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需要平民情怀论文

中国教育需要平民情怀论文

中国教育需要平民情怀

徐树忠

在高考录取工作展开的时候,我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在秧田里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高分“学霸”,让人肃然起敬。本来农村孩子假期里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却成为大众眼里的稀罕事,以致平民百姓的孩子恐惧未来成为平民百姓,成为“精英”已成了许多学生的追求。即便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被家长固执地挡在风雨之外,关在校园里,硬生生地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隔断他们与滚滚红尘的联系。中国的孩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全民贵族”。他们在家里是皇帝、公主,在学校里是上帝,游戏玩的是“王者荣耀”,电影看的是《贵族大盗》,理想谈的是成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那样的人。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自然就会对底层恐惧,甚至鄙视平民。中国教育急需让孩子们明白,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英雄,更是普通大众,平民百姓才是社会的筋骨与主体,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把孩子拽下养尊处优的神坛

当下的中国,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下,出现了全民富二代的可怕现象。有很多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家的孩子都是神童,都是天才,将来都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于是,他们不顾家庭实际情况及孩子自身禀赋,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待遇。但优渥的条件并没有培养出体格健壮、精神强大的下一代,相反的是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虚荣,越来越自私,也越来越脆弱。殊不知,如今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精神的丰盈啊!

很多家长都有个朴实的想法,就是不能再让孩子吃上一代人的苦了,担心孩子过苦日子会产生自卑心理,于是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其实,父母长期对孩子娇惯、宠溺,会导致孩子觉得父母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不明白父母的辛劳。当膨胀的欲望一旦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懒惰、虚荣、抱怨,甚至仇恨的野草就会疯长。事实上,给孩子再好的教育环境,都不如让他们参加劳动,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的人为什么特别能吃苦?我认为,就是我们有一个真实的童年,从小目睹父母的辛劳,有着不怕吃苦的自觉性和不怕困难的韧劲。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家里壮劳力少,挣钱不容易。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干什么事情都尽量靠自己的习惯。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这看起来是爱孩子,实质是害孩子。曾国藩说过:“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好好想想,我们做得真不如古人啊!《红楼梦》中的“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似乎太悲壮了,但是,作为今天的家长,真要痛定思痛,把孩子拽下神坛,回归真实的平民生活,还孩子真实的成长。

那一天,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天地间,如烟似雾,描绘着一幅朦胧的画卷。若隐若现,吐绿的新芽,透出柔和的色彩,给春雨图涂上了更美的颜料。这幅美景又有谁不会迷恋,又有谁不会情不自禁的欢喜呢?这场春雨,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幻想。

二、体验平民的人生苦难

人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难,不抱怨,更不能屈服,而要在苦难的洗礼中获得成长。所以我们教育人要慢慢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若要成长就必须与苦难结伴而行。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苦难的形象其实都是人生的原型。体验苦难、理解苦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受历练、不断成长的过程。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如行云流水。但我们教育人要坚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定会活得更加精彩和幸福。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真实地展现苦难平民的众生相,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若没有苦难的衬托,幸福必将失去绚烂的色彩。反映平民真实生活的苦难歌谣往往就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歌唱,它们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常常能传递人情,抵达人心。倡导让学生体验平民的苦难和我们所说的追求人生幸福,其实并不矛盾,体验平民的人生苦难就是提升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从小培养学生的苦难意识,就是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教师关于游泳安全的调查问卷”,由广东省2013年第一、二期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游泳技能培训班的289名教师以及广州市20所示范性高中的64名体育教师填写。

人们常说,逆境造就人才。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阐述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历史上确实也出现过许多践踏人的尊严,戕害人的心灵,扼杀人的天性的事件。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让学生理解人类的这些苦难,那么他们就难以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的中学生有时在课堂上、作文里说苦难,但他们所说的苦难往往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就像鲁迅先生所言,因为所感觉的范围颇为狭窄,便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悲观,而且就看这小悲观为大世界。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宪法学,在从改革和行宪实践中汲取养分的同时,也以其专业知识和理论内涵,对改革开放进行着积极的思想反哺和智力支持。

三、涵养平民的美好情怀

人生苦难好比生命的神秘黑幕,有了它更能映衬出灿烂星辰的高贵品质。平民百姓的日子也许很清贫,但大多数人不会见利忘义,而且会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平民百姓的处境也许很困难,但大多数人不会有失做人的根本,而且会过得有腔有调、有情有义。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赴美研训团,“目中有人”的美国基础教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促使我们教育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在当下这个社会里,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平民百姓贫穷的生活、扭曲的人性。但这些都不是主流,相反,他们的智慧让人惊叹,他们的善良纯真让人动容,他们的长情大爱更让人震撼。平民百姓确实平常、平凡、平静,甚至卑微,但他们是最为鲜活饱满的生命群体。尽管平民的生活常常被附加上灰色的背景,但是它折射出来的往往是暖色的人生。他们在苦难中绽放出的人性光辉,往往最能激发年轻的灵魂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将平民百姓中的美好元素多多地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的心中定然会升起美好的平民情怀。

平民情怀源于平等精神,而平等精神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公平正义的现代社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平民情怀,不断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平民身份的认同,对平民生活的热爱,对平民苦难的咀嚼,对平民情怀的涵养,为民争,为民爱,为民呼!

(作者为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标签:;  ;  ;  ;  ;  ;  ;  ;  ;  

中国教育需要平民情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