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并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论文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五)

牢牢把握并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

胡鞍钢

(清华大学 国情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 要: 从现在起到205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具备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世界强大国内市场、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基础等基本条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主动为世界创造中国重要战略机遇:中国市场、中国游客、中国创新、中国绿色能源、中国投资、中国发展援助、中国全球治理方案、中国和平外交。首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天时地利人和”。

关键词: 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变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引 言

重大战略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作出重大战略性决策的前提条件就是全面准确判断战略机遇期。这就需要观大势、谋大局,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如期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1]。中国需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3]

碾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同样是防比温度裂缝的关键。温度控制措施有控制温升、采用低热水泥、增加活性掺合料用量、采取保温措施、在适宜的气候下浇筑、埋设冷却水管以及预冷却等方法。因碾压混凝土浇筑仓面大,受周围气候的影响大,预冷却法的效果不明显,所以预冷却法已经基本不用。一般来说,碾压混凝土施工气温在3~25℃较为合适。

如何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如何牢牢把握并创造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积极应对重大挑战并将之转化为重大机遇?本质上就是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天时地利人和”。本文围绕牢牢把握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全文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和总结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21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成功案例和启示;第二部分分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未来30年战略机遇期的国内外条件和基础;第三部分进一步提出如何主动为世界创造中国机遇;第四部分从中国现代化应战与挑战模式,讨论未来中国如何更好地主动应对国内外各种重大挑战,并转化为重要机遇。

二、第一个百年目标与战略机遇期

进入21世纪,党中央首次作出战略机遇期重大判断,提出2020年的战略目标,并成为战略研判、战略实施的成功案例。

而谈起高速公路通车以前的经历时,李文明黯然神伤,过去从山东寿光发货到长沙,走107国道1600公里要40至50个小时,一堵车,整车损耗率20%以上。时至今日,他还记得1996年,他从湖北发了1车16000斤蒜苔,本来10个小时的车程,遇上107国道堵车,结果走了40个小时,损失了2万余元。现在从寿光到长沙走京港澳高速公路18至20个小时即可到达,流速提高,损耗降低,基本零损耗。

未来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明确的回答: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10]

现在回过头来看,几届党中央的确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了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内外部挑战,妥善处理一系列突发事件,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在国内外十分复杂的背景下,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接受全国人民的考试,参与全球的公开国际竞争,如同接力棒赛,一届接着一届干下来,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现在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从国内视角看,我国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会。我国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市场规模、技术规模、人力资源规模等已位居世界前列,从规模迅速扩张转向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消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前沿重大突破、人力与人才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问题、新挑战交织叠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未来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9]。可以预期,我国即将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使得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更高、更坚实的历史起点上,整装待发,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10]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买家是赢家,最大的买家是最大的赢家。我国始终处于有利主动的地位,世界及各国对我国进出口市场等方面的依赖全面上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年进口值占全球的10%左右。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从2000年的2251 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18419 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的8.18 倍,占世界货物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至2017年的10.22%,提高了6.87 个百分点,跃居世界第二位(见表1),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二位,2017年达到6957 亿美元① 国家统计局编写组:《改革开放4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其中服务进口为4676 亿美元,占世界总额比重的1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达到2.31 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比重的9.95%,还是低于美国比重(13.05%)[27];2018年前11 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增长18.4%,达到1.97万亿美元。今后5年,我国将提供超过10 万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进口,争取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国,不仅成为世界最大的赢家,也让世界200 多个贸易体成为赢家。例如,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额为100 亿美元,到2014年增至2200 亿美元,之后由于世界贸易额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中非贸易额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总额约为1697.5 亿美元,占非洲进出口总额(为9503 亿美元)比重为17.9%,其中,中国从非洲进口额约为752.5 亿美元,占非洲进口总额(为5336 亿美元)比重为14.1%。为此,我国还需要继续降低名义关税总水平,从目前的7.5%降至5%以下,今后争取降至2%左右,使绝大部分商品服务税目实行零关税。极为成功的做法就是我国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97%税目产品零关税,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这一做法可以分步骤分阶段推广到低收入国家(约7.3 亿人)、下中等收入国家(29.7 亿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28],使我国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吸引了172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 多家境外企业参展,成交额近600 亿美元,表明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各方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中国继续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百年经济科技大格局,其中中国成为最重要的内生变量和核心动力之一。无论是我国的经济起飞,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会主动顺应并大力推动南方国家进入经济起飞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标志着世界进入南北大趋同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200 多年来南北大趋异的历史格局,是21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为未来30年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判断: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0]

