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马冰霞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马冰霞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广州 510220)

【摘要】目的:胺碘酮注射过程中渗漏导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产生静脉炎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因注射胺碘酮渗漏后引发静脉炎的患者1例,给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36小时护理结束之后,患者静脉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胺碘酮采用留置针注射引起的静脉炎经护理后恢复程度与患者留置针时间长短有关,留置针时间越长,静脉炎恢复程度越低。积极护理措施的应用,可缓解部分静脉炎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护理;静脉炎;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12-02

长期住院需经常补液注射的患者一般入院时都会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日后输液方便[1]。ICU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一般都需要药物治疗心率失常,我院针对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常采用注射胺碘酮治疗。为研究胺碘酮注射过程中留置针时间问题引发的静脉炎的情况,以及针对静脉炎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如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余镇坤,男,74岁,诊断:(1)双肺肺炎;(2)三尖瓣中重度返流房颤并快速心室率心功能三级;(3)老年性瓣膜病二尖瓣中度返流。因腹痛发热一天于2018年5月18日凌晨两点入我院进行治疗,并于当天行胆囊切除术后入我科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二进一步治疗。于6月13日,患者因胸闷气促再次转入我科,转入查体:T 37.4C,P 125次/分,R 32次/分,Bp 132/82mmHg,SP0 296%(鼻导管吸氧3L/min)。神志清,精神倦怠,呼吸急促,自诉有胸闷,气促,入睡困难,查体部分合作,问答尚切题,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钝,心率125bpm,律不齐,第二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2018年6月13日入科时,患者全身轻度浮肿,双上肢见红斑,轻度红肿和脱屑。患者心律130~180次/分,医嘱予胺碘酮300mg+5%GS44ml微泵泵入,10ml/h持续泵入,6月17日,患者右前臂浅静脉输液处皮肤见10cm×7cm红肿,伴有发热疼痛症状。 立即报告医生并停止胺碘酮泵入,重新留置一浅静脉。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外渗部位。之后转入外二继续治疗时用喜辽妥外涂后,呋喃西林外敷,严密观察皮肤情况,6月20日皮肤情况好转,于6月21日B超引导下在患者左上肢留置一PICC导管,之后继续跟踪随访,皮肤恢复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引起胺碘酮外渗的原因:

1.2.1胺碘酮的PH值偏酸性,对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渗出,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静脉外渗可致皮肤坏死。

1.2.2静脉血管是否发生痉挛,血管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1.2.3多次穿刺的损伤是导致外渗的主要原因,如患者烦躁不配合而刺穿血管,或由于固定不完善而脱出血管等。

1.3 护理措施

1.3.1胺碘酮外渗后的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注射,回抽药液。在给患者注射过程中一旦出现红肿或者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回抽药液,并用生理盐水静滴,有利于稀释血药浓度。(2)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管路通畅。患者持续泵入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在短时间内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3)及时用药物进行封闭。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由肿痛或肿胀区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外渗范围,环形封闭,48小时内间断局部封闭。(4)药物湿敷用呋喃西林或者50%的硫酸镁溶液浸湿于纺布进行外敷,每4~6小时更换一次,持续湿敷。(5)用马铃薯进行外敷,将马铃薯洗干净,切成薄片,敷于外渗出,每1~2小时进行更换。

1.3.2防治静脉炎的护理方法 (1)注射液配置:根据医嘱正确配置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配置过程中时间过久或注射液使用生理盐水均易引发静脉炎,应在配置过程中注意避免。(2)注射护理:放置留置针过程中,做好手卫生,手消毒,穿刺部位消毒和操作过程中时刻保持严格无菌观念。穿刺要待消毒液挥发干净后执行,以免因酒精或者碘伏进入血管加重静脉炎症状。(3)输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引发患者不适感,同时输液过快也易引发静脉炎或者加重静脉炎症状。(4)静脉炎护理:对静脉炎患者出现红肿部位取出静脉留置针,用45℃热水袋放置于红肿部位,热敷15分钟,也可以将土豆切片,敷于静脉炎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土豆片[2]。(5)静脉炎处护理: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土豆片热敷无效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可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外用类肝素软膏[3]。(6)一般护理:对卧床病人经常翻身拍背,吸痰,防止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4 评价指标

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指标采用三度分级法。一度:穿刺部位红肿,疼痛,但静脉未发现条索状改变,未出现硬结改变。二度:穿刺部位红肿,疼痛,静脉开始发现条索状改变,但未出现硬结改变。三度:穿刺部位红肿,疼痛,静脉开始发现条索状改变并出现硬结改变。

2.结果

经过36小时护理结束之后,患者静脉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讨论

静脉炎又称为血栓性静脉炎,是发生于血管的无菌性炎症,该炎症的发生大多由于高浓度的药物刺激引起,也可因为长期留置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在血管破坏部位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在留置针处存留,长此以往,导致此处形成静脉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症。

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由于静脉刺激,患者经常性出现炎症处红肿热痛症状,应该积极采取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若一般物理护理症状难以缓解者可以服用药物。胺碘酮注射过程中渗漏,引发患者严重的静脉炎症时,应该更换注射部位,对于心率失常较轻的患者,可暂时停药。

此次对1例胺碘酮渗漏导致严重静脉炎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现护理恢复情况与留置针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留置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症越难以恢复或好转。

综上所述: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更换留置针,有利于患者静脉炎的恢复和好转。

【参考文献】

[1]张晓,刘燕子,金红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10(37):332-333.

[2]梁燕.胺碘酮注射液引发静脉炎的预防护理[J].临床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12,35(8):140-141.

[3]郑春风,许玉娟.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可达龙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52-253.

[4]蒙凯凤,陈伟梅,谭治双,等.施肤宁联合硫酸镁外敷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88-1790.

论文作者:马冰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马冰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