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物理论文

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物理论文

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高中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八三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发表了《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简称MI理论)的著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确认七种智能的形式,即言语一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一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及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这个观点超越过去把智能狭窄地认为优秀语言及数学表现的传统观点,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方向的。十二年后,Gardner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的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最近Gardner提出另一个智能,即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这是指人类渴望能够理解和追求生命的终极问题、意义和奥秘。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揭示人类的潜能,挖掘人之所以为人之可能发展性,可说是对人性的一种正面价值的肯定,也是我国当前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

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应把物理知识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发展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智力。2005年全面铺开的新课程和新课标,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与现代物理新课改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合理的平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向何处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关照这一问题,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新角度。“多元智能”理论是在对传统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物理课程标准”由此而编出的教材中更重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教育中已经比较重视言语一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本人在这儿不多谈论,只研究其他智能):

一、音乐—节奏智能

即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图像、视频、声音同样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在物理课的学习和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选用音乐。音乐可以成为任何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以提供宜人的气氛,音乐可以使课堂上的过渡变得顺畅。重视音乐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如在讲“参考系”时利用播放《红星照我去战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可以分析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含义,及描述的是个什么情景,为何有这种情景?参考系是什么?等等。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物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物理的概念,也提高音乐节奏智能。

二、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解决空间位置问题,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物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是物理形象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三维空间的物理形象思维。物理空间形象思维过程既有感性认识过程,也有理性认识过程,更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过程。在物理学习中,大量涉及物理图景的想象,物理过程的想象……因此物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学习物理,解决物理问题所不能缺少的。例如《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2-1》中的电场线和磁感线,这是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地方。电场和磁场是见不着,摸不到的东西。在三维空间又的确存在的东西,电场线和磁感线则是如何描述这种见不着、摸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多媒体视觉教学,从不同侧面观看导线,线圈等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分布,加深对电场线和磁感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是逐步让学生建构出具有复杂关系的高质量表。

三、肢体—动觉智能

即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有些人动作灵巧,手足敏捷,在身体的平衡、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比一般人好,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

在Ⅰ类物理课中安排了15个必做的学生实验,1个选做的学生实验,划出了17个课时,比现行大纲多了3个学生实验。在Ⅱ类物理课中安排了2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2个选做的学生实验,划出了35个课时,比现行大纲只多了3个学生实验,而课时多了12个,这显然是为了大力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还增加了“做一做”栏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必修1》在“做一做”的栏目就有十一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也有九处。“做一做”能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动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肢体—动觉智能。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来的一种教育观点。杜威从他的哲学观、实用主义哲学观出发,主张“实用”,并把它引入教育,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物理的教学不仅在课外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拿一桶水让两位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来一起提水和一个人提水的感受,从而体会合力与分力间初步关系,提高学生肢体动觉智能。

四、人际交往智能

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又是目前教学界的又一热门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目前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得益于许多学者和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认真研究对待“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而加以落实。在诸多素质教育内容中,人际交往智能的教育应视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全社会都应该注重有效培养人才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每一个人都应要求自己清楚了解人际交往的社会规则,做一个善于沟通和与人合作的人,一个能够有效运用各种社会关系资源的人。只有掌握了社会交往必备的这种沟通合作能力,才可能掌握打开社会、人际资源大门的钥匙,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真正实际能力的合格人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新增加了“思考与讨论”栏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必修1》在“思考与讨论”的栏目就有十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也有八处。“思考与讨论”能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时间上进行交流讨论,逐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智能。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培养人际交往智能。教材中同时又增加了课题研究活动:Ⅰ类物理至少要开展4次课题研究活动,Ⅱ类要求物理至少要开展5次课题研究活动。

五、自我认识智能

也叫自省的智力。其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有相当一部分人自我认识能力强,善于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我认识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学习者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元认知水平的高低。

