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创作”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徐芳 吴艾怡

论“自由创作”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徐芳 吴艾怡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全方位、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由创作”可以发挥学前美术儿童的自发行为,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通过研究,首先要客观正确地对待学前美术儿童自发的绘画行为,在其绘画创作时不干扰其绘画方式,尊重并认同“自我表达”的体现。其次,学会“倾听”学前儿童内心的想法,对其想法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绘画氛围是创作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自由创作;学前美术;美术教育;重要作用

一、学前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观念中,对于学前美术教育,我们没能给出相应的重视。父母不重视学前美术教学,认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过早接触绘画不利于其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对客观事物的审美培养。学校老师也不是很重视绘画,认为其并非必修内容,观念上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绘画材料局限,普遍只是给学前儿童课本表面的知识。通过长期实验我们认识到,学前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应得到家长学校老师的重视,因为这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通过不断的自发绘画而不断提高,往往他们的语言表达都会体现在画面上。

在教学方式上比较单一化,大多数采用“老师讲述、示范,让学前儿童进行模仿,然后老师评论”的教学步骤,这种教学方式太过于重视模仿,而忽略了创作。老师的讲述,学前儿童模仿已经渗入到他们绘画当中,剥夺了其创作的构想,他们朝着学校设定的方向发展毫无想象而言。美术培训机构注重于孩子们的绘画成果和画面效果,使孩子们思维禁锢,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正确认识学前美术教育中的“自由创作”

学前美术自发绘画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体现着学前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直接的表达自我的绘画方式。但有些家长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会有想法,也不会把想法表达在画面上,对于这种家长的不重视、不支持,我们应该采用亲子互动类型的游戏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绘画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通过大自然中的美景,开拓孩子的视野,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孩子有更多的想法,开发其智力。让其对绘画充满自信,得到满足。因此学校、家庭都应正确认识他们自发绘画活动。台湾学者高陈宏芸、汪慧玲指出,对于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阶段的学前儿童而言,听读一些有关绘画的绘本故事书能够吸收新鲜资讯,从而达到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1]。听读的绘本多了,则会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从而有思维的绘画创作。

1.尊重学前美术创作的“自我表达”

在面对学前的绘画创作时,一方面尊重其“自我表达”的体现,即使学前儿童绘画的毫无章法,但在他们看来都有其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在里面。因为,学前儿童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的表达自己的画面,而这时绘画往往是他们直接宣泄情绪的工具。所以,老师和家长不必担心他们的绘画,也不应过多的干涉,有时只需要在他们绘画时提供一些画具,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自由绘画中找到自由绘画的乐趣和满足。

2.营造氛围 ,自由创作

在学前这一阶段,绘画创作氛围对他们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绘画氛围,能够激起学前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使其开发智力,而产生不一样的画面。良好的氛围不仅能够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团结能力,尽快融入大环境,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上更加注重团队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自由创作”对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

1.“自由创作”对学前想象力的作用

自由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是开发学龄前期想象力的手段。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自由创作”是发挥他们想象力的前提。在美术课堂中,教师提供绘画中所需要的材料及绘画主题。由一个主题启发学前想象力的发展,以及联想到更多有关主题所联想到的事物。不干涉学前儿童的绘画过程,个人发挥想象力。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科学文明的源泉”[2]。 所以不干涉学前儿童绘画的过程,让其学会生存,学会自己去完成一副绘画创作,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情感。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看画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起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3]。

“自由创作”使学前儿童大胆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拓展思维方式。例如:在一节画“马”的这堂课中,老师给出一个动物“马”的主题,让学前儿童开发想象力联想马的样子。这时他们想法都不一样,有的是高高站立的马,有的是在草原奔跑的马,有的是在草棚里吃草的马,有的是睡觉的马等等。每一个学前儿童所想像的马千奇百怪、形态各异。从他们所表达的不同样子的马能够体现出学龄前期每个思维方式的不同,情感不同。所以说生理学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左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这一时期的右大脑发展较快,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的大脑中成天充满着各种想象,特别喜欢幻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幻时期”[4]。这时期重视学前美术教育特别是用绘画创作的方式让其右大脑得到充分开发,这不仅符合学前美术智力开发的需要而且还抓住了形象思维开发。从而使学前儿童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

绘本也是一种启发学前想象力的途径之一。有一绘本《落叶飘飘》上面图画的叶子各种各样,而且将其拟人化。而这时学前儿童看后大吃一惊,他们想树叶怎么还有手,还有腿,怎么还可以像人一样行走呢?有的还会联想到其它叶子的各种形态。因此“自由创作”发挥了其想象力的作用。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便有自主意识的发挥想象力,使其绘画创作随着想象力增强而不断提高。

2.“自由创作”对学前兴趣培养的作用

怎样培养学龄前期的兴趣呢?在授课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问、对话、反问、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让他们使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绘画创作,不对其材料、工具进行限制,而且还要大胆鼓励进行绘画创新,还提倡各种实物材料来进行表现,如用色纸,花纹纸,瓦楞纸,布料,废旧物,海绵纸等等一系列实物材料来表现绘画创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画面,而且还会提高在课堂的创作的激情,从而达到对事物兴趣的培养。

兴趣培养在课堂上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绘画兴趣的培养,只注意技法上的灌输和模仿,那么这一节绘画创作则是失败的,绘画就成了机械的运动,反而对培养兴趣起反作用。想画是基础、爱画是动力、乐画是兴趣,让自己的画面充满想象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小画家,尽情的发挥绘画创作所带来的乐趣。

结语

“自由创作”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追求,这种人类特有的能力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绘画作为学前美术教育感知世界抒发自我表达情感,在美术教学中自我创作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画,从而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及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陈宏芸、汪慧玲.绘本和幼儿情绪学习之相关研究[D].河北:全国硕博论文库,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1.

[4]孙久荣.脑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8.

论文作者:徐芳 吴艾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论“自由创作”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徐芳 吴艾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