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张 文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摘 要: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展开合理性分析,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提出有关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本研究立足于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三省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相关地区和学校展开长达六十天的调查研究,总结三省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1.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初中校园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学校以及学校内部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应有的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出自身和学校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从根本上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夯实基础。然而,在现实当中,我国大量农村小学、初中资源条件有限且匮乏,在满足教育需求方面做的并不尽如人意。

式中:0和c分别代表基态和故障状态;C表示预想故障集合;x和u分别表示由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构成的向量;指故障c发生后控制变量调节范围的最大值。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全科授课的教师人员较少,教学质量、效率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同时,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生数量少、办学地点不集中、成班难度大等问题,在常规中小学编制指标下,难以将各科目教师全面配齐,进而间接性强迫部分不具备全科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起全科教师,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部农村偏远地区甚至存在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的现象。例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格朗和哈尼族自治乡浪里格脚村,实行“五四”学段制度,小学仅设有一、二、三年级,四年级需要到格朗和哈尼族自治乡完成四到初中四年级的教育。然而,两校均未来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即1比20的师生比例。

2.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滞后

当前,我国城市、乡村基础教育方面发展平衡度较低,城市与乡村的教育条件存在明显地区,尤其是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城市中大量中小学已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而大量西部、西南部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环境仍极其落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度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巨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仍然相对有限,且远远不够。

第一,展开积极充分的调研工作,全面掌握既定地区农村教育现状,如教师数量、学历、专业等,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展开教育方法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可以独自完成全科教学的教师人员,实现精准培养、精准优化,这是解决农村地区教师人员数量不足、能力有限的有效途径。

上述情况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亲、母亲分居两地,普遍由家乡的隔代人进行照料,在通信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亲情离散为留守儿童带来程度较为严重的心理伤害,普遍表现出缺乏自信、缺少安全感、时常感到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等。

3.儿童缺少父母亲情慰藉

为精准化、全方位地了解农村地区中小学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应充分利用精准扶贫背景下建档立卡方式,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大量留守儿童基本家庭状况、人员配置、帮扶架构、帮扶成效、留守儿童校内和校外表现、心理情绪特征、生活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精准调查和记录,切实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一人一个档案的重要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全面跟踪、实施跟进、精准识别、深层掌握的新局面,进而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奠定夯实而有利的基础。

例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云甸乡德元村德元小学,基础设施落后陈旧,配套设备寥寥无几,并且全校仅有一台几近淘汰的老式台式电脑,教学设施与国家现代化教育理念完全不符,学校内部课外、课内图书少之又少,教学仪器设备仅为自治三角尺、量角器等,与我国大量城市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形成鲜明对比。德元小学九名学生当中,七人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由隔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其中四名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单程需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并且没有监护人接送,沿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山路坎坷危险。同时,学校仅设置了一个极为简单的食堂,教师在担负全科教师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厨师的职责。

有些译员根据自己对于“调解者”的理解,可能会采取大胆改述。比如,一个巴基斯坦籍申请人在说明自己没有选择纽约而是选择加拿大申请难民身份时说:“在美国,我听说加拿大更好,人更好,我们不知道应该来加拿大。我们在那里没有经验,不知道美国和加拿大不同,而且美国没有这么多黑人。我们以为美国的黑人比巴基斯坦的黑人更好更干净,但是他们不是。”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

农民工群体具有学历水平低、专业技能匮乏等诸多特点,在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后,仅能够进行技术含量、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体力工作,例如建筑功底的力工、钢筋工以及工厂流水线工人等。居住环境、工作时间受大量外部因素制约,例如集体宿舍云龙混杂且不允许带家属入驻,工作时间较长且无假期等,父母难以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进行精心照料。同时,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相对农村更高、国家义务教学户籍制度、私立学校花费巨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孩子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的几率进一步降低,大量农村儿童只能在农村地区就读。

2.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师资作为发展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提升农村地区教师人员群体整体素质,是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关键,要实现教育方面的精准扶贫,我们应从加强师资力量助手。

3.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

留守儿童是我国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过程中,特殊时期的独特产物,他们随着城市劳动力需求的扩大而产生,为从根本层面实质性解决留守儿童相关教育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吸引回乡,在家乡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确保农民经济收入,使留守儿童不再孤立无援。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功能,以当地资源为出发点,以“一村一特色、一户一项目”为发展模式,逐渐形成规模性产业,在政策与技术方面形成精准帮扶。另一方面,应利用精准教育扶贫模式,开办公益性技术、技能培训机构,使返乡就业的农村人口掌握坚实的致富技能。进而,吸引大批量农村人口产生返乡医院、实现返乡就业梦想,使留守儿童从此告别留守。

融合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重点,涉及2个重要的“融合”,即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融合战略——军民融合。笔者认为,将军民融合战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并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圆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第二,学生随年龄的逐渐增加,其心理因素也日趋复杂,同时中小学更是孩子能否养成良好性格、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在对教师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从管理方面下手对其进行教育培养,使教师具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德、阳光性格的能力。

4.加大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强化偏远山区基础设施

为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力度,尽量普及与城市接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考虑到政府能力有限的基本情况,建议吸引社会各领域人士,积极向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工艺性投资,精准掌握不同村落、不同学校的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为其购买信息化教学设备,如电子计算机、投影仪等。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程遥远艰难的现象,国家层面应加大偏远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修建一条条宽敞、安全、平坦的道路,使需要翻山越岭求学的留守儿童能够通过隧道、桥梁直接抵达学校,减少其上学路上耽误的精力和时间。

小鼠RAW264.7细胞用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于37 ℃、5% 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细胞按1×105/mL、200 μL/孔接种于96孔板中,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贴壁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L-NAME)和给药组(化合物1~7,50 μg/mL),各组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的LPS,每组设3个复孔。继续培养24 h,离心,取上清液按照Griess法测定上清液中NO的含量,操作步骤见试剂盒说明书(碧云天NO检测试剂盒S0021)。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精准扶贫模式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诸多教育问题,是精准掌握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促使农村人口返乡就业,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精准开展教师技能、素养培训工作,将财政投入用到实处的有效方式,需要国家、地区政府、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虽然路程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精准调研、精准落实便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曹敏,张偲,邹海鸣,陈东辉.精准扶贫背景下山区留守儿童帮扶机制研究——以恩施州五里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0).

中图分类号: G521;D66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12-0112-02

收稿日期: 2019-11-5

作者简介: 张文(1982—),女,满族,吉林图们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  ;  ;  ;  ;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