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绩效评价量表的设计_评价量规论文

高中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量规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量规论文,学科论文,评价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方式,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表现性评价被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重视,但是,把表现性评价等同于表现性任务是不对的。比如说,收集资料、写篇论文、话剧表演、漫画表达等,如果只是布置了这种表现性任务,而没有按照标准进行评价的话,这就不是完整的表现性评价。那么这种标准,我们就称为表现性评价量规。基于标准的评价量规,能解决测验或评价脱离实际以及不能评价综合素质的缺陷。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开发与实施,标志着一种评价范式的转变,即我们的评价需要从“对学习的评价”向“为学习的评价”的转变。

      一、评价标准与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一个表现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评价量规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教学与评价之间桥梁的作用。[1]

      评价量规根据评价目标从多个方面详细制订和描述了评级的指标,具有操作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规则和评价量规是有一定区别的,评价规则只是向学生表明了学习的方向,而评价量规也称评分规则即向学生展示了努力的目标,同时也可以直接用于教师的测评和学生的自评。[2]

      【案例一】

      收集与“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相关历史资料

      (1)主题明确

      (2)材料充分

      (3)分门别类

      (4)组织合理

      (5)展示充分

      【案例二】

      “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历史资料收集评价量规

      如下页表1所示,由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可以看出,案例一属于评价规则,而案例二则属于评价量规。如果一份评价量规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学生的自学,客观上缓解了于班级人数多,教师评价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太确切的问题。

      表现性评价量规的优点有: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评价标准便于操作、明确学生努力方向、便于学生自我评价,减少教师评价不足;便于沟通分享,有利于父母参与评价。

      二、构成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因素

      高中历史学科中,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量规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活动主题:包括活动形式及主题要求。

      ·评价内容:也称为评价指标,是指以依据具体的活动主题,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细化。

      ·权重设置:根据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确定评价内容结构分量的权重。如果以百分制算的话,即确定每个评价内容为总评内容的百分比。

      ·程度描述:也称测量等级,是依据学情,对学生通过实践、努力可能达到的表现程度进行设定,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几个层次,当然,等级表述可用文字、字母、数字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必须是学生可理解的内容。

      ·评价标准:用清晰的语言说明每一个评价指标在不同程度描述上的表现特征,既说明每一个测量等级的行为特征,反映出被评价者在评价任务完成最好、较好、一般、较差等行为特征。

      

      ·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可以全部列出,也可组合出现。

      ·评价方法:也叫操作方法,每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如何转化为统一的分数或等级,评价量规最终呈现结果的方式。

      ·评语建议:可以不同的评价主体以较为感性的方式,用语言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创制并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项专门的技术,我们要考虑到四个问题: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评价内容?学业水平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内容表述怎样清晰、准确?权重设置如何才合理?因此,在创制表现性评价量规时应注意把握好三条原则。

      第一,适切性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业标准,进而确定量规的评价内容。课程标准是开发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依据,使最终创制的评价量规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的指标,指标之间不要有交叉,为每一个指标分等级,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学生的发展有适切性。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

      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同时归纳出各种表现性评价内容在具体的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寻找什么证据来证明学生的表现是精彩的,区别学生在任务表现中的不足、可接受、优秀水平的特征是什么。确定每个评价指标各等级的评价标准,注意用尽可能具体清晰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对质量的要求,先描述最好的和最差的一级,然后描述中间的级别。再设计一个表格,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总之,评价标准的清晰、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标准,基于标准而学习,更好地开展自评与互评。

      第三,参与性原则。

      对评价量规的制定,需要有学生参加,或提出意见,或明确标准。在开发初期尽量与学生、同事、家长、专家等共享所设计的评价量规,根据各方反馈来调整、修订量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标准的准确性、适应性。同时,评价标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及学生的反馈中,不断修正、完善。

      三、开发表现性评价量规的程序

      1.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分类

      简单来说,评价量规可以分为“通用型”评价量规和“特殊型”评价量规。

      通用型评价量规,也称一般性评价量规,是指在相似的任务中可以通用的,其特点是快捷、方便地评价出学生的能力,诸如交流合作、材料解析、历史感悟、历史学习方法等。如案例一《高中历史单元学习自我评价量表》,就是一个普适的量规,可以用在每个单元的自我评价之中。

