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何蕊

德育“心”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何蕊

——以小河职业中学为例

◇何蕊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小河职业中学?南江636611)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在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们尝试构建并实践德育“心”模式,以期达到“以德育心、以心育德”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论述德育“心”模式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实践。

【关键词】“心”模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是以认知、情感、意志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是接受德育的前提。因此,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的内在条件,必须注重学生品德心理的构建,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提出德育“心”模式,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一、德育“心”模式的涵义

德育“心”模式既看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又看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个子系统。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德育的一个子系统,凸显它在德育中的基础地位,是符合思想道德发展规律的,也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更符合学校德育的现状。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者都着重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德”功能,也有学者称其为“派生功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提供了一个“接受基”,并通过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

二、德育“心”模式的实施

(一)小河职业中学学生特点

小河职业中学地处城乡接壤处,是一所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己农村,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差,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

(二)学校传统德育存在的误区

传统德育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对学生的关爱。突出表现是:严字当头。制定系列条条框框“规范”学生的行为,迫求整齐划一的德育效果。将“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将“听话道德”视作德育的最高境界,缺乏关爱与引导。更缺乏“发展”的眼光和意识。因此,尊重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重视心理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起决定作用。

(三)德育“心”模式的实践

德育“心”模式的实施途径从空间特点来分,可以分为三大实施途径:专门途径、渗透途径、支持途径。专门途径是指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学校德育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1)专门途径

德育“心”模式的构建是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因此,在德育“心”模式的实施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特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是并列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育课程:学校德育课程的开设,初中阶段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中职阶段通过职业规划、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实现。参加实践如学校实践活动:模拟法庭、模拟商店、模拟银行、市区校种(养)殖及科技实践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政治活动、训练活动、共建活动等来实现。通过学校传媒如广播影视: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影以及影片活动等;报刊书籍如图书阅览、读书月、读书会、校园报刊、班级图书角等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心理课程,比如在课堂上将心理学的知识与心理活动、心理艺术欣赏、心理分析相结合。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心理咨询室门外设置“悄悄话”信箱,心理老师第一时间对有困惑或者障碍的同学进行咨询、交流,也通过广播的形式解答学生的困惑。学校发挥“感恩教育”的优良传统,结合每年的“母亲节”和“感恩节”,举行专门的“孝心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学生自助咨询,学生自愿形成“一帮一”的结对,对生活学习中不方便与老师交流的困惑,与结对的成员交流。针对全校学生招募辅导成员,以“学生心灵成长工作坊”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并通过展板、现场咨询等活动宣传。

(2)渗透途径

德育“心”模式的渗透途径包括学科渗透、学校学生管理渗透、学校课外活动渗透、学校环境渗透。针对学校学生特点,组织各学科教师,分析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适当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失时机地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班主任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载体,学校每周周日晚自习由班主任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主题班会、团体活动、观看影片、讨论等多种形式。另外,学校还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德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渠道。

(3)支持途径

由于小河职中生源的特殊性,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又长年在外务工,因此对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针对这种情况,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就需要通过班主任这个载体来沟通协调。班主任需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向家长反应孩子的心理,加强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沟通。并且每学期末向家长发一些宣传册,家长要认识到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家庭德育的生活化、渗透性等特点,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传递积极的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这种“以德育心、以心育德”的德育“心”模式是对传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模式的重大突破,它的实践必将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同时,它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育者具有整体的观点,较好地把握德育“心”的理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德育“心”模式结合能够大大提高育人实效。

主要参考文献:

[1]代锦.德育心理契约机制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322

[2]罗玉达.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王伟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7):107-108.

论文作者:何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德育“心”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何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