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郦青[1]2005年在《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李清照研究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古典文学研究热点之一。中西对李清照词的翻译起步都很早。但是,对李清照词的翻译及研究却未形成相当的气候。本论文以语言世界观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翻译诠释学为哲学基础,对中西李清照词英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与民族之间思维方式不同息息相关。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诗词翻译没有绝对的可操作性。可译是相对的,有限度的,而不可译才是绝对的,根本的。诠释学认为,理解就是翻译。要完全把原文的意义反映在译文里面是绝对不可能的。但翻译又是可能的,也是可取的。李清照词译本的对比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哲学层面的思考。 论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从研究的哲学基础、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论述。然后就整篇论文的结构及写作思路作一总体交待;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李清照词的翻译与研究现状作一概括和分析。通过细致梳理中西李清照研究的演变过程,努力把握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内在规律。首先是对国内外李清照研究进行了阶段性划分,然后,主要就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李清照词译本研究方面提出我们的思考。第叁部分由第叁章和第四章组成。第叁章对中西李清照词英译进行了宏观对比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中西李清照词英译研究划分为叁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证,同时,就中西李清照词英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思考,认为李清照词英译并不只能是由西方译者进行翻译,中西译者各有所长,应该互为补充;对韵体译诗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我们认为,韵体译诗最关键的是对译诗韵律在“度”的把握上。 第四章在上一章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对中西李清照词英译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从实践层面上论证我们在理论上提出的关于中西李清照词的叁种研究类型划分的观点,试图从中总结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若干规律,提出在研究中既要借鉴西方成功的翻译理论,同时也要努力挖掘本国传统文化文论中的可利用资源,努力摸索出若干立足于本国传统的诗歌翻译

郦青[2]2011年在《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文中提出本文拟对国内外李词英译研究作一概述,并从中提出一些思考。国内李词英译大致可分叁大类:韵体、自由体和散文体,分别以许渊冲、杨宪益和翁显良为代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拓展李词研究,促进李词英译研究。其次,应大力加强李词外译工作。要让李清照走向世界,翻译是必须,也是关键。但国内李清照外译情况不容乐观。最后,多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国外李词英译研究可大致分叁个阶段。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野广阔。首先,英语世界李词英译及研究多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区别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进行;最后,华裔学者在李词英译方面实力强,贡献大,值得借鉴。

季淑凤, 葛文峰[3]2013年在《彼岸的易安居士踪迹:美国李清照诗词英译与研究》文中指出美国的李清照诗词英译与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本文以时间为序,分析了自冰心以来美国李清照诗词的英语选译、全译情况、翻译策略特点及接受现状;对李清照诗词在美国的研究进行分类描述,归纳出美国的新颖研究视角与观点。据此描绘出的李清照诗词在美国英译与研究的"路线图",对于促进中美学界关于该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琰[4]2014年在《宋词英译策略探究——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许渊冲的"叁美论"为理论基础,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16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探讨宋词英译的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李清照词英译及其研究情况,然后将译本分为叁类,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形美"和"意美"两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从译本的词数和韵律角度分析"音美"问题。最后,将"叁美论"与宋词英译相结合,归纳出翻译宋词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郦青[5]2008年在《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文中研究指明1.引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作为"婉约之宗"的李清照,其研究在国内外的文学地位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对国内外李词英译研究作一概述,并从中提出我们的一些思考。2.国内李清照词英译研究2.1概述中国学者向英语世界译介李清照词的首篇论文出自着名作家冰心之手。《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是她于1926在美

李延林, 季淑凤[6]2014年在《李清照词在美国的英译方法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李清照词在美国的英译可以概括为两类:汉学英译与创意英译。许芥昱、叶维廉、欧阳桢等学者的译文是汉学英译的经典,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的译本则被誉为创意英译的典范。前者以汉学研究的学术性为出发点,追求原作与译文之间信息转换的完整性;后者以传递原作的精神情感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添加创作的成分。这两种翻译方法都成功地在美国传播了李清照词。毋庸置疑,总结二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季淑凤[7]2017年在《翻译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塑造与译者模式。反思该案例可以看出,"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塑形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与中外翻译家合作的机制。

