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组织结构的变迁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组织结构的变迁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组织结构论文,当代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2)05-0023-07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即以规模垄断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和以技术与产品市场垄断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向技术与产品市场垄断为主导的产业组织关系转变,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新型的垄断关系走向成熟。技术与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在产业组织关系上的又一深刻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和方式,并且形成新的垄断绩效。

一、20世纪初垄断方式的特点

垄断是企业凭借自己在规模和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获得垄断利润的经济权力,因此,垄断实质上是一种市场控制力。由于形成垄断控制的因素可分为规模和技术两方面,据此垄断就具有了两种控制形式,即规模垄断和技术与产品的市场垄断。与这两种形式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以规模垄断为主导的市场结构阶段和以技术与产品的市场垄断为主导的市场结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集中和大规模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这一阶段垄断资本最主要的特征。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冶金、汽车、造船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新领域的发展,大规模企业迅速从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个别企业在规模上的优势使其具有了某种垄断控制力。列宁的垄断理论集中概括了这一时期规模垄断的特征。列宁认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和出发点。生产集中导致经济生活出现巨型的垄断组织,这些垄断组织对生产和市场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在流通领域,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集中于少数最大的银行,导致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的出现。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规模垄断是20世纪初、中叶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规模垄断形成后对自由竞争形成多方面的限制:(1)规模壁垒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巨大的生产规模意味着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并享有规模经济的利益和优势,这在客观上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进入障碍。(2)寡头勾结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当一个部门有众多厂商时,它们之间的勾结是困难的,但是,当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和销售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时,它们之间的勾结就成为必然。(3)混合联合企业多样化经营对自由竞争的限制。该类型企业的产生之所以使竞争受到限制,不仅是由于这类企业的产生与大公司绝对规模扩大、总体集中率上升联系在一起,更是由于这类企业会形成独特的市场势力,包括企业内部实行互惠贸易等。

在规模垄断下,一方面由于实现了规模经营,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由于垄断对竞争形成种种限制,导致垄断资本停滞和腐朽趋势。在规模垄断的初期,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微观领域效率的提高是显著的。但是,随着规模经济的效率达到某种极限时,垄断对竞争形成限制的消极作用就凸现出来。这时,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竞争迫使进入厂商寻求新的竞争方式,打破现有的垄断,规模垄断开始向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转变。

二、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

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是指厂商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中的特殊技术、知识以及在产品品质和品种上的特殊优势,通过对市场的控制,获得垄断利润的一种经济权力,或是垄断厂商凭借上述优势所拥有的能够限制竞争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讲,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包括:(1)创新产品的市场垄断;(2)差异产品的市场垄断;(3)厂商由于技术创新产生的成本优势形成的市场垄断。(4)厂商在销售和经营价值链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术垄断。

进入壁垒是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形成也是如此,但是与规模垄断不同的是,构成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壁垒的因素是特殊技术和知识。这种进入壁垒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垄断壁垒即专利、专有技术性质的进入壁垒。这种壁垒是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形成的主要壁垒形式。(2)“干中学”引起的进入壁垒。“干中学”是指最先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其边际成本随着企业产量的积累而下降。“干中学”使现有厂商拥有低成本优势,对进入形成限制。厂商在销售和经营价值链上的特殊知识和技术也属于这类壁垒。[1](3)商标、版权性质的进入壁垒。商标、版权是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厂商拥有著名商标和品牌就会对进入形成限制。广告是形成品牌壁垒的重要方式。