三、第二个百年目标与新的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九大提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作出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从现在起到2050年的30 多年,对我国来说,仍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主动创造、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从兴国时代进入强国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理解这一机遇期?它不是短期而是中长期机遇,至少是30 多年的时间;不是一般的机遇,而是影响全局性战略的机遇;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为世界特别是为南方国家提供“中国机遇”。为此,我们可以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视角分析新的战略机遇期。

孔老一昨天上路前,吃了个肚子滚圆,还洗了澡,换了身干净的军服,只是军衔被剥夺了,领章处空荡荡的有些不习惯。老三被他细细擦拭干净,抹了香油,再用油纸里三层外三层包了个严严实实,最后用白布裹着,背在身后。他是戴罪之人,所以空着两手。

从实际结果看,2016年提前四年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GDP 翻两番目标,2017年又提前三年实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GDP 翻两番目标;从三个重要指标看现已全部提前实现,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27 美元(现价)[6],若是按2010年美元价格计算,2017年人均GDP 为7329 美元,相当于2000年1772 美元的4.14倍[6];城镇化率为58.52%;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27.0%[7]。正因如此,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又提出更高发展目标和指标,从实施规划中期评估看,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七大目标实施进展良好,经济社会发展25 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2 项指标提前完成,19 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4 个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研发投入强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地表水劣V 类水体比例)未达到要求[8]

我国具备了世界最雄厚的物质资本基础,正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我国国内储蓄率高,2017年高达47.0%,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4.5%),国内储蓄额2008年超过美国,2016年相当于美国的1.52 倍[15]。1982-2017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0.7%(近几年来下降至10%以下),我国资本形成总额(2010年不变价美元)2006年超过日本,2009年超过美国,2012年超过欧盟(28 国),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世界总额比重从2000年的5.5%上升至2016年的22.7%,提高了17.2 个百分点[16]。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能源、交通瓶颈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例如,1995-2017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19.5%,研发支出占GDP 比重从0.57%上升至2.13%[17][18],我国研发支出(PPP2011 国际元)相对美国比重从2000年的12.3%已提高至2017年的90.6%,提高了7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4.6 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将接近或超过美国,极大地推动我国步入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爆发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从2005-2015年的50.9%上升至2005-2020年的60%。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19]

我国具备的全世界独立的、完整的、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机遇。经过70年的工业化,我国已建立的工业体系拥有39 个工业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生产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从2004年的8.7%提高至2016年的26.4%,累计提高17.7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 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占世界比重的1.49 倍[20]。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库计算,200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为3.16%,到2015年升至29.08%,已经超过美国比重(28.94%)居世界第一[21]。最重要的是,经过4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既形成了比较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也成为与世界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创新链一体化的开放竞争创新创业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技术、新服务业态、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正在重塑中国和世界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与美国相比,我国服务业还有很大差距,2016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为29.6%,我国为11.9%, 这正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最大短板,也为未来现代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22]

