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动过程中的学术演进:2007年旅游管理研究综述_旅游产业论文

产业互动过程中的学术演进:2007年旅游管理研究综述_旅游产业论文

产业互动进程中的学术演化——2007年《旅游管理》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旅游管理论文,进程论文,学术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管理》在2007年全文转载中文文献192篇,收录索引文献912篇。其中,旅游理论类文章28篇,旅游管理类文章207篇,旅游经济学类文章101篇,中国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122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类415篇,世界旅游业发展概况39篇,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中国旅游研究的原创成果。

在见证学术原始创新的同时,刊物试图通过重点栏目的建设,去引导中国的旅游研究在与产业互动的进程中,逐步积淀学术传统,并促进学术范式、学术队伍和学术影响的正向演化。“产业论坛”从发展方略、制度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到区域旅游体现出学术研究的前瞻性;“旅游资源”侧重于从资源开发到目的地研究到景区管理;“旅游市场”从市场规划、客源分析到旅游服务贸易,“旅游企业管理”着眼于旅行社、饭店等典型的旅游服务运营商;基本从微观着眼问题着手,试图为管理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战略指导和管理督导方面的建议;“海外视野”转载的文章则为我们展示了国际旅游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特别关注”是2007年特别新增的栏目,着意转载一批带有全局性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思路。

一、特别关注

1、旅游福祉应为更加大众化的人群分享

本栏目全年共转载论文19篇,主要从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对旅游公共服务主旨的强烈关注。事实上,以关注民生为旨归,为产业、政府和社会建言献策,一直是中国旅游研究的主题脉络,也是中国学者的价值理论构建的基石。

旅游的扶贫功能越来越为产业关注,但是实践中如何避免走弯路,充分合理地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创新是当前学术研究领域中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兰州大学王铁与曲阜师范大学李梅联合撰文结合国际PPT组织年度回顾的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旅游扶贫在政府职能、供应链和营销三个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展方向。复旦大学张小利则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特点,指出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作用,应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坚持政府主导,贯彻实施PPT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避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些概念不清、关系混乱的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崔凤军从实践中总结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七个关系。云南大学罗明义也从新农村建设角度积极探索“以旅促农”,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种典型模式。针对现实中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社会背景等原因导致农民阶层分化这一新问题,云南财经大学尹戟撰文分析这种分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并探询减少这种分化的宏观政策趋向。

2、旅游购物需要制度建设,更需要伦理建设

旅游购物是游客旅游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而目前我国游客的国内旅游中的购物支出仅占整个旅游指出的20%左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澳门理工学院的曾忠禄和张东梅根据在美国的考察和海外有关文献的研究,论证了游客的购物需求、吸引游客购物的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游客对购物条件要求的差异,并提出我国发展旅游购物的几种模式。同期转载的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和吉林大学王颖则从分析“香港购物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内地发展旅游购物的相应措施。针对目前以虚假购物为代表引发的旅游企业信用问题,学者们也给与了重点关注。南开大学吕波认为单纯依靠经济、法律等强制手段,对于治理旅游企业信用危机作用有限。道德治理是刚性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通过道德治理,使企业树立自我监管的伦理意识,对于建立旅游企业信誉机制,抑制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3、新市场、新业态是中国旅游创新的重要推动

源于美国的奖励旅游,目前在全球的旅游市场已经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并成为主流运营商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之所在,能否在我国生存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广瑞在文章中从概念到实践对奖励旅游进行了解读。他提出要扩大现有市场为入境奖励旅游创造条件,消除显存制度上的障碍,并创造适合中国的奖励旅游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自助游和互助游等方式也越来越为我国旅游者,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华南师范大学罗越富等对中国互助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发展互助游的障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于快速增加的自助游市场中的一系列问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杨俭波、广东省委老干局肖顺金从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成因、根源入手,提出内容涵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的改善建议。

二、产业论坛

中国旅游业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型进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需要具体的产业实践,更需要直面产业运行的国家层面上的战略调整。2007年,中国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绩。伴随着我国旅游规模的持续扩容和旅游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步入关键转型期的我国旅游产开始有意识地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走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创新性的新型产业化道路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如何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从全局和长期的角度推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旅游业宏观问题的重中之重。

1、着眼全局和长期的发展方略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从宏观战略高度对旅游强国的战略密切相关的六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而中国旅游发展资源开发促进会的魏小安则用“转型是主流、市场是基础、政府是主导、休闲是蓝海、营销是重点、数字化是翅膀、智业是动力、国际化是方向、创新是根本”九个方面对我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进行了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张媛、楼嘉军指出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制约旅游业深度发展的瓶颈因素。现有的高消耗、低效益、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他们提出新型的以“和谐”为灵魂,以“平衡”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的B模式,才是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途径。作者提出的B模式是相对于原有的片面追求“人次”,低效利用资源的A模式而言,同时有着兼顾平衡(BALANCE)和利益(BENEFIT)两方面特征的含义。在具体介绍了对比以往旧模式提出的B模式的创新点后,作者也指出实现该模式的实现还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和政府工作模式的展开,并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要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云南师范大学舒小林等则具体的从理论系统、动力系统、支撑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和目标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和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在国内外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树立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构建起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系统、支持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等,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系统良性发展,达到旅游循环经济的目标系统。

