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集团纵向整合研究_纵向一体化论文

饭店集团纵向一体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纵向论文,饭店论文,集团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饭店集团化运作是饭店业经营管理的较高级形式,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来看,饭店集团化运作多采用横向一体化整合。较少采用纵向一体化整合,本文尝试性的对饭店集团化进程中纵向一体化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目的在于探索饭店集团化进程中的最佳模式与普遍规律,以期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服务于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饭店业市场。

一、饭店集团化与纵向一体化内涵

从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注: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Coase 1937)开创,之后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O.E.)、阿尔钦(Alchain,A)、德姆塞茨(Demsetz,H.)克莱因(Klein,B)、格罗茨蔓(Grossman,J.S.)、哈特(Hart,o.)、以及穆尔(Moore,J.)等学者在科斯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与展开。企业是一种和约的安排理论由张五常提出。)—视角来看饭店,则饭店自然为一企业。按科斯原理,“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注:R·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参见《企业、市场和法律》第4页。三联书店,1990年5月。)因此,企业与市场是现代经济组织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制度安排)。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组织管理费用也随之递增。作为现代企业,在理性人假设条件下,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既能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又能减少组织费用的制度创新——企业集团便应运而生。企业集团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交易的制度安排,它既不同于作为自由市场交易制度安排的市场,又不同于作为市场替代物的企业的制度安排。

1.饭店集团是一项有助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的制度安排

从饭店产品的供给方考察,单体饭店企业选择集团化道路的内生力量之一,就是为了减少随产业分工扩大进程中递增的市场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产业分工的扩大。分工扩大与细化的同时又创造了产业内企业的潜在获利机会与就业机会。从科斯企业性质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以价格机制为协调手段的市场和以企业家权威机制为协调手段的企业,两者都是协调分工体系与配置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劳动分工与资源配置视角来研究产业中企业形态的变迁。“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阿林·杨指出:“劳动分工在它最重要的现代形式上等同于迂回生产的经济。”劳动分工既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劳动分工又能拓展市场,这样便建立了劳动分工与市场的关系,人称斯密·杨定理。所以旅游产业内企业的分工程度受到旅游市场范围的限制,同时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大众旅游的兴起,也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业的市场范围,从而对旅游产业内企业的分工带来重要影响,使分工进一步扩大与细化。旅游产业内的企业是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服务的,分工的扩大与细化导致企业间交易频率的增加。在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间的交易既有生产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又有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的交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双方为获得更多优势,彼此需付出大量搜寻信息费用、谈判签约与执行契约费用、监督费用与违约费用等市场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现代企业一般遵循规模经济与节约费用(生产费用与交易费用)原则组织生产,然而在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企业里,企业“越大越好”的价值标准已受到伴随规模扩张而递增的组织费用的挑战。单体饭店企业的发展呼唤制度的创新,由有组织的市场对自由交易市场的替代,较好的解决了单体企业规模扩张同时组织费用的递增,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就是饭店集团。这是在市场与企业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半市场、半企业性质的组织形态或者说制度安排。饭店集团的出现是克服市场交易费用过高的市场失灵与组织费用过高的一体化组织失灵情况下而产生的制度安排。

饭店集团的形成一般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管理合同、特许权转让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形成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与松散层企业,但并不意味着饭店集团必须由这四类层次企业构成。我们可以构建出包括饭店集团在内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集团的模型(如图1)。饭店集团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可以由图中很清晰的反映出来,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与松散层企业之间可以是图中两个外围圈之间的交易,即市场交易与管理合同交易,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以参股方式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但是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必须有以控股或投资方式进行的集团内产权交易活动。这样把饭店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则在集团内这四种交易活动必须存在核心企业能控制紧密层企业的生产和(或)销售的能力,从而构成现代意义上的饭店集团。

