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论文

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

金滢坤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通常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祖上成功经验和教训,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为子弟制定生活起居、为人处世、入仕为官等行为准则、经验教训,以训诫子弟。优秀的家训对一个家庭、家族乃至社会都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对中国人品格之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忠孝仁义立身报国

在中国古代,“忠孝”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和修养。因此,古代家训宣教忠孝思想的情况非常普遍。孔子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把孝悌置于崇高地位。唐代著名的柳玭《家训》云:“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把孝悌作为家法的基础,这在古代家训中很有代表性。

黍粒小,播种浅加上春天风大、干旱,如果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种子难以吸水发芽,因此黍子播种后及时镇压1-2次。

中国古代,孝是处理家庭伦理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忠是处理国家政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太公家教》云:“事君尽忠,事父尽孝……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悌作为世人立身行道的开始,尽忠是事君的基本要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及关节软骨破坏引起的慢性关节炎症性疾病[8]。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关节镜下清理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9-10]。主要通过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增生、软骨剥脱,冲洗掉关节腔内的炎性因子,从而缓解患者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通过绕髌骨内缘的膝关节内侧切口、将滑膜绒毛样凸起部分和纤维变性的条索尽量切除干净、摘除关节内游离体、咬除及骨凿凿除骨赘,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但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且手术后不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不能达到患者治疗的最佳效果,所以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勤俭持家廉洁奉公

权宦之家更要约束子弟,学会谦让,防止骄傲。曾国藩以家族“门第过盛”,常告诫子孙出门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要戒除“傲惰”,“常存敬畏”,不要侮人,“恃才傲人”。

“俭以养德”是中国古代士人修身养德的关键所在。诸葛亮劝诫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的反面是骄奢,司马光认为,“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劝诫儿子“以俭素为美”。

中国古代明君在训诫王储子弟时更注重“俭”。周文王告诫太子姬发“不为骄侈,不为泰靡,不淫于美”,吸取殷人酗酒乱德、荒政失国的教训。唐太宗训诫太子,“奢俭由人,安危在己”,力行节俭,要做个明君。

勤俭之家培养出来的子弟,自然廉洁奉公。唐代浙西观察使李景让幼时,家中墙壁塌了,不意获数十万钱,其母认为不应“无劳而获”,将其重新封藏,并以此劝勉诸子要“学问有成”。其母正是勤俭持家,不贪钱财,才将李景让培养成为廉洁奉公的一代名臣。古代多数清官廉吏与其小时候家风、家教和家训不无关系。

谦虚礼让积善修德

在本文中,使用经济调度(最优灵敏度方程)来获得矩阵T。为了检验该算法的优点,还应用了不考虑发电调度的PPF算法,并假设冗余总线的产生完全平衡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为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应用10000个样本的两种情况(变异系数β设置为所有小于1%的所有结果变量的)作为MCS的参考。

谦虚礼让是中国人修身处世的优良美德和品格,也是家训宣教的重要内容。唐代朱仁轨《诲子弟言》云:“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这是中国人谦让的经典阐释。《太公家教》云:“立身之本,义让为先……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旨在说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在于相互义让、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1)再生细骨料具有地域性差异。由于原混凝土的配制所采用的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和破碎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破碎之后的再生骨料存在差异,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标准,完善再生细骨料研究与应用的规范体系。

家训对中国人勤俭节约品格的养成起了很大作用。唐代科场竞争激烈,勤奋程度决定功名成败,韩愈劝诫子弟:“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曾国藩曾劝诫子弟,“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

忍让是处理家务和家人关系的最好方法。清代吴汝纶在《谕儿书》中讲“忍让为居家美德”,要求子弟反省自己,提高修养,避免“以小恶弃人大美”,影响家庭和睦。

中国人相信《周易》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并把积善修德作为家训的重要内容。朱柏庐认为“富贵者,积德之报”,劝诫子弟“积德亦随在可为,不必有待”。《义庄规矩》《郑氏规范》等家训中就劝诫子弟积善积德,对贫弱、疾病、孤寡等弱势者进行救恤、帮扶。因此,家训是培养和养成中国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和积善修德等优秀品格的关键一环。

诗礼立身诗书传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选贤用能的优良文化传统,孔子诫子鲤曰,“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把学习诗、礼上升到个人为人处世和接人待物的高度。以诗、礼立身,后来成了中国家训的一个传统。

隋唐科举制兴起,“以文取士”成为选举主流,诗书传家逐渐成为后世家训的主要特点。颜之推深感社会动荡无常,认识到立身的根本在于学习,劝诫子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其《颜氏家训·勉学》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他告诫子弟人生贵在“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韩愈训诫儿子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唐代以降,“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以诗书求取功名、以诗书传家的观念成为士人最高追求,对中国人好学性格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家训中宣传的忠孝仁心、勤俭持家、廉洁奉公、谦虚礼让、积善修德以及诗书传家等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培养了无数贤明卿相、威猛将帅和文化名流,对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养成,是凭借古代无数家训的宣教,以及贤良百姓一点一滴的共同努力树立起来的。

编辑 / 李茜 rmzklx@163.com

标签:;  ;  ;  ;  ;  

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