2、联动运作和持续推进的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城市区域管理的重大变革,随着大众旅游供给和需求的不断扩张,旅游信息资讯的不断膨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因此,区域协作是树立旅游整体形象、吸引旅游者的必然选择。本年度中,学者们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产生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徐州师范大学马晓冬等对1990年以来我国区域旅游旅游合作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具体的理论实践中,中国海洋大学张广海、刘佳针对环渤海地区,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王琳文章中以环黄海大旅游圈的合作前景、优势分析等方面入手,提出环黄海区域旅游合作应进一步开辟新旅游产品体系,进行联合促销,树立整体形象,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建设。对于区域旅游合作较为成熟的东南部区域,中国江南大学卞显红和章家青则使用“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广西财经学院陈秀莲以泛珠三角为例,基于次区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湖南大学李飞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城市间形象的亲疏关系和可能进行的形象版块划分,也为大珠三角今后旅游合作提供了操作上的建议。广西师范学院何颖从泛珠三角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提出使“泛珠三角”成为“中国—东盟旅游经济圈”的桥梁和枢纽。

3、立足现实,问题导向的基础理论创新

旅游理论的研究从来都是为着中国旅游产业实践服务的。建设中国旅游学科基础、拓展学科研究视野,一直都是与对产业发展实践的阐述和引导密切相关的方向。相对于旅游教学科研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的学者走的是一条“问题导向、服务产业、积累成果、渐进规范”的成长道路。纵观2007年的涉及到旅游产业运行的研究成果,这一独具特色的学术演化路径越来越清晰了。

旅游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林越英提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与创造研究的研究框架,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丰富和发展了旅游环境学科及生态学科等学科内容。南京师范大学杨春宇等对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以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子系统耦合,构成的低维空间并把旅游地演化系统投影到其上,提出二者在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中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特征,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及其旅游地演化系统具有周期性和动态连续性。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一批“新型旅游者”开始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们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极具个性、旅行方式追求多样、产品价格组合讲究灵活、旅游服务重视个性。华侨大学马东升从新型旅游者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了其群体特征和个性特征,最终提出对新型旅游者的服务对策,对旅游服务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完善服务提供了策略建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戴斌教授主持的课题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消费组织,正以其灵活、便利、开放的运作特征而快速为当代都市休闲消费者所接受。该项研究还以北京影响力较大的两个专业网站为例对消费者主导和供应商主导的不同成长模式和演化机制做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未来新型休闲消费组织发展的趋势。

三、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市场需求的现实表现,也是产业资本最大的投资目标。我们是在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样环境和时间结点上研究旅游现象的。如何科学处理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相对短缺的有效资源的根本矛盾,以及保护与开发、商业利益与社会目标的现实矛盾,都需要旅游学者的关注与推动。

1、旅游资源开发重视古村落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以古村落及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李凡和佛山市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蔡桢燕以广东省大旗头古村为例,应用利益主体理论图谱,指出大旗头村民的利益关注点集中于环境、社会方面,而且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中间关系和疏远关系三个类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在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的博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单纬东、林伦伦和许秋红联合撰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可持续问题,文章指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优势获取的关键在于它们的旅游资源的特性。如果这样的资源具备了异质性和不可移动性,同时拥有事后为维持旅游资源租金而对竞争加以事前限制,再加上企业家型政府和支持系统的作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作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获得旅游经济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增出与社会发展。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逐渐成为热点,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西藏发展旅游业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西藏民族学院的闫红瑛和狄方耀认为西藏旅游业必须在资源开发机制方面下功夫,并提出了七点具体措施。

2、 旅游目的地研究进入新领域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目的地形象的测量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李宏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内容与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指出文献回顾和对宣传材料的内容分析是调查人员确定目的地属性的两种方法,开放答案提取法和个人建构理论,是从调查对象入手生成属性的常用技术。中山大学的朱竑和封丹、韩亚林试图从国外大型旅行商的视角出发,通过统计和分析国外大型旅行社提供的中国旅游线路中所涉及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地,来重新审视中国国内的诸多所谓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情况。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西方民众心中有印象和影响的中国知名旅游品牌还是非常有限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或者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形成需要的是实力的支撑、口碑的传送以及适当的营销,采取大统一、小局部,先全国、再地方的宣传策略,应该是目前中国旅游向国外营销时的有效办法。

随着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资源保护的冲突加剧,世界遗产“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被广泛批评,如何评价世界遗产地治理绩效问题因此受到关注。中山大学的张朝枝根据遗产资源的属性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治理绩效评价提出一个可操作的评价框架,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进行分析说明,认为武陵源的治理绩效与世界遗产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景区管理模式多样化