图1 集团的模型(注:该集团模型的构建是对[美]迈克尔·迪屈奇,“公司的模型”的进一步深入与展开。关于原模型的详细论述请参见[美]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第43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2.纵向一体化制度安排是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般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纵向关系,包括生产技术的连续性、原材料供应或中间产品的供应和购买(如采矿厂——炼钢厂——轧钢厂)、销售关系的联结。社会分工的发展,产业内分工的演进,导致分工越来越细,从而使企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进而保持了旅游产业内饭店企业与旅行社企业市场交易关系的连续性,即上游企业通过市场交易把产品转移到下游企业。当然,这种专业化的结果,还可以另一种方式——采取行政组织方式替代市场交易——内部化到企业的内部,这被称为一体化组织。于是出现了企业生产专业化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上表现为科斯原理与斯密定理的对立。”(注: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第187页,三联书店,1994年8月。)斯密认为不同职能操作的分离可以提高效率从而给出了斯密定理,而科斯认为不同的职能操作整和到一起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效率,从而给出了科斯原理。分工与整合矛盾的动态调整过程,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张(如图2)。从模型中可以反应出规模的两个生长维度:生产规模与职能操作数量。企业规模在专业化与一体化调整中扩张,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庞大的组织费用。纵向企业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在保留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进行有组织的市场协调,而不是像一体化组织对职能操作的企业内部化,也不像单体专业化组织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还原到现实中来,饭店与旅行社之间有组织的市场交易形态就是两者之间的纵向一体化,既是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的协作,又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费用的产物。这样“既保持了市场交易的效率,又能约束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注:转引自张富春,《企业集团组织导论》第7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换句话说,“纵向企业集团组织,一方面保持了双方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从而维持了双方的市场交易性质;另一方面又能通过组织的协调有效的约束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注:关于垂直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动态博弈模型的详细论述请参见陶向京等,“垂直企业集团形成动因的博弈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月。)

图2 专业化与一体化影响下的企业规模

二、饭店与旅行社纵向一体化滞后的现状分析

饭店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前商业性饭店时期、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与饭店集团化时期。饭店集团的成长与成熟一般被认为在20世纪50~70年代(戴斌,1998)。饭店集团的雏形出现于19世纪以前存在于铁路沿线的饭店联号,主要是铁路公司在经营旅客运输业务过程中,发现餐饮、住宿存在需求与利润空间而进入饭店业。商业饭店发展后期向饭店集团过渡的过程中,曾采用过带有纵向一体化色彩的整合,如假日集团在1970年买下“大陆之旅汽车旅行公司”,但因利润下降又于1979年出售了“大陆之旅汽车旅行公司”。但期间的横向一体化经营到1982年已经在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15家假日饭店。从假日集团历程中,可以明显的反映出饭店对旅行社的整合滞后于饭店之间的横向整合,理论上其原因大致如下:

1.旅行社技术与资产专用化程度不高

关于企业的理论研究张五常从企业的和约性质角度研究了和约的本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对科斯原理做了改进,张五常指出和约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进行资产转让的形式。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企业本身是一种和约形式,能增加收益并降低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是威廉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他以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度三个要素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相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而言,旅行社技术程度不高,资产不大,且不像工业企业那样一旦形成专用资产,就很难再被转移配置使用,或者再配置,旅行社资产专用性程度不高,其进入与退出壁垒都远远低于一般工业企业,已形成的专用资产容易被转移或配置使用,从而使与之有契约交易的双方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所以较难形成具有彼此间稳定交易关系的纵向一体化企业集团。

2.旅行社产品进入饭店企业深加工附加价值不大

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框架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的切入点,在理性人假设条件下,经济组织(包括个人、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导向。附加价值体现为收益与成本的差额。我们以Cm表示企业组织某一活动的市场交易成本;Cf表示组织某活动的管理成本或内部交易成本;Bm表示市场交易总收入与总成本(生产、销售与交易成本)之差;Bf表示在企业内部组织某一项活动时的总收入与总成本之差,来研究企业内部分工决策。

