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堂”论文_王敏

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堂”论文_王敏

王 敏 甘肃省会宁县平头川镇中心小学 730700

摘 要:兴趣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对数学课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让他们能在数学课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充实与愉悦。在课堂中,由学生去担任学习的主角,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个小学生和我们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堂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 评价语言 欲望

一、让学生想操作、爱操作。

数学活动课是孩子们都爱上的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去测量、拼凑、剪切、计算,去探索发现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初步尝到了数学家研究问题成功时的滋味,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上《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人发一张圆形小纸片,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怎样才能量出它的周长?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滚动法: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一些同学又发现还可以绕圈法,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还有的学生发现用软尺测量,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这时候我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这样做的意图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后我抛出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方法的欲望。

二、让孩子想发言、爱发言。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目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将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一章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的确如此,记得那是一节活动公开课,后面的听课老师一大片,孩子们真有点紧张,一个个面部肌肉绷得很紧。上课前我就想:即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敢表达出来。所以我临时设计了一个游戏,和孩子们互动了起来。我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现在玩一个‘过期’的游戏。”孩子们正纳闷的时候,我紧接着解释道:“‘过期’的游戏就是‘过7’的游戏,遇到含有7的或者7的倍数都要说‘过’。”哦,逗得孩子们哈哈直笑,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我们完成了游戏。这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不愿说话的也开始活跃了,原来不敢说话的也打消了顾虑,整个课堂一下子被游戏激活了。接下来的40分钟孩子们表现得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多数老师评价自己的学生很听话,是一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样说:“能够把马儿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它主动喝水。

三、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适时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研组长而又擅长讲公开课的我,毫不吝啬激励性的语言,如我常用的语言有:(1)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2)你分析问题那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3)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4)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5)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6)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教师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在美妙动听的故事中也会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上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西瓜”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八戒没有找到水,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看到这个大西瓜,八戒口水直流,他实在忍不住,没等师傅他们到来,就自己动手把西瓜分了。请你想一想,八戒会怎样分?此时,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同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也被打开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堂”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