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对促使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在安全运作方面保证安全,提高电力系统的使用价值。如今电力行业在成长过程中,使电力一体化的管理逐渐完善,逐渐转变成自动化管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目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使电力传输管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会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范围更广,更能具备整体性,更能满足电力系统的生产需要。
关键词:配电网;设计;自动化;应用
1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配网自动化技术已经变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组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配网自动化技术已经被许多发达的地区用到了城市配网电力系统当中。而且利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安装户外配电线路设备的方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的占地面积和投资的额度,这样既可以提高供电的质量还可以提高供电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并不够高,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城市电网的需求。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建设过程当中经历了很长时期,而且在建设前期因为技术落后、设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我国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缓慢。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引进到了电力事业当中,使得我国在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提高我国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停电的次数,缩短停电的时间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在使用的这一项技术之后,总体节省了很多投资,也减少了每年的检修费用,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原则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引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首要遵循原则即适应性原则,简单理解配电网自动化的引入,要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及实际情况,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及经济条件等,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以推进配电网自动化的合理化建设,保证其建设水平与地区实际需求相匹配。由于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完善之处,所以在引入自动化技术的同时要保证自动化程度和当前配电网现状相符合,并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进行系统建设。
其次,要遵循技术实施的分层原则,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一定是在基于配电网点较多的前提下,因此,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要全面考虑配电网整体的规划情况、城市建设情况以及设备情况等。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进行逐步实施。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可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初期是将自动重合闸安装在变电站出线上,通过此举措达到对电力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组自动配电开关安装,以达到电压安全控制效果。这一过程是初级实施的过程。在完成这一阶段的前提下对安全控制设备和通信设备进行安装,通过不同分支线路的安装,达到对供电全面、自动、有效控制,同时实现电力负荷的调节。这一过程可理解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第二个阶段。
最后,为增强配电管理与各供电场所之间的沟通,要逐步建立自动化控制和微机控制系统,以保证信息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传送,提升配电网整體自动化水平。
3 配电网自动化优势
配电自动化的优势大致有两个:一是减少计划停电时间,通过网络运行优化分析,提供转供能力;利于优化停电计划管理方便开展带电作业,减少重复停电;优化抢修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减少故障停电时间,首先是通过故障自动定位,减少故障查找时间;其次是通过遥控操作,减少故障隔离操作时间。最后是通过标准化抢修,减少故障修复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模式
当所有线路自动化的开关都能够记录电流、电压以及开关的状态时,配电网的线路才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够显示出无功功率、功率的因数和有功功率等数据信息。但是,当线路参数或者开关发现异常时,会将异常的情况通过通信系统上报给主站。主站配电管理系统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线路的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然后将检查到的情况及时地存放到数据库中。并且调度值班人员通过主站的屏幕显示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电气设备位置图来检测这些数据,然后直接控制每个线路开关,以便及时地更改系统的运行模式。倘若配电线路遇到故障,主站配电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变电站的断路器或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的故障情况之后,能够及时地自动启动故障检查测试、分离以及负荷转供的方案,并且报警提醒调度值班人员进行相应的远程操作控制或者选择由主站配电自动系统自动实施控制。倘若所发生的故障为瞬时性的故障,可以将对应的自动化开关和出线断路器分闸后再重合,以便消除故障使线路恢复供电。而如果线路发生的故障为永久性故障,出线断路器分闸就会关闭,从而使线路供电停止,该线路上各开关就会及时地向主站配电管理系统汇报故障的信息内容,再将故障进行一定的检测、分离及负荷转供操作,进而辨别出故障所发生的位置,然后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就会自动将信息传送给调度值班人员进行人工实施故障的隔离操作,直到确定快而有效的转供方案,以确保尽快地恢复供电。
5 根据技术需求划分,大致有四种较为成熟典型方案可供参考
(1)一遥监测模式:此模式要求配网设备只具备故障位置判定和开关遥信信号。一般只用配置故障指示仪及通讯终端、通信通道、配电自动化主站。该种方案十分适合农网偏远山区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而且故障查找较为麻烦的配网实施。
(2)二遥监测模式:此模式要求配网设备具备故障位置判定和开关遥信信号以及设备电气量测量功能。一般其配置的故障指示仪或是配网自动化开关具备电气测量功能,其通讯终端、通讯通道、配电自动化主站没有特殊要求大提升可以采用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从功能实现上可分为分布式控制模式和集中式控制模式。
(3)分布式控制模式:此模式要求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监测到故障信息后,可不依赖配电主站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仅通过配电终端综合检测到的故障时设备电气参数变化,利用终端本身的保护功能及逻辑功能,判定故障点位置并自行隔离,再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最后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上报配电主站系统告知运行监控人员。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对通讯通道的要求不高,受环境以及其他额外因素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于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
(4)集中式控制模式:此模式要求配电自动化设备采取集中控制的方式。在配电自动化终端收到故障信息后,由配电自动化主站综合其他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信息,分析判断故障类型和范围,综合计算判定出一个最佳的故障处理方案,再以人工远程遥控的方式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综合电网多个故障信息判定,对于故障的位置和情况了解更加清晰,做出的故障反应处置更加合理有效;缺点在于对通讯通道的要求较高,受环境及其他额外因素的影响较大。
6 结语
我们需要对电力设备的发展加以高度重视,特别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目前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配电网中使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配电工作效率,还可以不断完善相关安全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我国城市电网中最重要的发展项目。在配网自动化设计中,要明确了解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缺陷等设计系统,使系统能够满足配电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存清.配网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54.
[2]李锐.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3):60-61.
[3]杨阜,何瑕妮.电力系统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154.
论文作者:王茂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故障论文; 技术论文; 配电网论文; 终端论文; 主站论文; 模式论文; 线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