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金融体制创新_财政制度论文

县乡金融体制创新_财政制度论文

县、乡财政制度要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必然导致财政制度,特别是县、乡财政制度的重大创新,这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农村税费改革实质上是在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涉及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调整。因此,只有同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财政制度创新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推进乡村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规模偏小,财政供养人数过多,运行成本过高,是造成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扩大乡镇规模,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乡镇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业内人士认为,一般乡镇的土地面积可达50平方公里,人口可达6万人左右。以江苏省为例,如果调整到上述规模,乡镇至多可设1200个,比现有乡镇数减少40%,这无疑会大大减少财政开支,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在简政的同时,县级政府应加大放权的力度,除国家规定的条条管理的少数部门之外,县级职能部门应人、财、物、事四权下放给乡镇管理,使乡镇政府拥有完整的职能,管理自己的事务。与此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推进自然村规划调整。我国农村有9亿人口,村委会约70-80万个,村主要干部约300万人。如果按照3000人以上设村,大约可减少40%的村,村干部也相应减少,在此基础上,构筑规范的村级小财政运作机制,包括收入机制、支出监督制约机制、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机制,使村委会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真正担负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推进县、乡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部局调整。多年来,事业单位膨胀速度惊人。加之教育部局不合理,教师队伍过于庞大,使得乡镇财政不堪重负。据江苏省东台市调查,到1997年底,这个县级市的事业单位包括农村中小学已达1286个,在职人员18596人,其中由财政负担的占84.1%,占财政供给人数的81.2%。1997年财政拨付事业经费达1.55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1%,可用财力大部分用于事业单位开支,不仅财政难以承受,还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应把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教育部局的调整摆上重要议程,可以采取“撤并、剥离、转变、创新”的办法实施改革。所谓“撤并”,即实行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对布局分散、规模偏小、资产利用率低的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布局;对位置靠近、职能相同、性质相似、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撤并或撤销;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功能萎缩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合并。所谓“剥离”,即实行政事、事企分开,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对条件具备能够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一步到位予以剥离,实行政事分开,使其自主经营,自求发展;对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实体和后勤服务机构进行剥离,实行事企分开,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所谓“转变”,即实行新的供给制度,改变财政统包的供给形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核定收支、经费总额包干、差额补助包干、工资总额增长与财政补助递减挂钩、企业化管理等不同的管理办法,压降财政支出。所谓“创新”,即改革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内部分配制度、产权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激活事业单位运行机制。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在于振兴财政,而振兴财政的关键又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财政管理有序了,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大力支持“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大力支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基础税源的稳定增长,增加税收总量。

标签:;  ;  ;  ;  

县乡金融体制创新_财政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