      特定型评价量规,是指评价量规只适用于一种评价任务。虽然,其制作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其优点不言而喻,针对性强、对评价标准的描述全面、清晰,能够更好的评价学生所展现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目标指引。我们还是以“高中历史单元学习自我评价”为任务主题,设计一个特殊的表现性评价量规。

      2.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开发

      要使评价量规更广泛地应用于学生学业评价,作为评价量规的开发者,必须掌握评价量规的开发程序。评价量规的开发程序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更需要有符合实际的量规开发程序。

      开发表现性评价量规,可以从确定评价任务或要素出发,先设计量规,再确定任务,即为“先导型”评价量规;也可以从分析学生作品着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提炼要素,并依据学生作业归纳出代表不同水平的表现标准,制定评分规则,即为“后制型”评价量规。

      开发“先导型”评价量规的程序:确定评价的任务;明确任务中的要素;确定出各要素的特征;描述出代表各要素的不同水平;选择评价的类型;制订、修改评价量规。

      开发“后制型”评价量规的程序:收集并分析学生的作品;分类不同作品;明确分类的依据、要素;确定不同的水平;选择评价量规的种类;制订并修改评价量规。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总结,我们可以把开发“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性评价量规程序提炼如图1所示。

      

      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开发从解读课程标准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完全独立地命制评价量规过程中的繁琐事宜,而课程标准虽然有很多操作上的局限性,但毕竟在一些内容上规定了相关的评价要素,教师再加以合理解读,使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更有利于评价者把握评价标准。

      四、表现性评价量规在教学中的运用示例

      评价量规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科教学的理解程度、对活动内容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对量规的制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使得评价量规体现出教师的个性色彩。根据表现性任务的不同,我们把表现性评价量规为若干种,下面结合笔者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加以说明。

      1.“历史小论文”评价量规

      创作历史小论文的评价量规,主要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意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等。

      中国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根源

      ——撰写历史小论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等演变的过程体现了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儒家思想产生时受到冷落,一直到现代社会对儒家思想的重视,这其间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其地位怎样,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通过搜集资料、撰写解决此主题的相关论文的过程,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导致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原因、归纳出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规律,从而体会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根源,更好的认识现实问题、理解历史规律。

      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寻找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根源,并以此为题撰写历史小论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可以学到:

      (1)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历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分析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原因,从中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3)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4)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提高对史料的辨析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式。

      (1)宣读活动方案和基本要求,提供一些搜集史料的途径,明确完成的时间。

      儒学网:http://confucianism.nianw.com/,《儒家思想讲演录》,方尔加著。

      (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资料、明确主题、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完成论文写作。

      (3)教师、学生自身、学生代表等对论文进行初评。

      (4)选出一些优秀的或者具有新意的论文进行论文宣讲,由全体学生再次评价,选出“最佳史评专家奖”“最具创意论文奖”“最佳论据组织奖”等。

      2.“历史文学作品”评价量规

      对历史文学作品评价量规的运用,主要是评价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历史空间想象能力等。上述案例的评价中可以使用如表2所示的量规。

      19世纪以来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读后感

      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承载着社会的梦想与希冀,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也能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感受那段历史,体会历史时代特征。

      

      让学生人历史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反映的社会现实中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主题,认识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

      (1)教师推荐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目,主要以教材中所提及的文学作品为主。

      (2)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赏析网站。

      易读语文网:http://www.yidus.com/Index.html,人人网/外国文学作品赏析:http://blog.renren.com/share/248510916/2654109522。

      (3)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

      (4)学生撰写读后感。

      (5)提交读后感,教师在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在全班展示、分享。

      综上,评价量规可以应用于复杂的教学评价活动,也可能检测学生高级的思维能力,如表3所示。评价标准的公开透明,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便于学生自我评价,降低教师评分负担,也便利于父母了解子女。总之,评价量规的开发和运用,使评价主体、评价活动、评价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是表现性评价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业评价更加科学地开展,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  ;  ;  

高中历史学科绩效评价量表的设计_评价量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