地图学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信息时代下地图学教学需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本文从目前地图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探讨了信息化时代下地图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应该做出的调整,并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地图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我国具备了世界级的消费市场基础,成为建设世界强大国内市场的战略机遇。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与美国大体相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之一。从以投资为主转向以消费为主、从以生产者主权转向以消费者主权,将是未来的基本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十三亿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国家,也正处在国内消费持续升级的新阶段,不仅消费能力巨大,而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从消费市场来看,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也是未来基本趋势。特别是与13 亿多人民相关的教育(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信息消费(14.17 亿移动电话用户)、网络消费(7.72 亿网民)、养老(2.5 亿以上人口)、医疗(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81.8 亿人次)、文化、旅游(2017年国内旅游已达到50 亿人次)等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具有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特征,在主要领域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并向世界释放更大的进口市场的潜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世界比重2016年为8.4%,与美国(25.0%)、欧盟(24.8%)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3],也显示未来时期我国在总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至少有几倍的增长空间。

我国具备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基础,成为推动长期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机遇。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17年我国劳动力为7.87 亿人,占世界总数比重为22.8%,相当于印度劳动力(5.20 亿人)占世界比重(15.1%)的1.51 倍[24],主要原因是我国女性劳动力比例高达43.6%,而印度这一比例仅为24.5%[25]。我国就业人数为7.76 亿人,未来时期将保持这一规模,非农就业人数为5.67 亿人,还会持续增长,而农业就业人数还会持续下降,劳动力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水平不断增长,有助于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仍具有长期比较优势。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1.75 亿人,形成新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779 万人;全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9%,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1.7 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左右;我国拥有4200 多万工程科技人才,从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超过400 万人/年,相当于美国的近3 倍;全国市场主体法人登记户超过1 亿户,是世界最大的企业家王国;各类学成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300 万人,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已形成我国特有的超大规模的国际人才资源优势,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造未来最宝贵的资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还缺少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和团队,还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9]

从国际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仍是大势所趋。尽管世界贸易额占GDP 比例有所下降,从2011年的60.5%下降至2016年的56.2%[26],但仍反映了世界经济活动有一半以上与国际贸易相关。从长期趋势来看,世界贸易额占GDP 比重是逐步上升的,其中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10年之后世界服务贸易占GDP 比重持续上升,到2017年上升至12.8%,但是中国这一比重太低只有5.5%,这正是中国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服务强国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深刻变化,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世界产业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深刻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同时也带来各种新的技术风险和挑战。因此,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四、为世界创造中国机遇:得道多助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这一重大判断,报告提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4]。为此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提出三个重要指标: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 美元以上,城镇化率超过50%,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30%左右[5]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就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受援国,获得的净官方援助额① 净官方发展援助(ODA)包括以优惠条件提供的贷款的支付(减去本金偿还后的净额)和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的官方机构、多边机构、以及非DAC 国家提供的旨在促进DAC 的ODA 受援国名单中的国家和领地的经济发展和福祉的捐赠。包括至少具有20%的捐赠成分的贷款(以10%的贴现率计算)。净官方援助指的是官方捐助者向DAC 名单第二部分中的受援国和领地提供的援助流量(偿债后的净额),包括较先进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前苏联国家以及某些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域。 从1978年的1685 万美元到1995年达到最高峰为38.41 亿美元[36],占国民总收入(GNI)的0.482%[37],人均额为2.9 美元[38],后两项指标都是世界最低的国家,而后这两项指标持续下降,到2011年转为净援助国。我国在接受国际发展援助的同时,也一直为120 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对外发展援助,根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2010-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 亿元人民币[39]。若按3年加权平均汇率计算(1 美元相当于6.5136 人民币),约合137.16 亿美元,平均每年为45.72 亿美元。我国对外援助遍布世界发展中国家。受援国地理分布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占52.1%)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援助比重始终保持在三分之二左右。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 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 亿美元[40]。我国对外援助领域很广泛,覆盖了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发展、环境保护、人道主义以及物资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这些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我国积极承担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得到受援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1]。为此,我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根据我国外交大政方针制定对外援助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指南。今后我国将继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拓宽援助领域,提升援助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等方面的免费咨询培训。例如2017年外国来华留学生49 万人,跃居世界第三位。国家正在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出台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华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援助规模,更多地资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来华培训各类专门人才,国家和各方资助近百万外国专家和各类专业人员来华工作(超过90 天)及几百万人员来华访问、交流、考察(小于90 天)① 2016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员达90.8 万人次,港澳台地区人员为943.5 万人次。 。

