家的朝鲜民族人口(47877人)占欧洲朝鲜民族总人口(66086万)的70.3%。在中东地区,朝鲜民族主要居住于被誉于“世界石油王国”的沙特阿拉伯(2569人);在非洲,主要居住于石油储量巨大的利比亚(3203人)。朝鲜民族居住的最少的地区是非洲,仅占朝鲜半岛以外朝鲜民族总数的0.06%。总之,世界朝鲜民族的居住状况体现出显明的层次性。

世界朝鲜民族人口以朝鲜半岛为主辐射点,向全世界东、西、南、北扩展其辐射线;并以中国的延边、美国的纽约、欧洲的德国、日本的大阪、东南亚的菲律宾、南美的阿根廷、独联体的乌兹别克斯坦、非洲的利比亚、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为次辐射点,向区域各方扩展其次辐射线。

②朝鲜民族在东北亚的分布。从朝鲜民族在世界区域分布特点看,东北亚地区是以朝鲜半岛为中心,形成世界朝鲜民族的唯一跨界聚居区。

朝鲜半岛的韩、朝两国是世界仅有的朝鲜民族单一民族国家,是世界朝鲜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朝鲜民族居住国家中,中国朝鲜族总人口数列世界第3位。居住在韩国、朝鲜两国以外的朝鲜民族人口中,居住在中国的朝鲜民族占37.11%,居住在日本的朝鲜民族占13.33%。

从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的居住形式之特点来看,聚于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的主体部分,以地理位置靠近的单一民族国家形式和在一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式存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均为朝鲜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中国的两个朝鲜族自治地方均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27°至131°之间,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咸镜北道相望,延边自治州内的国境线长达756.2公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27°12′至128°18′之间,其东、南两面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两江道相望,其国内的国境线达286.2公里。

总之,居住在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的人口聚居特点和居住形式特点,为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2.地缘关系上的优越性。

优越的地缘关系是发展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条件。东北亚地区处北纬40°至60°间的世界工业地带和联接欧洲工业带与日本工业带的最东端,将成为未来世界工业化的崭新起点。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便利的水陆空交通条件,战略地位重要。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东北、华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已铁路密布,且多处接通。同时,中国沿海有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众多大、中型港口;它们所联系的腹地包括中国北方的大部,同海外的联系遍及全世界,其中60%以上在亚太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一带海上运输发达,不仅连接区域内各国,而且与世界各国联系密切、便利;各国各地区航空事业均比较发达,东北亚地区主要城市之间已建立纵横交错的航空走廊,如能实现区域合作,将在东北亚地区开辟更密集、频繁的空中运输线,并沟通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往来。东北亚地区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缘关系,为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反侵略斗争的共同性。

朝鲜半岛和中国的东北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且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塞。因此,历史上,贪得无厌的帝国主义曾在这个地区发动过数次侵略战争,妄图侵吞富饶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反侵略战争中,英雄的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民族,不畏强暴,互相支援,并肩战斗,在东北亚民族关系史上书写了壮丽的友谊诗篇,在人类正义战争史上谱写了庄严的胜利凯歌!

在古代,明代援朝御倭战争、清初中朝军民共御沙俄入侵的斗争;在近现代,朝鲜“三一”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期间中朝两国人民的互相支持、毛泽东同志组织中韩互助社、中国共产党对朝鲜革命的支持、孙中山先生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支持、朝鲜革命者参加广州起义、以金日成同志为代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中国人民的共同抗日斗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正义战争中,都渗透了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用鲜血凝成的深厚的战斗友谊。尤其是在当代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民族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在统一朝鲜半岛的斗争中也是互相支持,共同声援,为反对外来侵略势力对和平统一北南朝鲜的粗暴干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自古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世界朝鲜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成为东北亚地区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可贵的思想基础。

4.人文关系上的类同性。

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居住的各国具有相同或类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构成了世界朝鲜民族的文化圈。