与规模垄断壁垒相比,纯粹的技术与产品市场垄断壁垒是脆弱的。这主要是由于:(1)潜在进入者实力的增强,使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壁垒具有脆弱性。一般来讲,进入壁垒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壁垒本身的坚固性,还取决于进入者的实力,在壁垒坚固性不变的情况下,进入者实力的增强则意味着壁垒的作用降低。技术、产品的市场垄断不仅是垄断厂商防御的手段,更是潜在进入者强攻的利器。尤其是当潜在进入者利用突破性技术的破坏性,对现有主流市场的产品和技术形成替代时,垄断厂商的壁垒就会迅速瓦解。而潜在进入者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上拥有特殊优势,常常会导致领先公司的突然失败。(2)持久性技术的渐变性质,使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壁垒具有脆弱性。持久性技术是按照主要市场中大多数用户历来重视的那些方面改进已定型产品性能的技术,某一行业中大多数技术进步都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行业的领导者或垄断者一般在持久性的技术创新中拥有特殊的优势和不俗的成就。然而,持久性技术却无法抵御突破性技术及产品的入侵。由于现有的垄断厂商只擅长于开发持久性技术,而并不擅长开发突破性技术,因此,在创新技术发生方向性的改变时,垄断厂商总是处于被动境地。[2](3)创新技术一旦被模仿,技术垄断壁垒就会加速瓦解。现代技术一旦被模仿,接踵而来的各种应用开发就会加速新技术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壁垒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有很强的时效性,长期保持这种垄断是不存在的。与规模垄断不同,技术垄断的全部意义在于垄断者的先动优势,其所获垄断利润的本质是得到市场先机的报酬。(4)创新技术上的外部性,使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具有脆弱性。一项创新技术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衍生发明,给潜在竞争对手带来无限商机和进入机会,这也就为潜在竞争对手开辟了各种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竞争对手的优势来战胜竞争对手是现代竞争的重要方式。

尽管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壁垒是脆弱的,但是,在现实中,厂商拥有的技术和知识垄断壁垒常常是与特定的规模、技术积累状况以及特殊的企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就会拥有加强的进入壁垒,尤其在化学工业和饮食工业领域,属于秘密的配方性质的技术有可能成为最坚固的进入壁垒。

一般来讲,厂商拥有特殊技术和知识垄断权会形成市场势力。首先,差异产品的技术优势引起的市场势力。当厂商推出创新的差异产品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时,就会产生两种市场效应:一是改变需求曲线的斜率,使其更加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厂商即使是适当提高价格也不会过多地失去客户。一般来讲,一种差异产品的差异性越大,需求曲线就越缺乏弹性,垄断厂商控制价格的能力就越强,其对市场的控制力也就越强。二是移动消费者需求曲线的位置,使垄断厂商在同一价格下增加销售量,从而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如果其厂商成功地实施了差异化战略,使消费者需求偏好增强和需求弹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不是采取提价的方式获得垄断利润,而是在保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时,只要生产额外产品的成本低于额外的收入,垄断利润就会增加。这实际上相当于在产品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索取了更高的价格。其次,创新产品的技术垄断引起的市场势力。创新产品会导致新的部门和产业的出现,进而形成支配性市场结构。在这种条件下,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会高出边际成本许多。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越缺乏弹性,垄断价格就越高,垄断厂商的市场势力就越大。当然,在支配性市场结构下,由于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厂商必须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价格和产量。最后,低成本技术垄断引起的市场势力。拥有专门的技术,并能够比竞争者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而其竞争者在短期内又无法模仿,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专门技术的厂商便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

规模垄断与技术、产品的市场垄断是两种性质完全不一样的垄断形式。(1)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具有破坏性,而规模垄断则具有继承性和保守性。技术创新必然导致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的被淘汰和替代。而规模垄断则可以使现有产品、技术和资产基础得到巩固、维持。(2)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具有开放性,而规模垄断具有封闭性。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条件下,要打破现有的垄断,就必须有更新的技术与产品,厂商之间的竞争过程是不断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的过程,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性导致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和竞争,而规模垄断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这种开放性导致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而规模垄断的封闭性在导致部门内部生产集中的同时,也阻碍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3)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是进攻性的,而规模垄断却是防御性的。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是建立在打破现有壁垒、开拓新的产业和产品基础上的,与规模垄断相比,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尽管会形成短期的市场势力,但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竞争的手段和方式,而规模垄断在巩固现有资产实力的基础上,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防止潜在对手的进入。(4)拥有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厂商虽然拥有较高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不稳的;而规模垄断的收益是有限的,但相对稳定。

