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崇礼县西湾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_刘洋,彭社民

河北省崇礼县西湾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_刘洋,彭社民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天津市 301800

摘要:西湾子金矿床赋存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老地层的内接触带上。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规律,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1 区域背景分析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北缘,中朝准地台(Ⅰ2)与内蒙台背斜(Ⅱ21)交接部位的尚义—赤城深大断裂崇礼段与张家口-刁鄂大断裂夹持部位,宣龙复向斜崇礼凸起中部,区域地质特征较为复杂。

本区太古、元古代地层位于燕山区,中、新生代地层位于滨太洋地层区,大兴安岭一燕山地层分区乌兰浩特一赤峰地层小区。本区地层出露不完整:太古代为桑干群,早元古代为红旗营子群,中元古代为长城系,中生代有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和白旗组,新生代有第四系。

岩浆岩长轴方向与构造线走向平行,严格受构造控制。

中生代燕山期巨斑状花岗岩(πγ52-2)、花岗岩(γ52-2)、花岗斑岩(γπ52-2)、石英正长岩(λγ52-2)等;此期侵入岩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区域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北缘张宣地区,是我国金矿主要成矿带之一。

冀西北金矿集中区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5年发现小营盘金矿以来,累计发现规模不等的金矿床(点)100多处,其中大型金矿2处(小营盘和东坪),中型金矿5处(张金庄、水晶屯、韩家沟、后沟、黄土梁),小型金矿11处。此外区域内多金属矿、磷铁矿、铁矿及非金属矿资源也较丰富。

区域内水泉沟碱性正长岩体、变质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燕山期的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并在构造有利地段富集成矿。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本区主要地层为太古界桑干群涧沟河组(Arj),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290°,倾向北东,倾角60°左右。岩性主要有角闪斜长浅粒岩、角闪透辉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

岩石挤压后局部破碎,绿泥石成网状交代长石碎粒及角闪石。

2.2 构造

2.2.1 褶皱

本区属宣龙复向斜构造北翼,基底地层太古界片麻岩呈复式向斜形态产出,在本区内表现为单斜形态。

2.2.2 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北西向三组。区内岩石节理较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岩体中主要节理裂隙则直接控制了石英脉的空间分布。

矿区内断层有3条,分布于区中部,编号为F1、F2、F3;

1、F1长约300 m,宽0.4~0.8 m,断层走向20°左右,倾向285~290°,倾角45~60°,力学性质属压扭性,1号含金蚀变带赋存在F1内。断层内的蚀变岩主要由绿泥石、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及石英脉组成,近地表石英脉褐铁矿化较强并伴有金矿化,石英脉厚1~25 cm不等,被挤压呈断肠状。

2、F2长约600 m,宽5~20 m,断层走向45~70°,倾向315°左右,倾角54~60°,力学性质属张性。2号含金蚀变带赋存在F2内,断层内的蚀变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石英细脉、石英碎块组成,褐铁矿化较强,地表在TC20-1探槽内见到此蚀变带。

3、F3长约600 m,宽0.5~15 m,断层走向290°左右,倾向20°,倾角60~70°。具力学性质属压扭性,在断层下盘即南盘见有构造擦痕(图3.4)。断层南北盘为桑干群涧沟河组片麻岩、浅粒岩,断层赋存磁铁矿体,岩性为磁铁石英岩,局部见金矿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岩浆岩及岩脉

2.3.1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在矿区北部出露海西期水泉沟碱性正长岩体(χξ4),区内岩体的主要岩性为二长岩、二长闪长岩、正长岩,岩石均有一定程度的变质。该岩体规模较大,侵位明显,水泉沟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多期次岩浆活动并多次同化围岩而成。认为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该区金矿床存在密切关系。

2.3.2 岩脉

通过本次工作在矿区内发现的岩脉主要是石英脉。石英脉主要发育在F1、F2、F3内,沿断层发育,以石英脉、石英细脉、网脉型为主,部分被挤压呈碎块状,靠近地表局部呈蜂窝状、褐铁矿化较强,深部石英脉伴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等金属矿化,通过取样分析石英脉处往往有金矿化。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广泛分布有各种蚀变;主要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褐铁矿化。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钾化和碳酸盐化。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含金蚀变带及矿体地质特征

矿床类型主要是中低温热液成因的含金石英(细网)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构造(本报告称含金蚀变带)控制,金有分段富集特点。本次工作共圈定2条含金蚀变带。

1.1号含金蚀变带赋存在F1内,地表出露长约300m,厚0.4~0.8m,倾向延伸240m(标高1800m左右),地表走向20°左右,倾向285°~290°,倾角50°左右。蚀变岩主要由绿泥石、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及石英脉组成,蚀变有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近地表褐铁矿化较强,深部蚀变岩以黄铁矿化为主。石英脉厚1~25cm不等,被挤压呈断肠状、碎块状。

2.2号含金蚀变带赋存在F2内,控制长100m,推测长约600m,宽(厚)5~20m,走向45°左右,倾向315°左右,倾角40°左右。蚀变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石英细脉、石英碎块组成,蚀变有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近地表褐铁矿化较强,深部蚀变岩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其次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在2号含金蚀变带采取近千件样品大多含金品位小于0.1×10-6,金品位大于0.1×10-6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13%左右,金最高品位185.44×10-6。

3.2 矿石类型

矿石按矿物组合划分有含金石英脉型和硅、钾化蚀变岩型两种矿石:石英脉型为主的矿石,金属矿物一种以黄铁矿为主,另一种以多金属硫化物为主;以硅钾化蚀变岩型的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它金属矿物极少。

4.1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1 矿床成因

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带及石英脉内,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其次为黄铜矿、闪锌矿、钾长石等。矿床成因根据周边金矿床对比及分析认为属中高温热液型。

4.1.2 找矿标志

1.金主要富集在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内外接触带的NE走向,向WN倾的蚀变带中。蚀变带产状变异部位是金富集有利部位。

2.太古界桑干群涧沟河组(Arj)变质岩内黄铁矿化石英细、网脉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3.金与硅化、钾化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是黄铁矿化、辉钼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次生褐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蚀变矿化大部分发育在含金蚀变带内)。黄铁矿化石英、黄铁矿化钾微斜长石往往有金矿化。在呈浸染状、胶状黄铁矿化部位金矿化较强。

参考文献

[1]宋贵常,河北崇礼东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B]. 中国矿业, 2005.

[2]曹子存、刘洋等,河北省崇礼县西湾子金矿详查[R].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2012,内部资料.

作者简介

刘洋(1988-),男,助理工程师,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论文作者:刘洋,彭社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河北省崇礼县西湾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_刘洋,彭社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