①类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从周代起,朝鲜半岛的居民便与中国有了友好往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使用的朝鲜语,虽然其语法系属未确定,但多数学者认为是属于阿尔泰语系;其语法结构与满语、蒙古语相近,包含大量汉语借词及日语借词;1444年创制的字母文字,借用汉字的音训。古代和近代的朝鲜民族普遍学习汉文“千字文”;自古以来,朝鲜民族均用汉字起其姓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曾夹用汉字;韩国在出版书刊时至今夹用汉字。朝鲜民族古时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萨满教较为流行,深入民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朝鲜半岛是从公元4~6世纪由中国传入大乘佛教,中世纪晚期从中国传入儒家思想,对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8世纪后,开始接受西方基督教信仰。在朝鲜民族中盛行祖先崇拜和敬老之风,宗族观念很强,同族间崇尚互助;主要从事农业,尤以栽种水稻著称。现在的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在衣、食、住、行上有不少变化,但仍保留着很多固有的文化传统。住屋一般砌有火炕;喜食酸菜和带有辛辣调料的食品及酱汤。朝鲜民族能歌善舞,妇女喜欢压跷板、荡秋千;男人喜欢摔跤、足球。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朝鲜族的文化同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中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也是朝鲜半岛人民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其语文词汇由本民族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构成。汉字词和外来词是在符合朝鲜语语言体系和语法构造的条件下加以借鉴利用。目前,中国不少朝鲜族聚居区和散杂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双语文教育(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文教育);朝鲜语文和汉语已经成为朝鲜族的交际语文。中国朝鲜族虽然没有全民性的统一的宗教,但是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朝鲜民族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朝鲜民族的原始宗教是图腾崇拜,信仰土俗神,后来产生檀君教等民族宗教。从19世纪中叶以来,大批朝鲜半岛人民迁入中国东北三省时,带着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迁入中国,特别是儒教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现在有信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但信徒不多;20世纪初,佛教在朝鲜族中比较兴旺,但解放后已在朝鲜族中逐渐消失,只有个别老年信徒仍然信教。中国朝鲜族仍保持其祖先敬老重教的文化传统,每年的“8·15”老年节和“6·1”儿童节是朝鲜族的盛大节日。中国的延边地区,享有“水稻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等美称。包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中国朝鲜族风俗习惯与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基本相同。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聚居的各国在文化、生产、宗教、习俗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类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相同或类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必然对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②传承的民族文化交流。由于区域条件和民族关系等因素,在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居住的各国之间,具有文化交流的传统历史,它成为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一种世代传承的纽带。以中朝、中日关系为例,中国隋唐以来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包括隋唐、宋元、明清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公元前108年,中国汉朝已与日本有了往来。尤其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东北亚朝鲜民族居住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活跃起来,中国与朝鲜、韩国、俄罗斯、日本、蒙古之间互派各种文化考察团、文化艺术访问团;各国朝鲜民族之间的民间往来也日趋增多,进一步增进了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在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东北亚各国的朝鲜民族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为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朝鲜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东北亚地区各国朝鲜民族之间世代传承的经济、文化纽带更加牢固起来。这一切,必然对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5.经济关系上的互补性。

地处东北亚地区的各国为实现各方之间经济上互补和发展本国潜在经济优势的需要,都想加强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从国际经济循环中经济要素的流向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在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产品等要素上,有着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这种经济要素的不平衡状态,必然促进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资金流动、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发展。也必然为促进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互往性经济环境。

6.政治关系上的求稳性。

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各国政治关系上谋求区域稳定的共同利益所在。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

朝鲜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加快实现本国的经济建设。韩国是在东北亚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经济实力强国;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复苏,同样需要在政治、外交上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并力求改善同朝鲜的关系。今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取得圆满成功,为促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为了求得经济的稳步发展,也需要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蒙古和俄罗斯为了保持同东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也表现出积极参与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的立场和行动;他们都渴望借助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实现其经济振兴。