三、技术、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

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的多半个世纪里,规模垄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技术与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1)工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可能。第二次科技革命本质上是动力革命,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工业规模化经营把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能力推到新的高度,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以产出率为标志的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这就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条件。(2)市场需求变化,使高品质多品种产品生产成为必要。二战后,当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的产业成熟到一定阶段,动力和基础工业的发展相对饱和后,生产和市场则转向对高品质多品种产品的需求,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生产供给的约束大大降低后,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生产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这就迫使企业开展积极的创新活动,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种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3)新技术革命带来了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使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成为必然。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科技成为直接的投入要素,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生产系统,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推动人类的生产体系由追求数量上升为追求质量。因此,现代技术完全是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不断更新和不断递增的一组知识集,掌握这组知识集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本质。(4)技术垄断程度的提高和技术垄断制度的完善是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形成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技术的垄断程度会随着技术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现代技术具有高智能、高信息的特点,越是高的技术知识,信息的密集度就越高,技术的垄断程度也就越高。与此同时,技术垄断形式的多样化和完善也促使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二战后,在专利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技术垄断的非制度形式得到全面的发展。“商业秘密”、领先时间、学习曲线的下降以及销售、服务上的努力都被看作比专利更有效的技术垄断方式。

在上述经济技术条件变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产业组织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规模垄断主导的产业组织关系转变为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的产业组织关系。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新型的垄断关系走向成熟。由此可见,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是产业组织关系长期演变的结果,是规模垄断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一般来讲,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是形成垄断控制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是,当生产和市场的发展使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技术品质在限制竞争和形成垄断控制方面发挥决定作用时,规模垄断主导的市场结构关系就让位于技术和产品垄断主导的市场结构关系,即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3]因此,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主导性是指相对于规模垄断而言,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成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垄断控制方式,拥有特殊技术和产品,拥有市场控制力。在这种条件下,技术和产品的市场优势是厂商实现垄断控制的根本方式。当然,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下,并不排除规模垄断的重要作用。因为规模垄断既是厂商获得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前提条件,又是其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垄断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下,规模垄断仅是企业拥有市场控制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才是厂商获得市场控制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下,以技术和产品优势为主,技术和规模的内在统一成为厂商寻求市场控制、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在这里,垄断控制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相对于规模而言,技术和产品优势在形成市场垄断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1)在同一部门内部,以特殊技术为基础的差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而拥有特殊技术和差异产品的厂商在市场份额、垄断利润和收益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2)就不同的部门和产业而言,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和部门,即高新技术的产业部门不仅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拥有明显的高出平均利润率的部门垄断利润。(3)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既是决定厂商规模的重要因素,又是潜在厂商打破规模壁垒实现进入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下,厂商规模依赖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完全取决于适销对路,品质优良的产品。在这种条件下,产品和技术的优势决定厂商的规模优势。实践证明,没有产品和技术优势的规模优势,很难维持长久的市场垄断地位。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由于成本消耗并不重要,厂商的产品优势是其成长的决定性因素。[4](4)在传统产业的竞争中,仍然能体现出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决定作用。尽管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仍然是传统产业竞争的重点,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高新技术对其产品的渗透和改造,只有这样传统产业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传统产业部门才能实现较快的增长。因此,传统产业部门内部的竞争仍然是以技术取胜。

与规模垄断相比,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之所以更具有市场控制力是因为:(1)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具有市场和产业的开拓性。在买方约束的市场条件下,不断开拓新市场和新生产领域对于厂商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在这种条件下,厂商可以通过产品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投资盈利的能力和竞争地位;并且通过差异产品的创新,改变产品的需求弹性,扩大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2)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高收益性。追求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厂商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同时,也会获得较高的收益。市场创新一旦成功,产品有很强的需求,厂商就可以通过制定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即使这种高额利润是短暂的,厂商所获的收益仍然是可观的。(3)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具有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决定作用。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下,任何形式的垄断,都会被新技术新产品所打破。技术和产品的垄断优势是厂商战胜竞争对手的决定性因素。

四、技术、产品市场垄断主导下的经济绩效

技术、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一方面,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蕴涵着资本由一国范围发展到国外乃至全世界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形成以及技术垄断程度的提高。在新的产业组织关系和国际化生产体系的相互作用下,厂商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国际性的,竞争的范围扩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了。与此同时,在追求利润和竞争威胁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垄断厂商的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了。

