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心理角度看精神卫生中心设计论文_王雪玲

从行为心理角度看精神卫生中心设计论文_王雪玲

王雪玲

(洛阳精神卫生中心 河南洛阳 471013)

【摘要】目的:从行为心理的角度分析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家精神卫生中心,对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进行采访调查,分析其行为心理特征,以此作为依据,从而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结果:从精神卫生中心的受众人群的调查问卷结果看,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主要有:对建筑设计的室外场地注重舒适化与休闲化;功能空间要加强安全感和领域感;装饰及细节注重人性化与便捷化。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设计对策;精神卫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237-02

行为心理学:又称为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美国华生是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关于什么是行为,华生认为,行为是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行为与环境影响分析为两个最简单的要素,既刺激和反应。如果完全知道刺激,就可以推知会是什么反应;完全知道反应,也可以推测曾经的刺激。行为心理学就是确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预测行为控制行为[1]。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家规模不尽相同的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精神卫生中心的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就卫生中心的建筑设计进行问卷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采访,做详细记录,以行为心理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卫生中心建筑设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

2.结果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在公共场合会出现紧张和慌乱;(2)较常人有更高的警惕性;(3)对空间尺度的衡量较常人会夸大;(4)自残行为;(5)伤人行为;陪护家属的行为特征主要有:在陪同患者就诊期间会出现无聊、烦躁等情绪;对狭小空间的渴望,希望能够保护隐私;医护人员的心理特征主要有:(1)自我减压;(2)对患者时刻观察、保护;(3)对患者伤害的逃脱行为

从精神卫生中心的受众人群的调查问卷结果看,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主要有:建筑设计的室外场地注重舒适化与休闲化;功能空间要加强安全感和领域感;装饰及细节注重人性化与便捷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疾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多,而作为集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精神卫生中心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所以精神卫生中心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非常重要。

3.1 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

3.1.1建筑设计的室外场地注重舒适化与休闲化:(1)心理疾病患者与常人不同,对公共场合会产生紧张恐惧,自卑心理,但是又希望拥有正常人的生活,所以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舒适治疗、娱乐治疗,不仅从药物上促进患者的恢复,从生活方面也暗示患者向正常人靠拢。在建筑设计方面要注重添加娱乐休闲设施,比如说:棋牌室、音乐室、台球厅、手工室等。(2)对于医护人员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日常治疗,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又要逃脱患者对自己进行攻击,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为其提供相应的减压空间和休闲空间,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减压设计主要以家庭风为主,装饰温馨、舒适,给与充足的绿色装饰帮助减压。

3.1.2加强安全感和领域感:(1)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有很强的领域感,希望拥有独立的空间保护隐私,也可以避免病患相互接触,引起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建筑设计上对室内室外空间要进行二次分割,明确使用者和使用时间,使患者拥有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2];(2)病患接触频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在门诊大厅患者在座椅上等待就医的过程。所以在医院走廊、大厅以及室外的座椅设置应该由原来的聚集排列式改为分散式,以单个或者两个为一组[3]。

3.1.3设计要注重人性化和便捷化(1)在患者家属需求方面:增加空间的引导功能,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应设置更多的名称标识、位置标识、说明标识、提示标识等。(2)在患者需求方面:在患者居住的病房中设计各种图案,添加比较温馨的小装饰,让患者有家的感觉,更容易适应医院的环境,也可以起到安抚患者情绪的作用。(3)在不同的空间区域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比如说:挂号区的顶棚涂成绿色,缴费区的顶棚涂成黄色,就诊区的墙壁涂成粉色,门诊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等,通过简单的色彩划分,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目标。(4)抽象画的运用,在室内设计中的绘画图案可以添加抽象画,对于精神类患者而言一般的山水、人物等绘画作品不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画,它在现实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原型,而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虚幻的表达,这更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符合他们异样的思维,实践证明抽象画的运用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疗空间的认同感,并吸引其参与其中[4]。

3.2 结论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与日俱增,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对于精神卫生中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的精神卫生中心越来越不能完全满足患者以及家属的需求。

本研究以精神卫生中心的受众群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受众人群的行为心理活动,总结出现代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政策,希望对我国精神卫生中心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颖,孙耀南.精神病医院建筑的相关基础研究[J].中国科学,2010,40(9):1001-1013.

[2]高诚,李凤玲.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8):38-40.

[3]李海燕.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使用者心理需求与设计策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周颖,孙耀南.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日本精神病医院为主要考察对象[J].建筑学报,2010(2):102-121.

论文作者:王雪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从行为心理角度看精神卫生中心设计论文_王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