从国际视角看,今后就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天时地利”,具备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和机遇,就是我国接近了世界舞台中心,成为世界大变局的内生因素和内生动力。不只是世界发展机遇的搭车者,更是世界发展机遇的创造者,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中国机遇。

李宁是唐宪宗长子,母亲为纪美人。“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封平原郡王。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改名宙,寻复今名。其年有司将行册礼,以孟夏、孟秋再卜日,临事皆以雨罢,至十月方行册礼。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废朝十三日。”李宁的生平史籍记载较少,是唐朝病逝于太子之位的皇子。

(一)为世界创造“中国市场”

从国际视角看,进入21世纪中国迅速崛起带动南方国家的经济起飞,进而引发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过来世界大变局又为中国提供了大机遇。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从北方国家(指OECD国家)主导转变为南方国家主导的大变迁。2000-2017年期间,南方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5.3%,正处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北方国家经济增长率仅为1.79%,大大低于南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为3.7%)[11]。这就直接导致南方国家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39.9%上升至2017年的55.8%,提高了15.9 个百分点,其中我国的比重从7.4%上升至18.2%,提高了10.8 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北方国家GDP 占世界总量比重从60.1%下降至44.2%,其中美国的比重从20.5%下降至15.2%,减少了5.3 个百分点[12]。南方国家工业建筑业增加值(2010年美元价格)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30.9%上升至2016年的49.0%,提高18.1 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占世界比重从6.8%提高至20.4%,提高了13.6 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北方国家占世界总量比重从69.1%下降至51.0%,其中美国占世界比重从20.4%下降至14.9%,减少5.5 个百分点[13]。世界科技格局也正在经历南北国家大变迁。以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为例,1990年北方国家处于压倒性优势,97.1%的专利由北方国家申请,到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46.8%,带动整个南方国家在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上超过北方国家。2000年北方国家研发投入占世界总量比重高达三分之二,南方国家仅占三分之一,到2015年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持平。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研发投入占世界研发投入比重大幅度提高,从2000年的3.3%提高至2015年的17.1%[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支出大国①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2000-2015年期间,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8%,同期美国研发投入年均仅增长4%。 。

(二)为世界创造“中国游客”

从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02年的27 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1246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1%,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居美国、日本之后。2017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 万亿美元,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过5 万亿美元。2015-2017年,我国流向装备制造业的对外投资351 亿美元,占制造业投资的51.6%,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国家名片,如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中国电力等[35]。各国都在学习借鉴“中国加工区”“中国开发区”“中国保税区”等经验,积极吸引“中国投资”“中国制造”。

表1 中国、美国占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2000-2017年) (单位:%)

(三)为世界创造“中国创新”

一是向世界提供“中国专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3.08%提高至2016年的56.58%,提高了53.50 个百分点;二是向世界提供“中国知识”,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科技知识生产国,科技期刊文章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3年的7.30%提高至2016年的18.56%,提高了11.26个百分点;三是向世界提供“中国商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标国,本国居民商标申请量从2005年占世界商标总量的27.23%上升至2016年的48.26%,提高了21.03 个百分点;四是向世界提供高技术产品出口,我国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技术出口国,高技术出口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3.60%提高至2014年的26.03%,提高了22.43 个百分点(见表3);五是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纳米材料、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超级计算、北斗卫星等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将造福人类,导航、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正在引领世界潮流。这些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贡献世界最大的新优势,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提供最大的新动力。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到南方国家投资,拓展新的市场,带动中国工程、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建造、中国标准、中国品牌、中国服务“走出去”,成为创新应用、创新扩散、创新分享的“中国名片”。我国已经有能力、有条件为开启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同步同向,从发达国家科技跟随者、模仿者转向世界科技创新者、引领者和共享者。

