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论文_冯勋友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论文_冯勋友

冯勋友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卫生监督所 161200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手足口病预防的水平加以改善和提升。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总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79-02

手足口病通常是因为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于婴幼儿群体,其非常集中的几个表现就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如果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并发症,最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等现象,当前,手足口病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在我国的临床医学当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进行全面的研究对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也能十分显著的提高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78例手足口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2008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34,年龄5个月一11岁,平均(2.8士0.5)岁。职业分布:托幼机构儿童48例,小学生24例,散居儿童6例。EV 71型病毒感染67例(85.9%),CoxA16型病毒感染9例(11.5%),其他肠道病毒2例( 2.6%)。

2、预防与控制对策

2.1健康教育

医务人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患者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其对手足口病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使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对其发病的原因和传播的途径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及治疗预防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宣传。告知患者家长在手足口病相对比较流行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带儿童区人流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同时还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童对呼吸道疾病自身的抵抗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采用宣传栏、宣传有关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讲座等方法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治疗,这样也就使其能够更加详细的全面的了解到手足口病防范的知识和技能。

2.2合理的分针和疏导

疾病流行期间,一定要采用预检分诊的形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专门性的开设接诊室、专门接诊手足口病的意思患者,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安排工作人员引导患者到专业的诊室进行就诊。门诊的医师在接诊的时候一定要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对临床的症状以及肺部一些比较重要的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疫情的监测和登记报告等工作。门诊医师在接诊的时候一定要详细的去询问患者的疾病史,此外还要在这一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肺部的具体体征。对于那些高度疑似的病例,应该积极的开放绿色通道,对这些患者进行直接诊疗。

2.3加强消毒隔离操作

手足口病病房的隔离区每天都要用消毒液擦地、楼梯扶手、还要浸泡弯矩或者是室内的一些诊疗的设备,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喷洒一部分的消毒液,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加强床边的隔离,护理操作应该保证一带一人,一个体温计,使用之后还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的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此外还要对传染源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将手足口病患儿和普通的患儿完全隔离,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接触隔离,此外还要尽量的减少探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作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加强疫情监测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工作,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掌握一些疫情变化和动态状况,对疫情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到实事求是,对于那些比较严重的病例,还要密切的对其情况进行观察,此外还要及时转入有条件救治的上级医院。

2.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疗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收治手足口病患者的重点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监测、管理等知识。将相关防治知识编制成册,发放到每位医护人员的手中,科室内部应定期开展学习活动,交流手足口病的防治经验。

3、结果

本组78例手足口病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4、讨论

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因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疾病的流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本研究中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为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婴幼儿、儿童免疫力较差,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欠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同时幼托机构、学校人群密集,接触频繁,因此,此类人群容易患上手足口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力度,规范手足口病的诊治流程,做好疑似病例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目的。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其临床表现如下: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参考文献:

[1] 王爱凤.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防控管理对策[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5)

[2] 陈杨伟,羊晶晶,王镜泉. 2011年福州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2(05)

[3] 宦峰.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足口病防控管理对策[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04)

[4] 孙浩淼.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J]. 黑龙江医药. 2012(02)

论文作者:冯勋友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论文_冯勋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