1.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是指人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以及自己与客观环境的关系,达到自知之明,是自我认识的前提,通过具体分析,不仅认识了万物,而且也认识了自己在万物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所起的决定作用,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高二阶段进行分流,Ⅰ类教材要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物理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接触实际问题多一些、广一些,但知识深度的要求并不高,以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Ⅱ类教材除注重知识、方法外,更侧重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所需要扎实的基础,特别注意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必需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一类教材。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各方面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的估量和判断,是自我认识的尺度。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和不足,增强学习物理课程的自信心;激励、引导自己发展,评价应该鼓励自己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例如,激励自己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科学制作、社会调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有比较突出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可表现在: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好的地方不断发展完善,不足地方要加强。

六、自然观察智能

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物理观察能力是以物理学知识为基础,在运用各种机体感官感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并通过一定的思维加工,发现和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顺利进行物理观察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首要步骤,因此观察能力也成为认知的基本能力。物理观察是学生认识、学习物理现象,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渠道,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是物理思维的出发点。重视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实现由单纯知识传授到培养能力的物理教育的观念转变,最大限度的发挥物理学科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2003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中强调,不仅要从教科书中探究物理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探究过程尤其强调物理观察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在共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都加大了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力度,在所列举的实验和范例中,涉及强调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仪器,常用电器等就达40多个。课本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全书安排了既可演示又可让学生随堂做的实验100多个,还安排了学生实验18个,课外小实验约30个和许多实践性习题。在正文中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手操作的实验),设了“做一做”栏目,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其中大多数实验的器材易得,方法简便,效果明显。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图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七、存在智能

“生存智能”是指一种全身心的力量,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和终极世界的倾向性,表现出学生对处理诸如生活的意义或学生为什么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深奥问题的敏感性和能力。这个智能是当今中国社会对学生来讲是比较缺少的问题。学生的自杀死亡率不断提高,我国已成高自杀率国家,25%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不久前沈阳一所学校在一个班就有两位学生自杀。这是学生缺乏生存智能,不知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物理教学中可以重视下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

物理学家的生活经历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如牛顿的生平故事,说起来牛顿的身世颇为凄惨,他出生前的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而后他母亲又改嫁到一个名叫史密斯的牧师家中。这位牧师面慈心狠,经常虐待牛顿不说,还不让他见母亲的面,后来几个弟妹的相继出世使得牛顿在家中更无地位可言。在学校里牛顿也并没有讨到老师的喜欢,各门功课差得一塌糊涂,而且由于身形瘦小,成为诸多顽童欺负的对象。有一次牛顿精心模仿磨房里的风车制作了一个模型,他得意地拿到班上炫耀,这是他难得开心的时刻,但班上那个成绩最好的学生反问了他一句,你知道风车是怎么转起来的么,老实的牛顿立时目瞪口呆。哄笑声中那个成绩好的孩子将风车扔在地上踩个稀烂,牛顿再也忍不住了,他愤怒地拔拳相向,事后牛顿跑到小河边痛哭了一场,他发誓今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这件事对牛顿的影响极深,直到他晚年仍不时地提及。自此之后,牛顿门门功课都是全优,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刮目相看。牛顿除了学习成绩惊人以外,课外他更喜欢动手制作一些新发明。牛顿曲折的人生,并没有使他放弃人生的里程,反而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2.联系生活的教材

教科书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生产实际,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常见现象,注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认识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并且逐步学会应用知识。例如,在讲到阻力问题时,介绍了小轿车、气垫船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包括我国最新设计制造的飞豹式战斗机、赛跑的运动员、上海南浦大桥等;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振仪、微波炉;在讲到反冲运动时介绍了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大纲给出了15个形式多样、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课题”。诸如“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等课题的探索,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于能在社会上立足,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在高中阶段物理课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有多元智能理论的观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这样对高中物理教学会更合适。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在研究课程结构上、在课程内容上、在课程实施上、在课程评价上突出新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与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本次课改中,当务之急是教育理念的彻底转变。

标签:;  ;  ;  ;  ;  ;  ;  ;  ;  

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