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扩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经济增长论文

高等教育扩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经济增长论文

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中短期拉动的作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高等教育不仅被认为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功用,也被看作可以在中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主要就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的中短期影响进行估算分析。

一、高校扩招对经济和就业规模影响的定量分析

(1)高等教育的产出乘数及其影响力系数

为了分析高等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国家统计局曾在1992年118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和1997年124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将其中的教育部门分解成高等教育部门和非高等教育部门,分别作成1992年的119个部门和1997年的12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使用分解后的投入产出表可对高等教育部门最终使用的增加所带来的社会生产总规模及其影响力进行分析。分析中我们使用了列昂惕夫逆矩阵。该逆矩阵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产出乘数”,另一是“影响力系数”。“产出乘数”,是反映某些部门产品或劳务的最终使用增加一个价值单位时,导致的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增量。“影响力系数”,反映了特定部门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力度的大小。如果特定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部门直接间接的相互依存程度高,影响力系数就大,否则就小。

应用分解高等教育部门后的投入产出表得到的有关数据结果见表1。以1997年为例,高等教育部门产出乘数为2.26,即高等教育需求增加1亿元,国民经济规模将扩大2.26亿元,低于各个部门产出乘数的平均水平(2.67)。

表1:有关部门产出乘数与影响力系数

高教 非高教 保险业 汽车制 房地

造业产业

1992年 产出乘数2.17 1.652.313.091.65

(119个 影响力系

部门) 数及其排序 0.82 0.620.881.170.63

(97) (116)

(90)(22)(115)

1997年 产出乘数2.26 2.212.303.26

1.63

(125个 影响力系

部门) 数及其排序 0.85 0.830.861.220.61

(100) (103)

(96)(8) (123)

建筑 铁路机械电子计

日用各部门

运输设备算机 电器乘数均值

2.91 2.992.963.18 3.16 2.64

1.10 1.131.121.20 1.20

(40) (33)(35)(7) (14)

3.02 3.172.703.36 3.23 2.67

1.13 1.191.011.26 1.21

(33) (19)(65)(6) (12)

产出乘数、影响力系数固然对描述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定特定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产出乘数的大小并非唯一标准,甚至可以说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判断特定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主要标准应该是社会对该产业需求的大小。只有需求才会实现最终使用的增加。只有在一个部门最终使用增加的基础上,才能谈它带动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总产出的增加。也就是说,最终使用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如果上大学的机会供不应求,即高等教育部门的最终使用的增加是可以真实地实现的,那么高等教育就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这也是教育产业被确定为促进经济增长点产业的根本原因。

(2)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产生的最终使用增加

导致高等教育部门最终使用增加的社会需求可以是私人需求、团体需求、也可以是政府需求。由于需求,私人、团体和政府都会对高教进行投资,产生高教部门的最终使用。我们先对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最终使用的增加进行估计。这种最终使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为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称为机构成本,其来源可以是政府投资,可以是学生交付的学杂费,也可以是学校自筹。另一部分是学生为求学支付的各种费用,为了不与机构成本重复计算,这部分不包括交给学校的学杂费,只计算吃、穿、用等求学的个人开支。参照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开支的水平(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常费已上万元,见《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8》),我们设定高等教育的机构成本为10000元。另根据1998年对北京、南京、西安的14所高等院校的13511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注:1998年由香港中文大学设计,北京大学高教所参与实施。),我们对高校在校生在1997/98学年间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支出的平均水平进行了统计。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伙食费、交通费等费用,如果学生不接受高等教育,也会有相应的消费。因此在分析高等教育本身带来的影响时应该将人们如果不进入高校也会产生的原本的消费排除在外,以便分离出由于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变动对社会生产所带来的真正影响。为此,定义城镇(农村)学生某项“额外支出”=城镇(农村)学生的某项实际支出(注:数据来源为以上提到的问卷调查。)——城镇(农村)居民所对应的该项的人均支出(注: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则每个学生的机构成本和个人支出见表2。

表2:机构成本和学生有关生活支出水平 (单位:元)

