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研究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研究

邓仁莉[1]2017年在《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教师权利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教师参与管理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不过更多的是研究参与的现状,指出参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哪些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参与管理的实施策略方面研究得还不多。本文想要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题,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从存在的现实问题中分析归纳影响教师参与管理的相关因素,2.想要尝试提出一些教师参与管理的实现策略。本课题研究时将定性与定量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等。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师参与管理的内涵和意义,然后采用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成都市XX中学教职工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古板僵化导致学校组织结构方面存在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参与管理;2.行政赋权使得学校领导专权的问题,教师很难参与管理;3.教师习惯于接受行政管理,不习惯没有行政权力的同事管理自己;4.教师有参与的热情和渴求,缺少参与的途径与方法等等。其次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参与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1.教师对参与管理的认识偏差,不敢理直气壮的参与管理;2.对参与管理的范围理解狭隘,不知道学校处处皆管理。于是本文针对参与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归纳梳理为制度与保障、管理者、参与途径范围、教师个人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与教师的大量沟通交流,结合教师们的实践情况提出相关的实现策略:1.建立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保障: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均努力完善制度法规,加强督导检查,赋权增能,构建新型政校关系;从校外到校内都加强制度保障,保障教师参与管理。2.创建有利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园文化:既要形成利于教师参与管理的氛围,也要创建学校特色管理文化,还要提升领导管理理念,有利教师参与管理。3.促进教师全面参与学校管理:着力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加强团结协作,拓宽管理空间,提升教师管理效力。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期望能系统研究中学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但是文章还存在许多不足,推行也还存在许多不易,在今后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戴永忠[2]2004年在《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既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教师专业化促使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日趋成熟,作为专业工作者,教师更加要求享有广泛的专业自主权,能够在专业领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中学教师对于学校中的事务必然也要求参与,这既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基础教育环境面临着复杂又迅速的变迁,作为“情境中”的中学教师更了解情境也更有发言权,因此现代教育管理更需要教师参与。赫伯特.西蒙(H.A.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主要表现为参与决策。在我国,传统学校管理强调校长负责,囿于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忽视了教师参与,对教师参与决策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不足。因此,本文拟对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作一些初步探讨。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是权力分享的必然结果。从学校组织决策系统结构的演变看,从集权走向分权;从层次式走向网络式;从控制型走向自主性是必然的趋势;从中学教师的发展看,教师参与决策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要求;从学校发展看;中学教师参与决策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升学校效能的呼唤。这些时代背景决定着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 中学教师参与决策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从研究的现状看,对于哪些教师应该参与决策、教师参与决策的方式、教师参与决策的质量、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与责任以及教师参与的模式等国内外都作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国内对中学教师参与决策也进行了一些的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与障碍,一是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缺乏保障机制,即政策保障和技术指导;二是缺少教师参与的自主意识。这些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中学教师参与决策呈现出非理性和消极的状态。(第二部分)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也相应地进行变革。学校管理体制的改进将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带来更好的学校。因此,学校首先应走向新型的领导管理体制,关键是校长的角色要发生转换,校长责无旁贷应当成为人本管理的启发者和集体智慧的集大成者。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现实条件,要对校长负责制进行重构与再造,分地区分阶段采用不同特色的校长负责制;此外,为调动中学教师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还应当积极构建教师参与决策的保障机制;最后,笔者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中学教师参与决策的实践,即:建立共同“愿景”,鼓励教师自我超越;重视决策参与的导入和进修,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学会授权,建立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建立良好的信息和资源网络;通过系统思考,协调参与决策的各种因素,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的学习型学校。(第叁部分)

