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协会向商业银行转型研讨会综述_农业银行论文

第一届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协会向商业银行转型研讨会综述_农业银行论文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研究会首次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银行论文,商业银行论文,首次论文,研究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研究会首次研讨会于1996年10月8日至11日在贵阳市举行。湖南、贵州、广西、重庆等十二个省、市农行和农行天津管理干部学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遵照年初商定的议题及总行史纪良行长关于三个重点调研课题的指示,开展了学术交流和讨论。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界定

代表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既有一般商业银行的共性,又有它特殊的一面,这是由它根植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块土壤,并且为国家所拥有的这一特点所决定的。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点。从法律意义上说,国有商业银行是与其他工商企业无异的国有金融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独立法人。但是,由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和我国银行的传统使命,国有商业银行还兼有部分宏观调控职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又由于它是国有独资,所以它必须听命于政府,按国家的意图行事,在依法经营之外,还必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尤其是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的区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主要指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所有者不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外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为私有,或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联合共有。2、产权形式不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企业,外国大一些的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3、服务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和集体经济主体,这些主体本质上为国家所有,与银行是“同父”的“兄弟”关系;而国外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私有企业和个人,相互之间没有“共通”的利益关系。4、收益分配体现的关系不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分配,要按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员工)三者利益的原则处理,银行负有为国家创造利润的任务;国外商业银行为股东(私人)所有,银行主要为股东创造利润服务。5、行为目标不同。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多重非经济因素(如国家政策、计划、社会稳定等),从而还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标。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区别。国内其他商业银行虽然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但它们不是国家独资企业,而是股份制企业,有的还有个人股,因而在经营范围、经营目标、资金管理方式、自有资本金比率以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均较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且,经营机制也较为灵活,更接近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

二、关于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条件分析

代表们通过分析、比较,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农业银行商业化落后于工、中、建行的商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段农业银行既要代理发展银行的义务,又要管理农村信用社,任务繁重、精力分散;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农业银行既是改革的动力,又是改革的对象,从上至下忙于“一分二脱”,没有也不可能专抓自身的商业化。代表们认为,落后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会“挨打”,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代表们建议全行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尽快赶上兄弟行。

(二)农业银行商业化需要一个过渡阶段。究其原因,一是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与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其属性是根本不同的。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才能使两种不同银行的属性在这里通过“斗争”、“磨合”,实现过渡。二是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一个过渡阶段,以利采取“渐变”的方式,实现稳妥的转变,减少改革中的“阵痛”,防止引发出大的经济波动和社会震动。三是农业银行商业化的内、外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从内部来看,转变干部职工的旧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和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新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需要一个过程;消化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信贷资产包袱,改变“三防一保”的严峻形势,建立以比例管理为核心的自控体系,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中心的风险防范体系,以相互制约、防错防弊为基本要求的清算保障体系,以资金、成本、利润三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财力分析体系,以计划部门为枢纽的营运体系,需要一个过程;调整机构、网点,解决人员包袱过重,内部机制不活,“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广泛存在等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改善各行经营条件,实现相对平衡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也需要一个过程,等等。从外部来看,农业和农村还相对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行政干预时有发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制约着农业银行商业化进程。特别是中央银行调控手段和方法还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行政直接干预的方式方法,利率也未实现市场化,这就意味着资金商品化和银行商业化大半成为画饼。而要改变这一状况,无疑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一分二脱”为农业银行商业化创造了“机遇”。代表们认为,当前农发行机构下伸,农村信用社“脱钩”,直接影响着农业银行近期利益,如业务地盘缩小,资金缺口扩大,市场份额下降,财务收入减少,地位、作用发生变化等。但是,也有积极的“机遇”的一面。首先,农业银行可以专心致志地办商业银行。其次,农村金融分工的明确化,将使农业银行减轻“支农”义务,少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其三,针对农业银行在这次改革中的利益损失,国家已许诺给农业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农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政策发展自身业务。其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还包括整顿金融秩序的内容,这有利于农业银行摆脱不平等竞争的困扰。其五,农业银行商业化的落后,同业竞争的加剧,从反面来说,将迫使农业银行奋起直追,加快商业化的进程。

三、关于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目标、战略、措施

代表们认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转轨”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转轨的“目标”应是分阶段的。但是,最终目标应是建成一个各方面都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银行。这样才有利于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平等竞争。

根据最终目标,代表们在研讨转轨战略时,一些同志提出应把产权改革作为根本性战略来抓。因为,“产权主体虚置,约束乏力”,是当前国有企业诸多弊病中带根本性的问题,银行也是如此。如不解决这一问题,其它改革措施的作用将受到严重削弱。具体设想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产权多元化和明晰化,即除国有股外,还吸收地方、企业、个人股,但国有股要占控股地位;或将目前的一级法人改为逐级控股的母、子公司制。与此同时,应建立规范的股份公司组织体系及运作机制。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股份化改革虽然在理论上能成立,但在实际上,起码近期内是不可能的,缺乏可操作性。首先,《商业银行法》已明确规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性质,在短期内法律不可能修订,因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国家掌握的金融调控工具不能削弱。其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未取得真正成功的经验,已经建立的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制企业,大多数扭曲、变形,“换汤不换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步其后尘,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会增添新的麻烦。再次,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亏损严重,在这种状况下谁又会真正愿意向它投资呢?所以,当务之急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扭亏增盈,改革的重点是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下功夫,而不宜在根本制度上动手脚。