据了解,德国钾盐集团(K+S Group)成立于1889年,至今已经拥有129年的发展历史,主要从事钾镁盐矿的开采、生产和销售,不仅是全球第四大钾肥公司、第一大镁肥公司,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盐业公司,并在欧洲具有特殊地位并拥有特色肥料,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我选定大众化品牌,因为大众化,所以不贵;因为是品牌,所以质量有基本保障。我的休闲裤坏了一条,跑步鞋也需要备办一双,今天恰好有一点空闲,于是打车来到商场,直奔我熟悉的品牌。很快选好休闲裤付款,随即去熟悉的跑步鞋品牌店。

表2 中国、美国及世界旅游占服务进口比重(2000-2017年) (单位:%)

表3 中国、美国科技指标占世界比重(2000-2016年) (单位:%)

(四)为世界创造“中国绿色能源”

我国在世界绿色能源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之国。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1.45%提高至2016年的20.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绿色能源之国;我国太阳能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0 到2016年达到19.9%,居世界第一;我国风能占世界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1.87%提高至2016年的25.1%,跃居世界第一(见表4)。据《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2017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投资占全球的45%。我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绿色能源装机容量占发电机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6.56%上升至2017年的37.76%[7]。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达到77 万辆,保有量超过160 万辆,占世界总量比重一半。我国正在加快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五)为世界提供“中国投资”

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服务业之一,我国进入旅游黄金发展期,也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国,“中国游客”成为我国新名片、新买家,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7年世界旅游总收入为1.34 万亿美元,其中我国游客出境花费2577 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19.2%。实际我国公民因私出境为1.3 亿人次,成为各国相互竞争的“中国游客”,但仍不足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0%,还没有达到15%的大众消费门槛。国际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贸易也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柱。中国旅游占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000年的36%提高至2017年的55%,提高了19 个百分点,其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和美国平均水平(均为25%),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带动了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际旅游业的爆发性增长(见表2)。与此同时也带动了航空交通等服务贸易,其中“中国邮轮”成为国际旅游的新亮点、新增长点。2006年以来中国邮轮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40%以上,中国已在沿海地区建立了11 个邮轮港口,2017年共接待邮轮1180 多艘次,邮轮旅客出入境达到了4900 多万人次[30],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5%,属于奢侈型消费,还仅限于亚洲邻国地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这就需要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进一步扩大服务便利化,尤其是继续推动各国和地区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或免签入境① 截至2018年4月,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68 个。 。

(六)为世界创造“中国发展援助”

凌叔华被誉为“东方典型美人”,这不只是对她清丽气质的赞美,也是对其温婉淡雅的文风的肯定。凌叔华的创作中,小说成就最高。学术界对于她的小说研究也较多。相关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我院PIVAS与住院药房在空间格局上是一个整体,总占地面积近1000平米,其中PIVAS占地面积为613 m2,内部人员通过门禁进出。因PIVAS摆药时间点、次数可人为控制,为优化流程及加强药品管理,药品集中储存于住院药房及其二级库房、阴凉库,PIVAS内不再另设药品库。PIVAS角色定义为一个特殊区域,每日所用药品由住院药房发放。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基础。

表4 中国、美国占世界绿色能源比重(2000-2016年) (单位:%)

(七)为世界创造“中国全球治理方案”

我们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41]。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有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政府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我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性产品,促进世界“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世界互联互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在更大范围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前所未有地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如支持加强联合国系统作为全球治理核心平台的地位,主动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合作,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和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国际社会共同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落实;主动建立发展中国家合作网络,如“金砖+”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非洲等对话机制,为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平台。重中之重是全力助推南方国家经济起飞,实行“南方友好型”的全球化战略路线,成为全球特别是南方发展的贡献者。

