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课课堂结构论文_夏岩

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课课堂结构论文_夏岩

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 158100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每个领域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小学劳动技术课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其内容大部分是在课堂内进行。由于低、中、高年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可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计导言,引入新课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言,是劳动技术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巨大力量。在劳动技术课教学的第一环节里,若能创设出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或举动,就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如:老师在讲《制作简易万花筒》一课时,先用屏幕出示各种颜色的碎玻璃片给学生看,学生觉得很有趣。教师随后告诉学生:这是各种颜色的碎玻璃片经过幻灯反射后的一次成像,虽然好看,但颜色是单一的。教师接着拿出几个万花筒说:“下面请大家传看一下,看后说说你看到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传看后都兴高采烈地发言,用了许多词汇来描述:五颜六色、变幻多端、花样繁多等等。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惊奇喜悦的感觉之后,老师说道:“这是彩色碎纸屑在三面镜子上连续多次地反射,形成无数的碎屑虚像而组成的一幅彩色图案。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作出了‘万花筒’。这个原理我们要到中学才能学习,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做一只‘万花筒’。”这样的导言生动直观,由浅入深,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新课上来。还可以设计其它导言。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引入新课,都要力求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做到导言简洁、明确、恰到好处。

二、示范操作,引导探究

示范操作是劳动课中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抓住重点,讲述得清楚、细致,示范得正确、规范,同时板书要点。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讲、演、和板书,把整个操作过程教授给学生。如:老师在讲《制作多用架》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一步步地讲解演示制作过程。对于操作过程不复杂的知识、技能或阅读、记忆和操作能力比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可采用探究方法,用实践操作、讨论或谈话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要点并板书,然后师演示整个操作过程或由学生演示探究后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专心听和看,并通过讨论加深记忆。

三、学生实践,培养能力

这是指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关键环节。学生实践的结果可以验证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另外,教师在示范和学生操作之前必须强调注意安全。

四、检查指导,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已将操作要领、方法、难点等清楚地交代和演示给学生的基础上,在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检查指导,对掌握了要领而且操作速度较快的学生应适时提出表扬,这有易于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操作不正确或出现差错的学生,要及时,耐心地给予纠正和辅导。

五、点评总结,体验快乐

当大多数学生制作出成品或有了劳动成果后,教师要就学生对本课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实际操作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熟练程度等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谈谈亲身实践的感受。这时的学生兴致正浓,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如:“做吃的原来有好多学问,也很不容易。以前我在家总爱挑剔饭菜是否可口,现在我认识这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还有的同学在做完蜡贴花时兴奋地说:“真没想到用蜡头和干花可以做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做出哪些工艺品?”学生积极思考。像这样“课已尽,趣不尽”的教学结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思维起到启迪作用,对教育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论文作者:夏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课课堂结构论文_夏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