由于东北亚地区是中、俄、美、日四国利益与矛盾的集结区,因此,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仍不稳定;但从总体上分析,该地区的缓和与稳定仍是主流。中俄之间建立了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俄之间则结成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中蒙之间确立了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日之间建立了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俄、日、美等各国都在重新调整对外政策。各国之间建立的这些伙伴关系虽然仅是刚刚起步且面临种种考验,但它已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动向,无疑为稳定东北亚地区形势奠定了较为有利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的聚居区——朝鲜半岛的总局势随着朝韩首脑峰会的顺利进行,发生了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稳定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韩国对朝鲜的政策趋向缓和。自金大中就任总统后,韩国推出了以不搞“吸收统一”,促进南北和解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对北政策。韩国不仅积极主张美日与朝鲜改善关系,而且要求美国解除对朝经济制裁,同时还放宽了韩国民间对朝交流的限制。更令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韩国对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曾多次出现的各种事件采取克制态度,均未因此而放弃对朝既定政策。二是朝韩两国交流有明显进展。在韩国的对朝政策有较大改变的同时,朝鲜的态度也有积极变化。几年来,双方民间往来大幅增加,南北间经济合作也更加活跃。继韩国现代集团与朝鲜合作开发金刚山旅游项目之后,韩国其他大企业集团和社会团体等与朝鲜的合作项目也陆续出台。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虽然南北关系尚未根本改善,但双方交流的情况已达到分裂后历史上最好水平,这是整个东北亚形势中值得珍惜的现象,也是在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引人注目的动向。

二、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战略机遇

1.东北亚朝鲜民族关系的发展,应确保最佳战略机遇。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当今世界局势,为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另外,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具有良好的友好交往历史。这一切,从总体上说,都成为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战略机遇。但应该指出,世界各国跨界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跨界民族关系的发展必须顺应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确保最佳战略机遇,这是发展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是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最佳战略机遇。

众所周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倡导确定的建设未来“东北亚的香港、鹿特丹和新加坡”的开发计划——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项目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进入关键阶段。通过对图们江地区的跨世纪的国际合作开发,不仅为区域内3亿人民造福,而且将为世界多种类型的区域合作开发提供成功的经验,世界区域经济的独特发展前景,体现区域内诸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构成区域价值观;而这种区域价值观是发展跨世纪跨界民族关系的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是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最佳战略机遇。但目前,人们对此项目仍持有不同看法。我认为,面对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在国与国之间,或在各阶层中存在各种想法,也是自然的。

我认为,图们江三角洲国际合作开发规划的形成,作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必然产物,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图们江三角洲,包括中国的珲春市、俄罗斯的哈桑区、朝鲜的先锋(雄基)郡3个行政区,它正处于东北亚的中央。在这里,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此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即,它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南接朝鲜半岛,东与日本的“里日本”(日本西海岸部分)区域隔海相望,西部腹地延伸至中国东北工业区,又是蒙古最近的出海口。地处图们江三角洲前沿的珲春市最南端的防川,东距俄罗斯包得哥尔那亚城仅5公里,南距朝鲜豆满江火车站不足2公里,距日本海入口处15公里。可见,图们江三角洲在位置上是一个极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区域。在此地区,区域交通潜力也很大,拥有便利的国际交通联系。今后,随着图们江地区通航及陆上交通运输系统的建成,可为“里日本”、朝鲜半岛等日本海岸地区提供通往欧洲的最便捷的大陆桥,形成又一条国际联系纽带,而从图们江经日本海可以直通太平洋,这种交通潜力使该地区非常适宜于成为国际交流中枢中转港。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图们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地处东北亚腹地的珲春自古以来就是商埠城市,边疆贸易的历史十分悠久,珲春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三四千年前,珲春就生息着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战国和秦、汉时期,居住着北沃沮人,西晋时生活着挹搂人;唐代和五代时期珲春是渤海国东京源府所在地。我国唐代与日本的往来空前频繁,当时号称“海上盛国”的渤海,开辟了四条通往日本的道路,史称“日本道”。“日本道”分陆路、水路两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从毛阔崴出波谢特湾,向东南渡日本海,到达日本的越前、能登、石川等地。日本通过这条线路来中国13次,渤海到日本34次。后来,许多学者称这条“日本道”为“海上丝绸之路”。另外,在珲春境内的长岭子、分水岭、沙沱子、圈河,过去都曾是通商通道,在历史上对沟通中苏、中朝、中日的外贸关系起过重要作用。这些通道一直到1938年才停止贸易。