通过争论,多数同志赞同第二种意见,并把转轨的战略指导思想表述为以下四句话,即“以改革促发展,以内促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以改革促发展”是事物的内在必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因此,一切不利于业务发展的“改革”应“停步”;反过来,也只有通过改革,农行才能发展自己,才能“转轨”。

“以内促外”,是指主要(侧重于)通过抓内部改革,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与此同时促使外部环境、条件改善,最终达到建立完整的、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的。

“分类指导”是指基于农行机构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分支机构情况千差万别这一事实,对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城市行、农村行),不同层次(省、市、地、县行及营业所)的分支机构提出不同要求和目标,以作为考核依据。总行在对它们的具体政策上不要一刀切,要有高有低,有紧有弛,有予有取。

“整体推进”的含义是,虽然各地情况不同,转轨快慢有别,但目标应该一致,即各地农行分支机构在业务品种、业务量、利润额上可能各不相同,但全行、全系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基本的规章制度、业务的质量应该是统一的,差别不大的,其要求也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全行从整体上“转轨”,才能体现农行作为一级法人的整体形象。

为尽快实现“转轨”,针对现行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先抓好员工的思想“转轨”。有关转轨的宣传虽然已不少,但据调查表明,基层行、特别是营业所的广大职工对此并不热心,也没有多大兴趣,即使是地市以上分支机构,仍然多数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中仍然我行我素,原地踏步。这表明长期以来“政策性银行”和计划经济下“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人的观念不变,改革便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必须在全行掀起有关“转轨”的大讨论,人人出谋献策,“从我做起”;要引导广大员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参与意识,真正把转轨的要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行动。

(2)逐步解决巨额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基本原则是:弄清原因,分别处理。对属于国家政策失误或行政干预造成的,应由国家批准核销;对应由企业负责的,应区别情况,“一户一策”采取各种办法盘活、清收;对破产企业,“死亡绝户”以及其他烂帐、坏帐造成的损失,应给予核销,现有风险基金不足抵偿,应允许从信贷基金中冲销,或从上交利、税中扣减。

有的同志提出成立债务托管公司接管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设想。即银行以“折价”将有关债务“卖给”托管公司,由托管公司全权处理。这个托管公司应具极大的权威性,由当地政府出面组建,其资本金由财政、银行、企业各负责一点,另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

(3)在遵守《商业银行法》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功能多样化。当前重点是发展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以及金融租赁、典当、保管、代理等。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负债低成本化和收入渠道多样化。

(4)全面推行等级行管理,重点搞活县支行。县支行是全行的工作落脚点,其业务量占全行大半。因此,上级行应重点研究县支行的改革发展问题,并通过对县支行实行等级管理,促其由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与此同时,对营业所也应实行等级管理,改变目前营业所无权、无责、无压力、无活力的状况,强化其功能。

(5)继续调整、优化网点机构。通过撤、并、迁、建,逐步消灭亏损网点;对贫困地区的不具备建立商业银行的县,建议总行向有关方面反映,争取只设一家政策性银行,或保留一家商业银行,究竟保留哪家,可协商解决。

(6)采取实际措施,解决“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具体问题。有的代表指出,“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际上是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本质上是利益分配和调节问题。鉴于银行利润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利润的多寡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劳动付出的质和量,所以,不宜采取报酬与利润简单挂钩的办法。有的同志提出借鉴财政部门的做法,建立系统内转移支付体系,以解决客观存在的地区级差收入问题。具体做法是先计算全行业务的“保本点”,低于保本点者,由总行在新增利润、规模、资金中拿出部分给予补助;同时,要测算、考核其本身工作的努力程度,以作为计算转移支付时的权数。

另一种设想是调整对省级分行的利益分配办法。即总行下达的各级指标按完成情况计分,占70%,其余占30%,并与等级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指标,以及职工工资、奖金、晋级、评聘技术职务等挂钩。省分行对下级行亦如法炮制。这样即兼顾了工作好坏,又体现了全行一级法人的体系。

(7)改革现行信贷资金管理办法,推行全面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的基本管理法则之一,其优点和必要性不必多述。但鉴于农行目前的情况和难点,作为过渡办法,可考虑将信贷资产新、老划断(以本年为“新”,上年以前为“老”),分别提出不同比例和质量要求;但要逐步使两者(新、老)合一,最终实行统一的比例管理。

(8)强化财务管理。应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功能,划分“利润责任区”。其做法是将全年财务收支和利润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处、科、股,订立责任状,超奖欠罚。另外,要重点加强对负债成本和非盈利资金占用的管理,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

(9)改革人事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一是抓领导体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对省分行以下各级行领导和中层干部,逐步推行公开平等竞争、民主选举,上级批准聘任的办法,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二是实行全员聘任、优化组合、持证上岗等制度。三是加强职工民主监督的力度,实行职代会或全体员工大会民主评定干部,对不称职者予以罢免,以真正打破“铁交椅”、“铁饭碗”,形成人人自励、个个争先的氛围。

标签:;  ;  ;  ;  ;  ;  

第一届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协会向商业银行转型研讨会综述_农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