(1)当Bm>B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为自由市场交易的总收益大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总收益,饭店在理性人假设下,将偏向于选择前者作为交易方式,保持市场交易方式。

i.若Cm>C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成本大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管理成本或内部交易成本,则饭店将倾向于选择将旅行社作为机构内部的出租,通过签定与执行合同为联结,表现为具有图1中外围两个圈层交易的企业集团,成为有组织的市场交易。

ii.若Cm<C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成本小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管理成本或内部交易成本,则饭店将倾向于选择将旅行社作为纯自由市场交易伙伴。

(2)当Bm<B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为自由市场交易的总收益小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总收益,饭店在理性人假设下,将偏向于选择后者作为交易方式,保持组织内部交易方式。

i.若Cm>C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成本大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管理成本或内部交易成本,则饭店将倾向于选择将旅行社作为机构内部利用,表现为完全一体化组织形态,将生产操作全部纳入一个企业内部,即旅行社被饭店内部化,成为饭店的一个部门。

ii.若Cm<Cf,即饭店与旅行社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成本小于饭店将旅行社纳入内部组织交易时的管理成本或内部交易成本,则饭店将倾向于选择将旅行社通过内部管理或产权为联结,表现为有组织的市场交易。

目前饭店与旅行社的关系基本上属于(1)i.类型,其本质特征为通过签定与执行合同方式形成的松散层纵向一体化饭店企业集团,而我们所说的饭店集团更主要的是(2)ii.类型。

三、饭店与旅行社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探讨

目前市场上饭店横向一体化程度较大,并有一定规模,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旅行社业内的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也是大势所趋。从而使旅行社的专业化水准有质的跃进,从这一意义上说,资产专用性也会有较大提高。旅行社进一步分工过程中分工程度与分工速率呈现递增趋势,分工的细化给供给方带来潜在的利润空间,同时给消费者带来个性化需求的进一步满足,又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消费需求与偏好会朝向长假期休闲、度假方向发展,旅行社在演进过程中为满足这一需求,专业化程度能得到不断提高,改变了目前专业化程度低的“大杂烩”的特点,从而为饭店与旅行社的纵向一体化降低壁垒。这样Bm<Bf& Cm<Cf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的饭店对旅行社的纵向整合,就有了保障。

这样,我们可构建一个既有饭店与饭店之间横向一体化,又有饭店与旅行社之间纵向一体化的混合形态的饭店集团模型。假设存在一座饭店H,它拥有资产Hc,饭店H有i个全资子饭店,资产分别记为Hi,i∈I,Hi∈HI;饭店H还参股j个饭店,资产分别记为Hj,j∈J,Hj∈HJ;同时因生产经营、战略联盟等需要,饭店H还与K个饭店企业有契约关系,k∈K。假设有一旅行社企业N,设系数为饭店企业H拥有旅行社企业N的股份,占旅行社企业N全部股份的比重,U[,1],U[,2]……U[,m]分别为其他m个企业拥有旅行社企业N的股份的比重。则可得到如下结论:

(1)当λ=1时,旅行社企业N是饭店企业H的全资子公司,即N∈I;

(2)当0.5<λ<1时,旅行社企业N是饭店企业H的绝对控股子公司,即N∈J;

(3)当0<λ≤0.5,且λ>max{u[,1],u[,2]……u[,m]},旅行社企业N是饭店企业H的相对控股子公司,即N∈J;

(4)当0<λ≤0.5,且λ<max{u[,1],u[,2]……u[,m]},旅行社企业N是饭店企业H的参股子公司,即N∈J;

(5)当λ=0时,但旅行社企业N与饭店H之间签有协作经营契约时,旅行社企业是饭店企业H的关联公司,N∈K;

(6)当λ=0时,但旅行社企业N与饭店H之间没有任何协作经营契约时,旅行社企业N与饭店企业H是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N∈M。

综上所述,以饭店企业H为核心企业的饭店集团F(H)IUJUK。

标签:;  ;  

饭店集团纵向整合研究_纵向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