(八)为世界创造“中国和平外交”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时代主流。我国将充分利用这一和平发展时代的红利,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我国强大起来就会大大增强世界制止战争的和平力量,也是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力量②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联合国峰会宣布“中国援助计划”,包括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 亿美元,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 亿美元,也包括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 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目前,中国所承担的联合国维和摊款比额达到10.2%,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一大维和部队来源国,并建设了8000 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最重要的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41]。如继续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同时推动美朝及其他方沿着“双轨并进”思路探索前行,早日实现半岛无核化并建立半岛和平机制[42]

总之,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始终坚持共赢主义,“得道多助”。中国从来都不是世界和平的毁灭者、全球发展的阻挠者、国际秩序的破坏者,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五、中国现代化挑战与应战模式

从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看,我国属于典型的现代化“挑战与应战”模式,始终面临着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国内外重大挑战,有时还会相互作用并交织在一起,越是经济一体化,越是受到深刻影响,如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需要随时准备、全面研判和及时应对重大挑战或危机,更要将重大危机转变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以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尽管对我国产生重大外部冲击和严重影响,但却是难得的机遇,中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国而言,这场危机虽是坏事,但却变成了好事。

未来时期,我国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牢牢把握主动创造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性环节,将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变成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挑战和风险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既有可预见的,如“灰犀牛”事件,更有不可预见的,如“黑天鹅”事件;既有类似的,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更有非类似的,如特大自然灾害;既有内部挑战,又有外部挑战,往往内外交织在一起,越是经济一体化,越是受到深刻影响,如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国内挑战看,主要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有关,更加突出的问题反映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相关。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看,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还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依然相对差距较大,走向趋同、实现均等化仍需要很长的时间。从发展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看,我国还有大量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实际供养人口也比较低,2017年每个农业劳动者仅供养6.6 人(包括自身);到2020年我国将消除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是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高标准(人均每日支出5.5 美元),2015年我国还有贫困人口3.73 亿人① 我国目前的国家贫困线与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在人群设定上是不同的。我国的国家贫困线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的贫困人口是指全部人口。 ,比同年的美国总人口(3.21 亿人)还要多,这就需要再花十几年的时间,到2030年才能基本消除[43]。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极不充分,水平还很落后。我国始终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为7.8 亿人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为2 亿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14 亿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为9 亿人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为14 亿人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也是巨大的发展机会。从我国基本国情看,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既突出了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突出了发展不充分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主要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二氧化碳排放国,早日达到碳排放标准既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承诺,也是最大的挑战,还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既形成发展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国际挑战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引发了中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格局的重大变化[44],美国为了确保世界霸权的地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7》中,基于“美国第一”的思维,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定位由“合作伙伴”转变为“国家安全威胁”[45]。随后,美国对中国公开挑起贸易战。这如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带头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国际挑战者。正如1989年7月1日邓小平同志对美国总统布什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所说,“解铃还须系铃人”[46]。在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支持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抵御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为中国领导人把握战略大局、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处理中美关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国际政治经验。不过,中国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应对美方的严峻挑战。即使可能发生冲突对抗,如同邓小平同志“吓不倒我们”[46]的名言,这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正确策略,积极有效应对,包括作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赢得时间、赢得人心、赢得主动,妥善处理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与危机。对外“实力是硬道理”,我国综合国力越强,应对美国等挑战能力就越强,创造的战略机遇期就越长。

未来时期,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总体判断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我们紧紧抓住、充分利用、主动创造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这是因为“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47],关键是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以及软实力。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紧紧抓住、主动创造和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2]胡鞍钢,张巍.我国新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与主动应对[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1):1-8.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21/c_1123887379.htm,2018-12-21/ 2018-12-26.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2-11-08.

[5]曾培炎.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M]//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9-80.

[6]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locations=CN,2018-12-26/2018-12-26.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8]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十三五”目标任务总体进展顺利[N].经济日报,2018-12-25.

[9]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R].2018-10-18.

[10]习近平.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8-06-22.

[11]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DP.MKTP.PP.KD?locations=OE-1W,2018-12-26/2018-12-26.