孙立虎[3]2013年在《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的权利是教师依法享有的各种权能或利益,依法保障教师的权利是我国教育法学领域和法制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民主管理权,作为教师权利的重要一项,是教师这个职业所衍生出来的,公民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切实体现。依法保障教师的民主管理权,有利于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是依法治校的要求,是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中学教师民主管理权在践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本文选取了M省L市的部分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该市初中教师民主管理权的践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改进策略。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学民主管理权的内涵以及保障意义。界定了教师权利和民主管理权的含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依据以及保障教师民主管理权的意义。第二部分:中学教师民主管理管理权的践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此次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描述了目前我国教师民主管理权的践行现状。并且从教师对民主管理权性质的认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参与机会、民主程序、反馈机制以及教师的维权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学教师民主管理权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中学教师民主管理权践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从法律的空隙、教育行政部门责任的缺失、学校内的沉寂以及教师自身的困扰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保障中学教师民主管理权践行的对策。主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完善学校保障机制和提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素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本文通过这几部分,系统研究了中学教师民主管理权的践行问题,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熊伟荣[4]2007年在《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管理权力重心的下移,引发了校本管理的改革;校本管理的有效运行要求提高学校决策的水平和质量。高水平的学校决策倚赖于学校成员的群体智慧,自然也包含教师的参与决策。同时,面临激烈变幻的教育改革,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在民主决策方面的要求愈加强烈,因此,如何改善和建立包括全体教师在内的学校参与决策机制,便成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考察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问题,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相关管理策略,希望能为校长或其他教育行政人员指导教师参与决策,改进学校管理效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众多学科领域都可以找到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理论基础,这是本文探讨的首要问题。第一,参与决策是民主主义的理论核心;第二,参与决策体现了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思想;第叁,参与决策符合“人性”和“人的发展”的理论要求;第四,参与决策是组织内在激励的主要途径;第五,参与决策还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行为方式。此外,国内外基于“教师参与决策”的已有研究亦表明:参与决策的机会是影响教师士气及提升教师为学校服务热忱的重要因素;教师参与决策与教师的教育专业满足感二者具有正相关。笔者沿着我国学校决策体制发展的历史线索,选取金华市的部分小学作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充分了解目前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并对其问题进行了诊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总体不高;参与的现实途径不多且效果不佳;参与所需的相关技能缺乏:参与的机制有待完善;参与的民主氛围有待提高。当然,教师高水平地参与学校决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要方面有:校长的观念转变和大力支持;完善校长负责制下的学校决策体制;培育教师参与所需的热情和技能;改善参与外在的民主氛围和人际关系;以及营造学校成员彼此合作分享的组织文化。

陈晓蓉[5]2012年在《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与民主化的不断进步,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得越加复杂。同时,受到西方校本管理思想理念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学校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正面临重大转折,逐步从集权走向分权、从专制走向民主,从控制走向服务。因此,在基础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教师与学校的新型关系已经成为中学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逐步也被提上日程。本文从探究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出发,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观念、机制和体制上都存在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从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观念、机制和体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试图解决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除绪论外,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进行探讨,对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内涵、意义进行阐述后;主要从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制、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机制和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观。该部分构建了该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后面两部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笔者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活动、观念、机制和体制上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探究,根据这些实践情况提出并分析了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活动、观念、机制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针对第二部分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活动、观念、机制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规范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完善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制、健全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机制、确立科学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观。

娄元元[6]2015年在《学校发展中的教师领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校发展与变革是时代的主题,教师是学校变革的关键。近年来,教师领导的研究成为国外研究的前沿问题,人们呼吁教师承担起领导变革的责任,教师不能仅仅实施自上而下的变革,应该成为变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领导学校发展。教师的领导潜能被视为学校中尚未开发的资源,教师领导成为促进学校发展与变革的重要策略。教师领导的研究肇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教育改革,经过近叁十年的发展,教师领导的内涵不断演变,从为教师提供正式的职位,让教师成为管理者,如部门主任、生涯阶梯者等;发展到为教师提供以教学为中心的职位,发挥教师的专长,让教师承担课程开发者、员工专业发展者等角色;近年来随着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出现,人们认识到教师是重建学校文化的关键,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学校中发挥领导作用。教师领导的研究在我国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学校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领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领导的未来发展走向和促进教师领导发展的策略。本研究超越传统科层制的框架来思考教师领导,将教师领导置于学习共同体的框架下来认识,认为教师领导是指教师无论是否具有职位,超越课堂界限,在专业学习共同体内影响其他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改善和学校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教师都具有领导的潜能,都可以成为教师领导者。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教师领导具有集体性、探究性、合作性、情景性、自觉性的特征。教师领导是一种集体领导现象,不是少数教师个体分享领导,教师根据情景、兴趣和专长等的不同动态地承担领导角色,联合其他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专业探究。教师领导的构成维度包括叁个方面,参与决策制定、教学领导以及教师发展领导。发展教师领导对于当代学校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教师领导的最大获益者是学生,教师领导有利于学生学习改善;其次,教师领导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使教师成为专业从业者;最后,当教师承担起领导变革的责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结论二,我国教师领导相关政策呈现以下特点:1.教师领导相关政策是基于传统领导观的假设,将领导等同于职位和权力,以角色为本、为教师个体赋权,具有精英主义的思想,挑选少数的教师承担领导角色。2.发展教师领导的途径主要是在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为教师提供具有等级的职位,对于教师领导者的区分是以等级的高低作为标识,而不是以教师专长的不同来区分,内涵窄化。3.对教师领导的性质认识不清,缺乏将领导视为一种学习的观点,教师领导与教师学习割裂。领导是共同体成员互惠的、有目的的学习,教师领导者应该既是领导者也是学习者。4.在教师领导的功能定位上过于强调管理,缺乏对领导的强调,领导与管理具有差异,领导倾向于变革,管理倾向于维持现状,教师领导的功能应该是领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结论叁,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领导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领导总体表现较低。在教师领导的叁维构成中,教学领导较强,教师发展领导次之,教师参与决策最弱。教师个体特征对教师领导具有显着影响。中小学发展教师领导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过于重视发展正式的教师领导者,忽视了非正式教师领导者的培育,没有将广大教师作为领导的资源;教师领导的作用范围主要局限于课堂层面,教师缺乏对学校事务的领导;教师在观念上缺乏自觉的领导意识;教师领导渠道不畅,学校缺乏各类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师领导提供机会;教师领导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传统文化及观念、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以及教师的个人观念和技能等是影响教师领导发展的因素。结论四,我国未来教师领导的发展方向要从注重发展教师领导者个体转向发展教师集体领导,建立以发挥教师专长为主的正式教师领导职位,重点发展非正式的教师领导,促使领导成为每个教师的专业角色之一。发展教师领导需要建构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从教师个体、政策保障、学校环境支持、教师教育四个层面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师领导的发展。

