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的无公害防治_小菜蛾论文

小菜蛾的无公害防治_小菜蛾论文

小菜蛾无公害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菜论文,无公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菜蛾,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为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作物。在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翅呈黄白色。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部末端呈圆锥形。卵: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幼虫: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老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四至五节膨大,臀足向后伸长。蛹长5~8毫米,黄绿色,茧薄如网。

二、无公害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减少虫源是预防小菜蛾大发生的一项防御性措施。间作茄科作物有驱虫作用。加强苗床管理,可覆盖防虫网防止小菜蛾侵入。蔬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中耕、深耙,消灭虫源。

2.生物防治。保护和释放菜蛾绒茧蜂对降低小菜蛾自然种群数量的效果显著。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或颗粒体病毒,应用雌性性外激素诱杀雄蛾,施用20%灭幼脲500~1000倍液或5%抑太保2000倍液对抗性菜蛾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期较长,应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手段。

3.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每50亩地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

4.化学防治。田间发现小菜蛾成虫后约10天,植株心叶出现1龄幼虫,虫体细小,此时为防治最佳时期。药剂选择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敌杀死800倍液喷雾。小菜蛾幼虫进入2龄期,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用药浓度加大,且药液量增加,植株全株都要均匀喷洒药液。药剂选择2.5%甲维盐2000倍液+敌杀死800倍液喷雾。小菜蛾经过前两次用药基本能控制住,以后每5~7天用药1次,10%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1000倍液、2.5%甲维盐2000倍液等交替使用。田间发现小菜蛾成虫30天左右,小菜蛾进入二次发生高峰期,应注意田间观察,及时用药。

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甲维盐,收获前7天停止使用阿维菌素及敌杀死、氯氰菊酯等。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

标签:;  ;  ;  

小菜蛾的无公害防治_小菜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