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并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同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2016 year in February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the averag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5)and observation group(n=35),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given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nursing. The path group,an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3%),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ischemic strok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and promotes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hich 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clinical nursing path;application effect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供血不足或者是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闭塞现象,进而使脑组织坏死[1]。经相关报道显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全新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促进作用[2]。结合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并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本组70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对照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1例,最高年龄为75岁,最低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0.43±4.5)岁;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最高年龄为74岁,最低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2.13±4.7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其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病症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利尿治疗和溶栓治疗,并且告知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此外,对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治疗方法均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例如:肢体功能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患者入院1-2天后,病情相对稳定,向患者介绍该病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宣教工作,并让患者家属全程参与进来,这样一来,患者的体位护理可以让患者家属实施进行。患者入院3-7天后,要为患者进行检查工作,同时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的用药指导,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心理疏通。此外,由我院康复小组指导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训练,15-30min/次,每天训练两次。患者在入院两周后,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加强,并通过脑CT检查对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变化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在康复时期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针对卧床的患者,指导床上训练。患者入院3周后,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有效可行的康复训练内容,例如: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同时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进行下床活动训练,最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患者在出院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系统性宣教工作,这样一来,可以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为患者发放图册,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查。
1.3 观察指标
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满意表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记予0-1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分数越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中枢神经受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以及运动能力出现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日程生活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3-4]。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合本次研究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其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P〈0.05。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并且在后续的康复治疗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一来,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董艳.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3):261-261.
[2]罗春志,袁兴玲.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395-395,396.
[3]王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40-141.
[4]魏义珍.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77-78.
[5]宋玲玲.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84-85.
论文作者:陈晓伟,金海英,刘洋,李秋艳,李琪,赵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7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路径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