季淑凤[8]2015年在《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文中认为冰心、何赵婉贞、胡品清、钟玲、王椒升是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过程中的核心中国译者。他们的李清照词英译策略极具特色,翻译质量上乘,是为"学术英译"和"诗性英译"。会通中美文化的五位翻译家具有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等文化身份,这既可以保证纯粹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又可以纠正外国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译、误释。因此,中国译者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理应得到认可与提升。

张春雨[9]2011年在《互文视角下李清照词英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文性理论是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也是当今理论界颇受瞩目的关键词之一。将互文性理论引入李清照词的翻译将为我们提供以全新的视角,使我们从对话性、开放性、关联性的互文性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作为婉约之宗的李清照,在宋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地位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李清照词英译研究的深入,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家逐渐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其词作以其婉约风格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就性别而言,对李清照词的研究及译介不仅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为世界女性文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李清照词的英译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冰心的硕士论文《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与编辑》,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先后有几十位中外译者对李清照词进行翻译。但全译本不多,选译本多集中在李清照词的几首代表作,如《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等。该论文以李清照的两首《临江仙》为个案,旨在将互文性理论介入到李清照词英译研究中来,从原作写作的互文性引用以及理解的互文性联想入手,通过比较、对比的研究方法考察译作与原作的互文性以及不同译本的互文性关联,从而拓宽诗词翻译研究的视野,深化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论文共分叁大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分叁章。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李清照词英译研究不仅促进了中西异质文化的交流也有助于世界女性文学的繁荣;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理论特性,指出将互文性理论介入到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介绍互文性理论。先后介绍了互文性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即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巴赫金的对话狂欢理论和复调小说分析方法;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理论建树,正式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研究者们的多元理论开掘以及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发展及其意义。第二章李清照词研究综述。首先循着中国文学整体发展轨迹,从传统词学时期到现在词学时期系统梳理了国内的李清照及其词作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李清照词的英译研究。冰心是第一个向英语世界介绍李清照的译者。胡品清是国内第一个翻译李清照词全集的台湾学者。国内外翻译者众多,但多零星为之,全译本不多。在国内,茅于美教授在其《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中译有32首李清照词。许渊冲先生,翻译了包括存疑的李清照词共60首收录在《文学与翻译》;国外也产生两个李清照词全译本,分别是Kenneth Rexroth和钟玲合译的《李清照全词》与James Cryer的《李清照诗选》。还有多个选译本,如Kwock C. H.和McHugh Vincent合译的《有朋自远方来》Landau Julie的《春之外:宋词》等。前人对李清照词的译介为本论文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参考,有助于我们就具体词作进行宏观地比较研究。第叁章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以李清照的两首《临江仙》为个案,从两个层次分析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指导性作用。首先是译者的互文性理解,即原文与译文间的互文参照,我们认为译者应从原作本身的互文性入手,考察作者写作时的互文性参照,从而产生更忠实于原作的理解。其次是译者的互文性表达。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在翻译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或者强调与原语文化的互文,或者强调与目的语文化的互文。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不同的译本之间又构成一种互文补充。结论指出李清照词英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将研究对象从原文与译文引向了文本与读者、文本与译者,也引向了文本、作者、读者、译者与文学、与外部历史语境的对话之场,拓宽了诗词翻译研究的视域。翻译研究者在诗词翻译实践中对于中西文化互文意识的加强有助于中国诗学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葛文峰[10]2016年在《茅于美的李清照词英译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事业。因此,茅于美发挥主体性,使得李清照词译文彰显出深受读者认可的创造性。《漱玉撷英》成功的背后,凝结着茅于美的词人、学者与译家叁重文化身份动因,故而使得她的李清照词英译克服文化障碍,呼应读者阅读视野,而更加将原词的情感传译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 郦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C]. 郦青. 首届清华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论坛论文摘要集. 2011

[3]. 彼岸的易安居士踪迹:美国李清照诗词英译与研究[J]. 季淑凤, 葛文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宋词英译策略探究——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中心[J]. 张琰. 中国文化研究. 2014

[5].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C]. 郦青.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6]. 李清照词在美国的英译方法及启示[J]. 李延林, 季淑凤. 中州学刊. 2014

[7]. 翻译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启示[J]. 季淑凤. 临沂大学学报. 2017

[8]. 中国译者与李清照词“走进美国”:英译及启示[J]. 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9]. 互文视角下李清照词英译研究[D]. 张春雨.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0]. 茅于美的李清照词英译及启示[J]. 葛文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标签:;  ;  ;  ;  ;  ;  ;  ;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