我国旅游业管理中的景区管理已经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经营。湖北大学的李志飞结合旅游景区管理实际,提出了T-ERP和T-GIS概念,进行了概念设计,并构架出运作模型,可以迅速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对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预见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此外,北京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赵铭熙提出了景区管理的新潮流-景区托管。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所有者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以明晰景区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实践探索已经得到了各界关注,湘潭大学闫友兵通过将整个转让系统分为转让前、转让中和转让后三个阶段,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和研究运行机制,从而确定了转让过程中的关键杠杆作用点。中国科学院的刘敏、陈田和北京海地人矿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石学勇联合撰文指出收益法是目前适合我国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的途径。

四、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现实运行主体,也是旅游强国战略主要载体。由于其巨大的存量规模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以饭店、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直是中国旅游学者,特别是来自高校的旅游学者持续关注的领域。2007年的学术成果充分表明了这一领域的学术建构和产业影响都在向纵深化发展。

1、旅游企业成长模式日趋多元化

国内旅游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采用联合发展的合作关系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秦宇指出了旅游企业联合发展的三个成因,在分类基础上将联合发展与内部发展及并购进行了比较,认为联合发展是一种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方式。山东大学的刘海英和王素洁,利用旅游行业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多元化显著提高了公司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依绍华从旅游企业的行业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指出多元化进入方式的选择、实施路径,及其资源整合策略,共同构成了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

2、旅行社管理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

过去一年中,关于旅行社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创新精神。西北大学的马震和李树民教授试图将虚拟一体化运用到旅行社业中,并且借鉴制造行业的经验,构建了旅行社实现虚拟一体化的组织模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许丽君和江可申则依据导游薪酬改革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个导游薪酬指标体系,该体系逻辑思维严谨并且指标选取合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青岛大学的李伟和马波系统研究了我国旅行社业集中度的变迁历史,他们将旅行社业集中度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从而分析集中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政府规制、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行社一体化行为以及旅行社利润率。文章最后指出旅行社业集中度本质上属于市场结构问题,但是还与旅行社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的中国旅行社业,势必经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

3、饭店业环境的变化带来管理体系调整与制度创新

随着旅游市场转型和饭店产业变迁,如何调整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刘士军和戴斌针对我国饭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饭店业行政管理体系的调整思路,作者指出应从管理主体、客体的调整、管理目标的转变,及管理手段的转变四方面来实现行政管理体系的调整。我国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在ISO等国际组织中缺乏话语权,今后应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007年10月,戴斌基于中国首批白金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创建,撰文指出基于市场的理性价值和制度的创新意义,使得白金五星级标准不仅是饭店业的,也是整个服务业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饭店产业发展的高度上来看待这一事件,它在拉动投资的同时,也将会通过等级的划分来引导整个产业运行更加趋于理性。目前,中国经济型饭店正以蓬勃之势走过它整10年的第一个阶段-萌发崛起期,而正迎来它的第二个阶段-整合拓展壮大期。与此同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撰写的报告《2007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紧追经济型酒店发展步伐,对本年度我国经济型饭店发展现状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中包括对消费者认知、心理及消费趋势的调查,而且还对经济型饭店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课题组最后指出在新发展的总体格局下,城市的住宿接待的难题可以通过改造社会旅馆和招待所解决,并且快速度和高质量的发展是需要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全力协作。

五、海外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理论成果的整理与借鉴,有助于深化对已有的认识,并发现本土化研究的方向,促进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旅游管理》在过去的一年中,海外视野板块侧重于转载国内学者的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这对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起到了梳理脉络,清理层次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刘俊在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国外综合型旅游度假区主要研究成果后,发现已有研究侧重于探讨综合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在基于国内大型度假区案例的本土化研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蓬勃发展的中小型度假区的相关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和深化。华东师范大学程怡、章意锋对国外社区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和评述,着重析述了社区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旅游对社区的影响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研究、社区开发与管理研究以及相关专题研究等五个方面。西安外国语大学赵多平则从国外社区旅游规划的角度进行回顾整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的宋瑞从休闲与生活质量关系的量化考察入手,对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对我国休闲业态的发展,改善居民休闲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安徽师范大学王莉等对国外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并结合国内此领域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状,提出国内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华侨大学李正欢、郑向敏对国外对利益相关者在旅游领域研究的历程、兴趣点、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并提炼出此领域的研究特点。

除了对国外近年来已有领域的整体回顾与综述,也有学者就个体国家表现出的独特现象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可以促进我国旅游发展的建议及措施。西北师范大学柴亚林、马歆星、南京大学唐文跃等、兰州大学何效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永乐等、南宁社会科学院曹丽、上海师范大学朱海森和王颖等学者分别就日本、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越南、南非的旅游撰文进行研究。

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和国际范围内旅游学术领域的竞争,都需要中国的旅游学者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2008年是奥运年,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中国旅游业也必将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管理》将持续见证并推动中国旅游的学术研究在与产业互动的进程中,学术演化更加理性、学术积淀更加丰富。

标签:;  ;  ;  ;  ;  ;  

产业互动过程中的学术演进:2007年旅游管理研究综述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