(一)垄断第一次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在规模垄断下,厂商的赢利来自规模经济和寡头厂商之间的合谋,而在新的产业组织关系下,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直接提供了一种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获得和保护其市场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的根本途径。在这一机制下,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最持久、最稳定的利润。如同规模经济会迅速推动企业进行规模扩张一样,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垄断也以异常迅猛的力量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条件下,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有了真正的实现形式。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第一次获得了来自市场的内在动力。

垄断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对厂商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是通过“利润激励”的方式实现的。一般来讲,如果不考虑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垄断利润对竞争性企业的激励要大于垄断企业。但是如果考虑技术创新的实力和创新成本,情况就不一样了。垄断企业大规模生产优势和资金实力,使其在技术创新中承担风险和成本要大大低于竞争性企业。在这种条件下,利润对垄断企业的激励会大于竞争性企业,并且企业的规模越大,实力越强,追逐垄断利润的动机也就越强。更何况垄断企业在实现创新后,有能力制定比竞争性企业更高的垄断价格,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这时,垄断企业就会有更强的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投入属于不变成本,一项创新投入实现的创新产品越多,则单位创新成本就越低,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实力越雄厚,就越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利润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就越大。近年来,跨国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这不仅意味着资本超出一国疆界向全世界发展,更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产出率的提高,垄断收益的迅速增高。跨国公司在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垄断高价,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也加强了技术创新的研究,提高了资金的投入。

(二)日趋加剧的竞争成为推动垄断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垄断利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还必须借助“竞争威胁”才能变成一种现实的创新活动。产业组织学家凯兹和奥皮罗认为,当两个企业的利润激励大于竞争威胁时,竞争只会以“等待博弈”而不是竞赛的形式出现。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博弈论方法就“竞争威胁”对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分析。[5]一个企业如果发现其竞争对手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那么它就会感到自身的竞争地位受到威胁,为了防止输给竞争对手,就会率先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因此,“竞争威胁”对于推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下,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的脆弱性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厂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威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淘汰式竞争加剧了寡头之间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它不仅仅削弱创新企业的现有资产基础,也会对主流市场产品形成一种完全替代和淘汰,因而会对现有领导者的市场地位形成一种现实的威胁,这就使竞争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对抗增强,使竞争更加激烈了。[6]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竞争更充分了。首先,寡头数量是决定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的重要因素,竞争者数量越多,竞争就越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任何一国的寡头厂商都会面临国际范围内众多寡头的竞争,寡头数量的增加使竞争更加激烈了。第三,竞争循环周期缩短使寡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循环大致要经历价格竞争、品质竞争、开拓新市场、建立新的进入障碍、扩充规模五个阶段。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下,寡头企业会采取密集、快速的竞争行为,积极登上竞争循环扩展的阶梯,迅速摧毁对手的竞争优势,并启动新的循环。竞争循环的缩短导致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了。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成为竞争的关键。因此,争分夺秒的竞争是更加激烈的竞争。第四,非垄断中小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使竞争更加激烈。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下,寡头企业不仅面临彼此之间的激烈争夺,更面临非垄断中小企业的竞争威胁。中小企业不仅与现代技术存在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还具备激发人才潜能的产权和管理制度,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特殊作用常常对垄断企业构成较大的威胁。不仅如此,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得失是不对称的。如果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仅损失其创新成本,而垄断企业不仅损失创新成本,还要损失一部分现有的垄断利润。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增强,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国际范围内竞争的加剧使垄断竞争市场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学家分析,从长期趋势看,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竞争性,有效竞争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认为,对于技术创新来说,最有利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即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在现代技术领域形成了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为主的市场结构,在这样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垄断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主体作用,而中小企业则发挥了其特殊作用。总之,在技术和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条件下,科学技术出现了加速进步的趋势。

收稿日期:2002-05-20

标签:;  ;  ;  ;  ;  ;  ;  ;  ;  ;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组织结构的变迁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