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探讨论文_刘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探讨论文_刘灿

摘要:土地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农民自古赖以生存的生计手段。为迎合新局势的发展需要,对国家土地进行规划管理,有利于保障国计民生,土地规划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宏观调节手段,如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保障土地在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地位。针对现实中,农村土地规划治理出现的一乱像,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加强对农村土地管理和有效控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根据早在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着手实施局具体有效的措施开展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具体规划管理方案的落实。由此基础上,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接连开展。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开发与利用深入到农村地带中,对农村土地和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产生了冲击。为适应新型城镇化,想方设法加强对农村土地的整理效果和手段,整治现有农村土地的治理乱像,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本文就将对农村土地的管理提出如下见解。

1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

在经济发展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为改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对称的情况,经济开发深入到发展潜力巨大的城乡建设中。结合技术、资金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城乡经济向好和为城镇建设注入资本。在城镇建设中,更加注重民居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建设规划,由此形成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城镇建设建筑面积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到靠近城镇的边缘农村地区,农村大量耕种土地被占用。另一方面,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经济发展向好,各方面物质生活和创造财富的条件相较于农村来说更为便利,因此,大量的农村劳动地选择迁入城镇,导致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无人耕种的现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及时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亡羊补牢,是相当必要的。

2 现有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规划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从我国土地管理的大局来看,在在城镇化的吸引下,相当一部分的农业人口搬家迁入城镇中,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闲置,无人垦荒,且闲置的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全面的规划,相关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对农村人口的流失采取相应的土地政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体系不能够同步前进,不能仅仅跟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有效治理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农村土地资源问题。从其他方面来看,在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地区财政的倾斜力度不同,城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在城镇化建设落后的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管理不够完善,对尚未开发的土地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土地私用滥用,违规建设,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合法。

2.2思维局限,土地宏观规划管理力度不够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领导决策层对农村土地规划为城镇建设用的过程中,没用充分考察土地的实际利用功效和使用效益,对土地的宏观规划上仅仅在土地资源勘测图上一画了之。没有站在城市长期建设发展的角度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宏观规划管理。要么是因为建设土地短缺而导致城镇建设毫无规划与设计美感,要么就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得想耕种或者有能力耕种的农民手中无土地耕种,农民利益受损。

2.3土地布局混乱,利用不当

结合我国国土分布状况,地缘广,各种地貌分布广泛,土地分布参差不齐,高原山地地带的土地以绿植为主,存在少量的可利用耕作土地,土地生产效率低下。在丘陵地区,因为交通、地势等原因,土地资源的分布混乱,土地开发程度低下,耕作难度较大。丘陵地区,雨水的冲刷腐蚀较为严重,土地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土地贫瘠,土地的恢复保护和管理不到位,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城镇建设中,土地的先开发后批准的管理乱像较为突出,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流失和违规占用。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相关负责人管理意识松懈,不作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土地保护不得当,污染严重

在城镇化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垃圾堆放时的随意随意性导致土地资源过渡和不合理占用,使得土地无法耕种。随着城镇人口的涌入,生活垃圾增多,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占用农村土地资源,垃圾的掩埋对深层土地土质造成污染。在城镇化建设中,靠近城镇的附近农村抓住地缘优势,大力种植蔬菜,而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了菜园子和附近土地污染。城镇化建设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各种工厂的建立,大量废气废水污染物质的排放对土地带来不可恢复性的破坏,使得土地无法产出农作物。

3 土地规划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形势下对党中央对农村经济的政策要求,从实际出发,完善相关具体的工作制度,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优化土地规划管理的程序,务实做好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工作。

3.1健全完善土地规划与管理体系

万事万物的发展离不开规则体系的束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参考依据。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请相关勘测专家,结合土地实际分布而利用状况进行规划管理,结合地区农村发展需要,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完善土地使用的批准手续和流程,依法行政,使得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管理机构或部门要常规化,真正发挥专业部门和人才的管理作用。

3.2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违规占用土地,违章建筑,道路建设违规占用土地等情况,要加强对土地整理工作,及时处置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在山麓地带违规建设的别墅区、休闲度假区、风景区等进行依法取缔,恢复植被或者农作物生产。对于村村通建设中出现的过宽的道路进行清修,保障土地资源。对于因劳动力外流出现的土地无人耕种问题,可在集体经济下进行协商,如进行果树的种植或者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土地种植大户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对于迁入农村发展的工厂来说,提高其排污标准,加大环保检测力度,避免污染物的排放对土质的破坏。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植被的恢复,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

3.3采取有效的奖惩政策措施保护土地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决策制定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农村土地的行为,及时清楚违法违规建筑,及时制止正在或者将要的进行土地破坏行为。通过奖惩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土地生产和举报土地利用不合理行为,对于无辜荒废土地生产的农民进行教育,恢复土地的生产。

3.4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法律宣传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土地的规划管理中土地保护是规划管理的保障。法律宣传教育重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土地保护和合法使用土地的意识。在实际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中,可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法治巡回课堂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使得群众在生动的演出中增长法律意识。相比于传统的法律说教,民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效果更加明显,更易于接受。还可以通过宣传板报、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进行土地的规划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是城镇建设中政府和管理机构需要慎重考虑的一环,在城镇建设中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做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合理划分与使用,减少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保护土地,从未来的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保护土地,长远考虑,科学的进行宏观规划。

参考文献:

[1]宋力平.浅析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6(12):234-245.

[2]林建.强化农村土地管理保证农村持续发展——完善农村土地 征用制度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6):45-67.

[3]马保国,李文华,姬红萍.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67-89.

论文作者:刘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探讨论文_刘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