孙小丽[7]2006年在《关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在一所中学的实地研究为基础,详细、深刻地描述、分析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问题,包括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渠道、程度、内容以及学校中不同人员对于教师参与决策的看法和态度等,并且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目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研究的方式方法与过程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教师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作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途径其主要的类型、特点以及在不同决策环节中的应用;第叁部分,详细描述了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行政人员基于各自的处境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所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和行动,并且分析了其中反映出的一些重要的现象和问题;第四部分,对前文的描述和分析进行了归纳、反思,在此基础上为改进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状况提出了建议。

姚秋兰[8]2016年在《中小学学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各地中小学也在努力探索与完善学校治理机制。对中小学而言,实现学校治理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做到权力共享、责任共担,最终实现共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主体,其能否真正参与学校治理实践直接关系到学校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同时,也对整个学校工作的改进、学生的培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专业化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教育治理的时代背景和教师参与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小学学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以教师参与层次的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调查了解当前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中的教师参与现况,同时,结合调查中呈现的教师参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含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已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设计。第二章为教师参与的理论概述。从教师参与的内涵、教师参与的特征出发,借鉴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建构教师参与层次的理论框架,阐述了形式化的教师参与和实质性教师参与的各自内涵。第叁章为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基于已构建的教师参与层次的理论框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自编调查问卷对当前中小学学校中的教师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并将问卷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真实客观地呈现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参与内容、参与层次、参与途径等方面的现况。第四章为中小学学校治理中教师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当前中小学中的教师参与存在着教师参与受限、参与层次偏低、参与途径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有教师参与观念错位、校长民主观念不足、教师参与的知识与能力缺乏、学校参与制度不完善等。第五章为优化中小学校治理中教师参与的建议,主要从主体知行层面和政策制度建设层面对完善教师参与提出了优化建议。

郭宇鑫[9]2013年在《农村初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既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民主化的标准。它不仅是学校管理领域的关注点,更是整个教育领域要共同面对的话题。我国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在民主决策方面的要求愈加强烈,因此如何改善和建立包括全体教师在内的学校参与决策机制,便成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台县5所农村初中的实地调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台县的5所农村初中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进行详细、深刻的描述,了解农村样本学校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途径、程度、内容和校长以及教师对于教师参与决策的看法和态度等,并且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评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介绍了被调查学校的校长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以及教师对参与学校决策的意愿、意识及影响因素、机会、途径、满意程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实施情况和农村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对参与决策的影响。第叁部分:高台县农村初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从制度缺乏、校长决策风格影响、教师自身素质影响和学校体制影响的角度来说明被调查农村初中的教师参与决策现状。第四部分:改善高台县农村初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对策。分别从完善制度、农村校长改变管理风格、增强农村教师参与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校体制改革的这几方面给出建议。

胡月玲[10]2007年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各界把目光转向“叁农”问题。解决“叁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教育,而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在于农村教师,在于农村教师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研究与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的相关问题——农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泾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农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发现了农村教师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参与决策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文章进一步结合访谈结果,从农村学校经费严重短缺、学校内部缺乏保障教师参与决策的制度、校长的民主意识不强和管理水平不高、教师自身参与意识淡薄以及参与决策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等几方面,探讨分析了农村教师参与决策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改善农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研究[D]. 邓仁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研究[D]. 戴永忠.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 孙立虎.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 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研究[D]. 熊伟荣.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5]. 重庆市巫山县中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D]. 陈晓蓉.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6]. 学校发展中的教师领导研究[D]. 娄元元.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 关于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问题[D]. 孙小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 中小学学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研究[D]. 姚秋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9]. 农村初中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现状研究[D]. 郭宇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0].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D]. 胡月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中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