近几年来,UNDP和相关国家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作出了许多努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在北京吉林大厦举行。协调小组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刘江作了工作报告,回顾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并对其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做了部署。吉林省副省长魏敏学汇报了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基本情况,并对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所面临的形势和下步工作重点发表了意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鹄介绍了《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规划》。科技部副部长惠永正主持会议并在总结发言中重申了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协调小组的人员组成、职能及工作分工情况。紧接着,1999年7月3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在延边听取了延边州委、州政府关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进展情况的汇报。秦华孙大使表示:“延边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在图们江开发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有机会我将义不容辞地为这次工程作出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延边地区的人民做一些事情,我感到非常光荣,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国家的事情。”

上述事实充分地说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也不可能变。正因为图们江三角洲在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中具有重点的战略地位,各有关国家为开发图们江三角洲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已经出现了各有关国家共同开发东北亚“金三角”的崭新局面。图们江三角洲国际合作开发的帷幕已拉开,不仅为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的兴盛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而且为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我们相信,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一定会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具有爱好和平的光荣传统的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一定会珍惜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新的战略机遇,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2.为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发展,确立最佳战略思想。

世界各国跨界民族关系的历史进程又告诫人们,跨界民族关系的发展,不仅要顺应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确保最佳战略机遇,而且要顺应区域跨界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最佳战略思想。这是发展跨界民族关系的前提。

巩固和发展区域国际关系是发展区域族际关系的先决条件。我们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巩固和发展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并付诸具体实践,为东北亚地区跨界民族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战略保障;从而创立了巩固、发展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和族际关系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开创了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和跨界族际关系史上的新纪元。我认为,在我国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战略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开发图们江地区的战略思想。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一直受到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于1996年6月第二次视察延边时题词:“开发珲春,开发图们江,发展和东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开发”、“一个发展”;前者体现了题词的战略立足点,后者体现了题词的战略着眼点,构成了题词的整体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不仅指明了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前景,而且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和跨界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认为,开发图们江地区不仅是东北亚地区诸国长远利益的集结点,而且是发展和繁荣东北亚地区跨界民族的凝结点。历史将会雄辩地证明,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一定会为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里程碑的历史作用。

三、关于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几点措施

1.要理智地谈论中国朝鲜族在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回顾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朝鲜族在党的领导下,为巩固和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朝鲜族从跨界民族关系角度,主要面对的是由同一民族组成的朝、韩两个主权国家;世界朝鲜民族社会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实与未来的诸领域,都有许多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因此认真地回顾历史,科学地总结中国朝鲜族在巩固和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理智地谈论和研究中国朝鲜族在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对这个问题不持冷静而科学的态度,势必影响跨界民族关系。

目前,对中国朝鲜族在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有各种提法。概括起来就是:“主要地位和作用”、“桥梁地位和作用”、“纽带地位和作用”、“沟通地位和作用”、“促进地位和作用”、“重要地位和作用”等等。对此,本人持客观态度。因为,对各种提法,离开当时的历史阶段和历史背景以及具体事件,很难准确地评价。加之,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东北亚地区各跨界朝鲜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内、国际地位以及族际关系均已呈现或将要呈现不同状况,很难用一种概念来概括其地位和作用。但是,不管怎样,面对敏感而复杂的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及其走向,将我们的认识升华到新的理性境界是非常必要的。我的初步想法是,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否用“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的提法较好一些。其理由为:一是,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属于中性词,可以经得起任何评论;二是,这一概念的理论含量和实践含量很大,可以包容许多含意;三是,任何对方均可以接受。

