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论文_周宇

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 要】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方法:以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平扫及强化,并分析其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多发生在肝右叶,但是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出现在肝包膜下的比例明显比肝细胞癌组高;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中心癖痕比肝细胞癌组高,但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比肝细胞癌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平扫及强化可清晰显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价值重大。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癌;MRI;平扫;强化

肝脏肿瘤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占位性病变,其他占位性病变还有肝囊肿、肝细胞癌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等。针对肝脏肿瘤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在部分肝脏占位的影像学特点方面,还具有重叠性,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1]。多层螺旋CT及MRI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以MRI的组织分辨率更高,对于肝脏占位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本研究中,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MRI扫描,探讨了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分别纳入肝细胞癌组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组。肝细胞癌患者中有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7岁,平均(55.8±8.4)岁;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有23例,女27例,年龄31-66例,平均(52.4±7.4)岁。纳入标准:单发病灶;均采用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此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恶病质;远处器官转移。

1.2方法

均在患者入院后3d内进行MRI检查,扫描前需训练患者的呼吸及屏气方法,并禁食8h,禁水6h。采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诊断系统进行,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扫描线圈选择体线圈,于剑突下定位,应用呼吸触发及指脉功能[2]。扫描范围:从隔肌顶至肝下角下方,先做肝脏MRI平扫,随后做动态增强扫描。

平扫序列:冠状位TSE T2WI,横断位T1WI,T2WI(TSE T2WI),edual-FFE-BH,DWI,层厚6mm,间距1mm。

动态增强扫描:THRIVE序列,参数如下:层厚:3mm;间距:0mm;视野:40mm×30mm;TR:shortest;NEX:0.5-0.75;矩阵:192×256。造影剂:钆喷酸葡甲胺,注射速度2.5mL/s,剂量0.2 mL/kg,扫描获得动脉期(18s)、门脉期(55s)及延迟期(90s,3min)图像。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处理,并做MPR及三维重建处理,分析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及各期信号特点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对比两者的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小与分布情况

肝细胞癌组左叶有19例(38.0),右叶31例(62.0%),肝包膜下10例(20.0%);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组左叶有18例(36.0),右叶32例(64.0%),肝包膜下26例(52.0%)。

两组患者多发生在肝右叶,但是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出现在肝包膜下的比例明显比肝细胞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患者的平均直径为(3.4±1.5)cm,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平均直径为(3.6±1.3)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影像学特征情况

平扫:肝细胞癌患者的T1略低,T2略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存在长T1、长T2坏死区及短T1、混杂T2出血信号。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T1略低,T2略高信号,中心可见长T1、长T2星芒状结构。

强化:肝细胞癌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信号下降迅速,病灶周围可见假包膜结构,延迟期可见明显低信号,整体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也可见快进快出强化,中心星芒状结构和延迟期强化。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中心癖痕比肝细胞癌组高,但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比肝细胞癌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实验室检查提示肝细胞癌患者的AFP存在明显升高,患者3/4的血供源自门静脉,其余源自肝固有动脉。而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多数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超过400μg/L[3]。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临床比较少见,属于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在病理检查表现方面,病灶中央星芒状癖痕,其边界清晰、呈黄褐色或浅棕色的质地坚硬肿块,多位于肝脏包膜下,内为慢血流血窦和纤维结缔组织。

MRI检查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以及多参数的优势,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且对患者无辐射损伤[4]。本次研究中,给予肝细胞癌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强化,结果发现平扫信号特点相似,但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有更多的患者发生在肝包膜下,而伴门静脉癌栓与肝硬化比例明显比肝细胞癌组低。说明MRI平扫及强化后,可明确分辨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肝癌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与强化后,可得到不同的特征,诊断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朱峰,张火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38-140.

[2]刘灿华,孔凤贝,王晓萍等.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脏多发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诊断中的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7):840-843.

[3]宋学文,肖红,陈小余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MRI和CT表现[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3,3(1):15-19.

[4]吴燕京,张月宁,李鹏等.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95-98.

论文作者:周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论文_周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