[12]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PP.KD?locations=OE-CN-1WUS,2018-12-26/2018-12-26.

[13]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V.IND.TOTL.KD?locations=OE-1W-CN-US, 2018-12-26/2018-12-26.

[14]胡鞍钢,魏星.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科技能源五大格局变化(1990-2030)[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5.

[15]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NS.ICTR.CD?locations=CN-US,2018-12-26/2018-12-26.

[16]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E.GDI.TOTL.KD?end=2017&locations=CN-1W-US-EU&start=2000,2018-12-26/2018-12-26.

[17]国家统计局.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8]国家统计局.2018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19]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2018-05-28.

[20]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V.IND.MANF.CD?locations=CN-US,2018-12-26/2018-12-26.

[21]胡鞍钢,任皓.中国高技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12):1355-1365.

[2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R].2016-05-31.

[23]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E.CON.TOTL.KD?end=2017&locations=CN-1W-US-EU&start=1990,2018-12-26/2018-12-26.

[24]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L.TLF.TOTL.IN?end=2017&locations=CN-1WIN&start=2000,2018-12-26/2018-12-26.

[25]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L.TLF.TOTL.FE.ZS?end=2017&locations=CN-1W-IN&start=1990,2018-12-26/2018-12-26.

[26]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E.TRD.GNFS.ZS?end=2017&locations=CN-1W&start=1990,2018-12-26/2018-12-26.

[27]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BM.GSR.GNFS.CD?locations=CN-1W-US,2018-12-26/2018-12-26.

[28]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R].2018-11-05.

[29]年增长率超40%,国内邮轮经济10年来爆发式增长[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811973465010210&wfr=spider&for=pc,2018-11-11/ 2018-12-26.

[30]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BM.GSR.TRVL.ZS?end=2017&locations=CN-1W-US-Z4&start=2000,2018-12-26/2018-12-26.

[31]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IP.PAT.RESD?end=2016&locations=CN-1WUS&start=2000.

[32]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IP.JRN.ARTC.SC?end=2016&locations=CN-1WUS&start=2003.

[33]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IP.TMK.RSCT?end=2016&locations=CN-1WUS&start=2005.

[34]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TX.VAL.TECH.CD?end=2014&locations=CN-1W-US&start=2000,2018-12-26/2018-12-26.

[35]国家统计局编写组.改革开放4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6]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DT.ODA.ALLD.CD?end=2016&locations=CNUS&start=1978,2018-12-26/2018-12-26.

[37]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DT.ODA.ODAT.GN.ZS?end=2016&locations=CNUS&start=1978,2018-12-26/2018-12-26.

[38]世界银行WDI数据库[DB].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DT.ODA.ODAT.PC.ZS?end=2016&locations=CNUS&start=1978,2018-12-26/2018-12-26.

[39]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4-07/10/content_2715467.htm,2014-07-10/2018-12-26.

[40]习近平.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7.

[41]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R].2018-12-18.

[42]王毅.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J].求是,2019(1).

[43]胡鞍钢,周绍杰,杨骅骝.中国式扶贫:实践、成就、经验与展望[R].2018-12-01.

[44]胡鞍钢,高宇宁,郑云峰,王洪川.大国兴衰与中国机遇:国家综合国力评估[J].经济导刊,2017(3):14-25.

[45]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R]. 2017-12-18.

[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7]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8-11-01.

Creating and Grasping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HU An-gang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Abstract: From now to 2050,China will have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its development. China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has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Facing this unprecedented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China accelerates its efforts to develop a modernized economy and to build the world's largest domestic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s actively creating this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the world: China provides the world with its market,tourists,innovation, green energy, investment,development assistance,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all of which help create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as well as popular support-to achieve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Global Game Change;Two Centenary Goals;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中图分类号: F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45(2019)03-0007-11

收稿日期: 2018-12-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高端智库专项(2015501029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 成]

[责任校对:周普元]

标签:;  ;  ;  ;  ;  

牢牢把握并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