我想,在认识和处理或协调跨界朝鲜民族关系时,我们是否不要轻易地提出“主要地位”或“主导作用”等提法,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要引导中国朝鲜族时刻警惕国际社会在近些年出现的“双重国籍”论、“主体思想”论、世界“韩民族共同体”论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我们充分地相信中国朝鲜族在认识、处理和发展东北亚地区跨界朝鲜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一定会保持中华民族的风度和气质,继承和发扬自身的光荣革命传统,为保卫边疆、繁荣边疆做出应有的贡献。

2.要处理好国际、族际和人际三者关系。

在处理跨界民族关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三者关系不协调发展的现象。国际关系处理好了,为跨界族际关系的稳步发展 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为跨界民族间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反过来,某种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可以引发族际关系矛盾,进而诱发周边国家间的国际争端。历史上的世界大战和现实上的局部战争、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想,在探究跨界民族问题时,要把国际、族际、人际三者关系融为一体,把跨界民族问题研究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导每个公民、每个民族都为巩固和发展跨界国际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多办实事,多说好话,形成人人关心国际关系、族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

3.加强对东北亚有关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力度。

东北亚地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政治敏感区,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任务很繁重。八十年代以来,在朝鲜半岛出现的“高句丽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此问题,把史学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显示出问题的复杂性。有的人提出要“向中共索取长白山和北间岛的土地”,又宣扬“北方领土意识”、“收复我们祖国”、“中国人进入满洲不到二百年”等论调。然而,在高句丽是否属于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高丽与朝鲜族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我国历史教课书中对高句丽提法的演变过程应怎样阐明?怎么理解历史上的中朝边界等等问题上,在我国学术界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宣传口径也不一,在民间社会也造成一些思想混乱。对此,我认为,应本着“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加强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力度,为发展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民族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4.清醒地把握科索沃问题对我们的启示,要拓宽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的领域。

造成科索沃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给南斯拉夫国内和其周边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如果跨界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势必酿成国内政治局势的动乱,并导致周边国家之间的敌对关系;然而,世界区域军事、政治、经济的敏感区,往往是世界大国战略利益的争端区。科索沃危机的起因、发展及其后果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东北亚地区与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与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类似之处。因此,研究东北亚跨界民族问题,不仅立足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区域环境,而且放眼于整个国际社会和族际社会的全球环境;不仅要立足于区域内同一跨界民族关系的研究,而且要放眼区域间各民族关系的研究。研究东北亚朝鲜民族关系也是如此。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国内朝鲜族人民进一步树立起立足东北亚区域,面向世界的跨世纪的战略族际观;在国内真正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国际上不仅要搞好同一民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注意发展同其它民族的关系,为维护区域以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5.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国际社会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说明,处理跨界民族问题,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朝鲜族要想在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中发挥作用,其关键问题,也是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目前,中国朝鲜族的聚居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在经济领域,全州有些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对国外经济的依存度过大,本地支柱产业的形成和运行不太稳定;在社会发展领域,人口、教育、人才等方面出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社会现象。1983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延边时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的更快些更好些”;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1月第一次视察延边时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成为全国模范自治州”;李鹏同志于1991年8月为延边州题词:“发展经济振兴延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延边自治州各族人民的信任和关怀。延边州委和州政府正在领导全州各族人民为把繁荣、发展的延边州带入21世纪而创造性地开展跨世纪的宏伟事业。我们相信,英雄的中国朝鲜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东北亚地区朝鲜民族关系的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标签:;  ;  ;  ;  ;  ;  

东北亚朝鲜族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