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体会论文_王旭

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体会论文_王旭

【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根据其病变节段分别施以扩胸牵引法(上段胸椎)、俯卧按推法(中段胸椎)、侧卧斜扳法(下段胸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上段胸椎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中段胸椎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下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6.3 0%。

结论:分节段采用不同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复位;疗效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由于突然的外力牵拉、体位变换不当、扭转等情况,使胸椎小关节发生解剖位置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第3~7胸椎节段,以青壮年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属中医“错缝”范畴。目前,该病主要采取手法复位治疗为主。近年来,笔者根据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错位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胸椎 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其中上段胸椎(T)者25例 ,男9例,女16例,年龄16-42岁,平均 26.1±1.5岁,病程3~160天,平均22.5±1.6天;中段胸椎(T )者28例,男11例,女l7例,年龄14~51岁,平均25.4±1.8岁,病程1~171天,平均21.6~1.9天;下段胸椎(T10-12)者27例,男 11例,女 16例,年龄18~52岁,平均28.2±1.6岁,病程 1~180天,平均 23.8±1.7 天 。

1.2临床诊断标准[1]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病史(骤然上举 、转侧,长期伏案、扭身等);有相应胸椎节段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心慌、恶心等;错位节段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或偏歪(超过lmm);棘突旁(约 1.5cm)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紧张甚至痉挛,触之常可感觉有条索状物,压之疼痛;胸椎X线片显示相应胸椎棘突偏歪;X线平片、CT影像检查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类风湿等疾病。

1.3 纳入标准:80例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4至52岁,近一个月未服用任何药物,自愿选用推拿方法治疗本病。

1.4治疗方法

患者就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触诊寻找痛点,确 定错位椎体:根据错位椎体的节段位置将错位椎体分为上段胸椎(T1-5)、中段胸椎(T6-9)、下段胸椎 (T10-12),并采用不同复位 手法进行复位。所有患者复位前均在痛点周围采用掖法、推法、局部弹拨等手法放松局部肌肉。

1.4.1上段胸椎[2]

采用扩胸牵引法:患者坐位,双上肢上举180,两手 掌前后相叠;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右手拇指按住患椎棘突,左手臂 按抵住患者两臂肘关节处;患者身体略向前倾时吸气,医者左手徐徐 将身体向后牵引,身体后伸时呼气,反复几次,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医者双手瞬间发力,右手前推,左手后扳,使之复位,复位成功者多可听到“咔嗒”声。

1.4.2 中段胸椎[3]

采用俯卧按推法:疼痛局部予手法放松后,患者俯卧,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患侧,右手掌根按压患椎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上,嘱患者深呼吸,医者双手掌根随呼气渐用力,于呼气末时,右手掌根向下方给予一小幅度的推冲动作,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3 下段胸椎

采用侧卧斜扳法:寻找痛点确定错位椎体,错位椎体周围软组织予手法放松10min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 患侧下肢屈髋屈膝9O°;医者立于患者对侧,以一肘抵于肩前部,另一肘抵于臀部,双手拇指并排按于错位椎体脊柱旁,两肘协调力, 使脊椎作数次小幅度的扭转活动;随即两肘关节分别用力将肩部向后下方、臀部向前下方按压,使脊椎被动旋转,待脊椎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稍停片刻,然后以寸劲作一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咔嗒”复位声。

1.5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2周后随访并观察疗效 。

治愈:背部疼痛完全消失,脊椎活动功能正常,且症状未再发;

好转:疼痛减轻,功能未完全恢复;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

2 结果

治疗2周后,上段胸椎者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6.00%;中段胸椎者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下段胸椎者治愈2O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0%。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为胸背痛常见原因,临床上病例众多,除少部分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外,大多数患者均无明确外伤史。本病其多因体位或姿势不良、慢性劳损、肌肉痉挛等原因导致胸椎两侧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受力不均衡,不能承受应力而致单个或多个椎小关节错位,从而引起胸背痛;当椎小关节错位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时,产生肋间、胸前或腰腹部的放射性疼痛,甚至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在实施手法治疗前,应先排除各种内科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条件许可者更应完善X线、CT、M R等检查,以排除脊椎结核、肿瘤、感染等疾病,避免因手法外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无论何部位的胸椎小关节紊乱,在实施手法复位前,均应先于错位椎体痛点处及周围软组织施以准备手法,如沿胸椎棘突两旁,以病变椎体为中心,自上而下用擦法、揉法、攘法等使痉挛的肌肉得以松,必要时可对痛点进行弹拨,时间约为10min。通过准备手法,可消除肌肉紧张,使错位椎小关节周围韧带松弛,亦可影响感觉神经从而减轻痛感,为下一步的复位创造有利条件 。

复位手法的选择很多,但没有一种手法适合所有病症。笔者认为,在行手法治疗时应以“力小而效佳”为原则,既可减轻患者因手法复位带来的痛楚,亦有利于医者进行操作。如上胸椎采取扩胸牵引法,深呼吸有利于胸廓肌群的放松,后伸牵引有利于背部肌群的收缩,从而有利于牵开脊椎,右手向前推顶使椎小关节复位,如此配合有利于椎小关节紊乱的整复;中段胸椎位于胸椎生理弯曲的顶端,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按压力而有利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复位;下段胸椎位于胸腰段,为脊椎活动范围最大的节段,当脊椎扭转时,胸腰段承受最大的

扭转应力,故当下胸椎小关节紊乱时,采用侧卧斜扳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扭转应力复位错位小关节。复位成功后再施以揉法、拍法结束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重在预防,复位后应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动作协调, 注意保暖,避免伏案过度劳累,并适当行扩胸运动等,以避免复发。

笔者认为,根据胸椎不同节段的小关节紊乱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更有 利于错位小关节的复位,既能减轻患者痛楚,也有利于术者操作,且见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 罗才贵. 推拿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80.

[3] 吴清安. 俯卧双掌按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78 例[J].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6):530

论文作者:王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体会论文_王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