1 23

4 5

1235

生源 伙食* 交通* 学习用品 其他 机构成本 合计

城镇 785310 545 1006 10000 11640

农村 1388

280 437 816 12105

*表示额外支出。

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的合计是学校的机构成本和学生生活额外开支有关项目的总加,它没有包括学生支出中“其它支出”一项,原因是,“其它支出”可能包括学生的衣着、基本生活用品等等,但因其含义不是很清楚,尚难以确定这类支出究竟是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而需要的额外支出,还是原本也会发生的支出。因此本研究对“其它支出”暂不予以考虑。因此表2中的合计可能是每个高校学生所产生的经费最终需求的一个保守的估计。

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扩大到156万人,其人数扩大了48万。我们将以上估计的经费支出对应到相应的部门,并假定普通高校生源比例(城镇生源:农村生源)为本文使用的问卷调查中生源比例66:34,即可得扩招对相关部门产生的最终使用的增量,见表3。以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而需要的额外伙食支出为例,本研究将其归入对饮食行业的最终需求的增加,因此每增加一个高校学生,对饮食业最终需求的增量为990元,而扩招48万学生后,饮食业最终需求的增量为4.7520亿元。同理,高校的机构成本被归入对高等教育部门的最终需求,扩招48万学生所带来的高教部门最终需求的增量为48亿元。而每增加一个学生对各经济部门带来的最终需求的总量为11798元,从而扩招48万学生后增加的最终需求总量为56.6304亿元。

表3:学生规模对相应部门最终需求带来的影响

有关支出 饮食业 旅客文化用品

高等教育 合计对应的部门

运输业 制造业和印刷业

有关支出项

额外伙 额外交学习用品 机构成本

食支出 通支出

每生经费990 300 50810000 11798(元)

扩招48万

4.75201.4400 2.4384 4856.6304(亿元)

(3)对1999年高教规模扩大对总产出影响的估计

根据以上对每个学生经费最终需求的估计,再依据有关部门的产出乘数,相应部门最终需求的增量所带动的总产出的增量见表4。结果说明,由于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给相应部门最终需求带来的增量所带动的国民经济总产出为129.9894亿元。

表4:相应部门最终需求的增量导致总产出的增量(按97年投入产出乘数计算)

有关支出对应 饮食业 旅客 文化用品制

高等教育 合计的部门及产出乘数

运输业 造业和印刷业

2.542.00 2.692.26

每生(元)2515600 1367 2260027081

48万(亿元)12.0701 2.88006.5593 108.4800 129.9894

另外,考虑到目前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大多已经低于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生均基建成本的标准,增加对高校校舍、大型仪器设备等基建投资是十分必要的。参照1995年对616所高校的调查,其生均固定资产(包括教学行政用房、宿舍用房、食堂、教学仪器、图书)价值约为36185元(教育部设置标准为38130元),假定今后每年按照每生36185元的标准增加供特定人数(注:由于基建授资的特点,不宜假定社会立即可投资满足对扩招的48万人的需要。)使用的教学行政用房、宿舍用房、食堂、教学仪器、图书,则所拉动的总产出见表5。结果说明,以如果每年能投资供10万人使用的36.185亿元用于高校新建校舍、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等为例,则又可带动107.4246亿元的社会总产出。

表5:新增基建所带动的各部门总产出 (亿元)

需要的基建投资 校舍—建筑业可带动的总产出

(36185*人数) (31005*人数*建筑业乘数(3.02))

供10万人 36.1850

93.6350

供20万人 72.3700

187.2700

供30万人 108.5550 280.9050

仪器—文化用品业可带动的总产出

图书—印刷业可带动的总产出

(5000*人数*文化用品制造业乘数(2.66))(180*人数*印刷业乘数(2.72))

13.3000 0.4896

26.60000.9792

39.90001.4688

被带动的总产出增量合计

107.4246

214.8492

322.2738

(4)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对就业的影响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一方面直接延缓了高中毕业生的就业,1999年扩大的48万人就没有立即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必然是以各级中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为基础的,而各级中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也会直接延缓低一级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以上意义来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人口确实有一种蓄水池的作用。除此之外,高等教育需求的扩大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下我们应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对高教规模扩大所可能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进行估计。估计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对增加新就业机会的影响,需要计算出各个行业的就业增加值弹性。有研究者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计算了15个行业的就业增加值弹性,还对40个部门计算了最终需求增加的就业效应(具体结果本文略),其结果表明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无论在就业增加值弹性上还是在最终需求增加的就业效应上都位居各个行业之首。除了将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所产生的机构成本的增加看作是教育文化电影电视业最终需求的增加之外,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带来的诸如伙食、交通、学习用品等额外支出,也可看作相应行业(如饮食业、旅客运输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最终需求的增加。

