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少年儿童非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

加强对少年儿童非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

加强对少年儿童非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廖爱武

(重庆市荣昌区昌州石河中心小学 重庆荣昌 402473)

本文从家庭教育上,父母如何加强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智力与非智力的关系就是“才”与“德”的关系。“才”与“德”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可割裂,不能偏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离开“德”“才”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偏废了;没有“才”“德”就成为空洞的东西,显得苍白无力。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孩子成才,即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品学兼优的真正人才。

然而,现代家庭中,由于多数孩子是“独苗”,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这种重“才”轻“德”的做法,往往顾此失彼,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令家人追悔莫及。《重庆日报》刊登的《沉痛的爱》(一位母亲的忏悔)就是一例。这位奉献了全部爱心的母亲,确实把孩子培养成为了一颗引人注目的钢琴之星。但是,她怎么也没有料到,上大学的孩子竟会因为班上改选班长落选,而感到人生受到挫折,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去卧轨自杀了。孩子的母亲这时才醒悟到:“在智力开发上,对孩子问心无愧,而在对儿子的品行道德上,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却让自己悔恨交加。”从这位母亲的忏悔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孩子的智力教育和非智力心理素质的教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二者缺一不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只要各科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至于怎么做人,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长大了就很难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心胸宽阔的、吃苦耐劳的、勇敢坚强的人。《法制日报》刊登一则消息:一个年满18岁的张某某,高考差7分落榜后自暴自弃,染上赌博,在向父母索要二千多元钱还赌债遭到拒绝后,竟丧心病狂地残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张某某难道是迈出学校这片净土,才身染恶习、心理变态成为杀人犯的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诫家长们: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孩子的智力开发,一手抓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独生子女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教育,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要教给孩子抵抗挫折的方法,并适时地、深入细致地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凡事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也不要稍遇不快就意志消沉。二是增强孩子的挫折意识,让孩子明白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沉与浮、升与降、成与败、得与失总是在所难免的。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心理素质,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和中外名人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故事。诸如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和中国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等。用这些体现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战天斗地、奋发图强、英勇不屈的崇高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物故事,来激励孩子的斗志,武装孩子的头脑。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往方面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去排除。

第二,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从现实情况看,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上的脆弱、任性、过份自尊,经不起挫折的弱点。家长由于给孩子过多的关心和保护,唯恐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于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便茫茫然不知所措,进而出现消极的、被动的、甚至攻击性的过激行为。鉴于此,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溺爱。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赋予孩子健全的人格。自立,是孩子拥有的良好人格。家长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就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自立意识、生存本领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原以为,我们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是对孩子尽了责任。殊不知,孩子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弱。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对孩子的爱实际上只停留在“养”的阶段,没有完全尽到“教”和“育”的责任,内心深感愧疚。一个人如果从小不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良好的人格品质,长大了就会被社会淘汰。

青樱在转入帘幕之前望了她一眼,亦不觉叹然,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轻柔得如同一团薄雾轻云,连伤心亦是,美到让人不忍移目。

取空白辅料适量,置于100 mL量瓶中,采用上述样品专属性试验方法,对空白辅料用强光照射、高温、酸水解、碱水解和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处理后的样品取续滤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以研究辅料是否干扰样品有关物质的检查。

第三,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从目前的情况看,已有不少家长比较注重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他们在意识上依然比较淡薄,创造力的培养远不如电子琴,美术和书法的学习那样深入人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发明创造很神秘,是科学家的事,不敢涉足。因而,很多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忽视孩子的好奇心,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处于萌芽阶段就自生自灭了。我认为,家长应增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信心,重视孩子的认知能力,保护和启动孩子的创造力。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多想、多问、多动手。孩子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长大成人后能创造性地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家教工作力求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德才皆备。

或许这是我的优点,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或许这是我的缺点,凡事都太喜欢较真儿。就像这件事,本来我是没必要去想假牙掉进我肚子里的时候,蒋利学在干什么,但我还是想了,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去想。

标签:;  ;  ;  ;  ;  ;  ;  ;  ;  

加强对少年儿童非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