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三腔起搏器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芝蔚

1例三腔起搏器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芝蔚

李芝蔚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通过护理三腔起搏器病人,了解三腔起搏器的治疗用作及治疗意义,熟悉三腔起搏器患者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心电监护、预防起搏器脱落、伤口护理、出院指导,总结三腔起搏器治疗效果,阐述护理体会。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三腔起搏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76-0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一组综合征。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改善房室、房间和(或)室内收缩同步性增加心排量,改善呼吸困难、体液滞留等心衰症状,同事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及死亡率。心脏同步化治疗联合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被称为三腔起搏器(CRTD),我院目前已开展此项治疗项目,在对一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RTD护理中,针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改进,进行如 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胸闷、气促5年加重半年。患者5年出现因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近半年患者症状加重,住院检查患者双下肺及少量湿罗音,下肢水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54次/分,律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左室增大,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30%。心功能NYHAⅢ级。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CRT的适应症包括已接受药物治疗仍然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左室射血分数<35%、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心脏窦性节律时不同步。由于患者符合CRTD适应症,2014年2月13日患者接受CRTD(右心房+双心室)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术前准备及护理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对心功能进行评估,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调整饮食,术前2天锻炼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1天患者洗澡,备皮。同时保证宣教手术的安全性及风险性[1],讲解CRTD治疗的用途及大致过程,说明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避免焦虑及紧张情绪。

3.手术方法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者摆好体位,进行皮肤消毒、铺巾,在左锁骨下两横指处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以左锁骨下静脉导入起搏电极,右心房电极置入右心耳,右心室电极置入右心尖部位,左室起搏电极进入冠状静脉窦后送至冠状窦远端分支,电极置入后测试起搏阈值[2],调整电极张力,记录右心室、心房腔心电图,观察患者咳嗽、深呼吸或翻身时有无参数变化及电极脱落现象,试完毕后置入起搏器于胸前皮下起搏器囊袋中,缝合手术切口,局部加压包扎。

4.术后护理

4.1 一般护理

术后24小时患者平卧休息,床上排便、排尿,24小时候后可在医务人员知道下进行握拳等手指活动,术后48小时可半卧位活动,72小时后可在室内少量活动,计24小时尿量,每日测量并记录体温、血压。进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纤维等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患者大便干燥及便秘。

4.2 心电监护

术后3天患者需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准确识别有无起搏导管脱落。心房电极脱落表现为心电图无心房起搏信号;冠状动脉电极移位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右室电极脱落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以上情况需及时报告医师进一步处理。本例患者心电图无电极脱落图形出现。

4.3 预防起搏器脱落

起搏器脱落导致心室起搏无法同步化,患者心功能得不到改善,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命健康。在术后护理中需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如何进行预防[3]。术后患者避免剧烈咳嗽、深呼吸、打喷嚏,术后24小时平卧休息,限制躯体活动。

4.4 伤口护理

术后穿刺部位以无菌纱布包扎,用沙袋压迫穿刺切口及起搏囊袋部位6至8小时,防止出血。每日进行换药,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及渗出。术后1周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出,为感染症状,如有肿胀,触之波动感,为囊袋内积血可能,均应报告医师进一步处理。本例患者手术切口预后良好,无感染及积血等症状。

5.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在术后1、3、6月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每日测量并脉搏次数,观察有无心率减慢或增快等电池耗竭显现,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术后1月内避免大幅度肢体活动,定期服用药物,期间如有异常情况及症状加重等表现需立即就诊。患者应远离磁场及电场较大的地方,避免进行磁共振检查。

6.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1年,患者术后1月胸闷、气促明显患者解,心电图表现为正常图形,心功能测定显示EF值36%,起搏器参数无明显异常,心功能Ⅱ级,下肢水肿减轻,胸部无明显干湿啰音,能进行轻度的体力活动。3个月随访,患者心功能测定显示EF值52%,6个月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EF值增至58%。1年后患者可进行正常体力活动,EF值达到60%。

7.小结

三腔起搏器是改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新型有效的方法,能够减少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避免患者猝死[4]。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例患者接受三腔起搏器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可缺少的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术前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及术后的心电监护、手术切口护理、起搏电极防脱落、出院指导等为治疗提供了条件。通过对本病例的护理,熟悉了三腔起搏器治疗术前、术后护理的具体细节,也意识到护理干预对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翠荣,符雅明 .心理干预对安装起搏器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5,20(7):57.

[2] 陈美红,金建芬,王咏梅,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4):317-318.

[3]朱华,张瑜,邱建平,等.三心腔起搏器治疗 10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78-79.

[4] 刘素梅.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 11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3-14.

论文作者:李芝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1例三腔起搏器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芝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