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王作茂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关键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36-01

艾滋病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缺陷而造成的,而免疫缺陷则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并且其具有性接触、母婴传播以及通过输血等多种传播途径。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对全人类的健康问题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艾滋病毒的传播已经表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并且出现了逐渐趋于年轻化的特点。艾滋病毒的传播情况在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将近5%至12%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对人类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及时为艾滋病患者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有临床研究显示,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中,艾滋病抗毒药物的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很有效的抑制作用。本文就主要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这80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42例,年龄为20至30岁,平均年龄为(23.8±6.2)岁,所有的患者均使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一般临床资料上等相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8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其采用不同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的对照组将选用奈非那韦、奈韦拉平和司他夫定作为治疗抗病毒的药物,其中奈非那韦的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200mg,奈韦拉平的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200mg,和司他夫定的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400mg;而观察组将选用拉米夫啶、齐多夫啶以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胶囊作为联合应用抗病毒的药物,其中拉米夫啶的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150mg,齐多夫啶的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300mg,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将会利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采用(x-±s)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之后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艾滋病毒患者在治疗前的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患者在治疗前的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5346±0.1765),在采用不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后的40例患者中,观察组的艾滋病毒患者在治疗后的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患者在治疗后的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患者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

3.讨论

研究显示,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会损坏宿主细胞线粒体,这种药物如果单独长期使用会促使病毒快速的产生抗药性,因此这种药物并不适合单独使用,其效果也不明显,如果联合作用位点不同的药物使用,则会减少病毒的副作用,延缓病毒产生抗药性的时间,这将是一个必要的发展方向。而研究结果也显示,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其治疗效果远远超过于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药物具有很强的更新换代的药理复杂性,在使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对其治疗效果以及耐药性进行判断检测,因此需要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及时为患者进行耐药性的检测,做到及时更换,并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此不仅可以减少病毒的副作用,延缓病毒产生抗药性的时间,也可以大大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照峰.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8):117-118.

[2]刘译.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1):112-113.

论文作者:王作茂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王作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