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中利妥昔单抗的作用论文_刘庆涛

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中利妥昔单抗的作用论文_刘庆涛

(江苏省徐州电力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7)

【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中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患者3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D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ED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核磁病灶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核磁病灶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于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残疾程度,且对于预防病情复发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EDSS评分;核磁病灶数

【中图分类号】R7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125-02

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视神经脊髓炎的一种类型,该疾病与视神经脊髓炎发病机制相似,但患者临床上无典型症状,与视神经脊髓炎诊断不完全相符,仅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判断特异性抗体阳性来对其进行诊断,且临床诊疗存在较大难度[1]。本文特选择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患者,施以利妥昔单抗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30例2013年6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6,最大为54岁,平均年龄(36.93±4.31)岁,病程最短为3,最长为29年,平均病程(6.51±1.75)年,其中3例患者为脑干空间限定型,所占比例为20.00%,12例患者为常脊髓病变型,所占比例为80.00%;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7,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37.84±4.12)岁,病程最短为4,最长为30年,平均病程(6.93±1.52)年,其中4例患者为脑干空间限定型,所占比例为26.67%,11例患者为常脊髓病变型,所占比例为73.3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由上海罗氏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30207)治疗,急性期给予静脉滴注,500mg/次,1次/d,50mg/h持续泵入。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扩展残疾量表(EDSS)评分,评估患者残疾程度,并统计核磁病灶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EDSS评分为(3.50±1.00)分,治疗后EDSS评分为(2.50±1.75)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2,P=0.01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EDSS评分为(3.50±1.75)分,治疗后EDSS评分为(2.00±0.75)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4,P=0.000)。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8,P=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核磁病灶数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核磁病灶数为(2.97±1.83)个,治疗后核磁病灶数为(2.00±1.00)个,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3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核磁病灶数为(2.92±1.88)个,治疗后核磁病灶数为(1.43±0.86)个,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0.010)。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4,P=0.007)。

3.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自身体液免疫机制和免疫B细胞与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B淋巴细胞中的CD20+细胞,是导致该类患者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2]。对CD20+细胞进行选择性清除,对于改善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来说非常关键。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对CD20+细胞具有针对性的单克隆嵌合抗体,由人类抗CD20抗体的恒定区和从鼠类对应物IDEC2B8中分离出的可变区组成,可对CD20+细胞进行选择性清除,且不会对B淋巴细胞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临床上已经有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有确切疗效[3]。但是对于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疗效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故此次研究中,特选择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对其实施利妥昔单抗治疗,并与单纯采用基础疗法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后EDSS评分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4],提示利妥昔单抗治疗有确切效果,有助于缓解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残疾程度。另外,通过此次研究还可以观察到,观察组经治疗后核磁病灶数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利妥昔单抗治疗还可以降低复发率,提示应及临床上疾病确诊后早应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总的来说,利妥昔单抗应用于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残疾程度,且对于预防病情复发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月彩,檀国军,王程晓,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J].临床荟萃,2016,31(10):1155-1160.

[2]张隽,陈海,康海娟,等.利妥昔单抗治疗5例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4):235-239.

[3]张春涛,张美妮.利妥昔单抗在视神经脊髓炎及其谱系疾病中作用的探讨[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5(6):416-419.

[4]黄华生,高玉娟,韦仕荣,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缓解期修饰治疗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4):293-298.

论文作者:刘庆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中利妥昔单抗的作用论文_刘庆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