我们依据表3的数据和其它研究对40个行业中与高教扩招有关的部门最终需求就业效应估计结果,计算高校扩招的48万学生带来的有关行业最终需求的增加所产生的就业影响。因为高校扩招了48万人,使得由于对饮食业的最终需求的增量所带来的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为12674人。同理,因为扩招所导致的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最终需求的增量带来的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共为238080人。综合起来,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合计为256208人。

另外,如果为满足扩招的需要,每年能投资供10万人使用的36.185亿元用于高校新建校舍、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等,则可增加67889人就业。见表6。

表6:新增基建规模对就业的影响

校舍教学仪器(仪器仪表及文

(建筑业) 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生均需求(元) 31005

5000

供10万人(亿元)

3100505.0000

最终需求的就业效应 0.19720.1304

就业人数增加(人) 61142

6520

图书(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合计

0.1800

0.1262

227

67889

二、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条件

以上我们对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所带动的经济增长数量和就业增加进行了估计。应该说这种估计是一种包含诸多假设的理想估计。由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真正实现是需要众多条件的。下面我们就一些影响估计值的重要因素进行讨论。

(1)关于挤占效应

居民和政府在一种物品或劳务上的消费有可能产生对其他物品或劳务消费的挤占效应。但是一方面因为这种挤占效应的估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尚缺少有效的估计方法和数据,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城乡储蓄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专门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的,而政府目前正在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财政赤字的存在,因此本文暂不考虑挤占效应。也就是说,本文的估计假定,无论是政府、团体还是居民因高校扩招所进行的投资没有挤占原本会发生的对其它领域的投资。但是这种假定与现实情况会有一定的距离。

(2)关于就业政策

本文对就业效应的分析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之上的。一方面我们因忽略了上面所讨论的挤占效应,有可能会高估高教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拉动程度,并进而高估实际的就业效应。进一步分析,由于在包括普通高校在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冗员,因而普通高校扩大招生所产生的就业岗位效应可能会通过两种形式体现,其一为相应部门各单位原有冗员的减少,即可能下岗的人员的减少,另一种才表现为新增的、可对外招收人员的就业岗位的增加。

(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上面讨论了扩招对劳动力有蓄水池的作用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依然是严重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可以吸纳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称为Ⅰ级劳动力市场,其二是难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称为Ⅱ级市场的话,那么防止高校扩招对Ⅱ级劳动力市场的蓄水池功能演化成对Ⅰ级劳动力市场开闸放水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跳跃式的扩大,三至四年之后高校毕业生所主要面临的Ⅰ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会发生重大改变,有可能会对本已并不十分乐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另外如果Ⅰ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生较大矛盾,还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并进而影响到居民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破坏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地位。因此实行渐进式的扩大高教规模的政策,同时努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开阔Ⅰ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缩小未来Ⅰ级市场供求矛盾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4)关于费用到位

本文所作的估计是建立在因高校扩招所需的经费必须到位的前提之上的。经费不到位,谈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就是空话。从1999年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和增幅都较大,在经费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各级财政对高校扩招的部分应增拨的事业费普遍没有到位,即使一些学校的学杂费有所上升,也远抵不上高校的机构成本。经费不到位不光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注定会减弱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带动力。

(5)关于滞后效应

高等教育部门最终使用的增加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例如:为满足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所产生的基本建设投资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数年的逐渐积累;因扩大学生规模而对相应部门就业人员的新的需求,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新需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带动效应的呈现会有一定时间上的滞后。

(6)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政策

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所需要的费用如果较大部分,甚至主要部分需由学生或家庭承担,则家庭贫困无力支付费用的学生将面临着求学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而且规模扩大的速度越快,不平等有可能表现的越突出。如果在制定高等学校收费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没有有效的帮贫助困措施,由此产生的高等教育机会竞争的不公平性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因此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例如扩大助学贷款规模,放松贷款条件等。

标签:;  ;  ;  ;  ;  ;  ;  ;  ;  

高等教育扩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