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在潮汕地区的几次谈判_潮州论文

中英在潮汕地区的几次谈判_潮州论文

潮汕地区中英交涉数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潮汕论文,中英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0)03—079—10

目前,潮汕文史对汕头英国领事侵略潮汕地区的研究尚属薄弱,而这对于近代潮汕地区地方史中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在近代潮汕地区诸外国势力中,英国的势力是最大的。近年来,笔者在北京见到不少英国驻汕头领事馆档案,有一部分是从英国购回的缩微胶卷[1](以下所称“英档”都同此出处),其中记载了不少珍贵的近代潮汕地区的史实,也收录了不少英方搜集的中文文献,对于近代潮汕地区历史地名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现据英国驻汕头领事馆档案略考数事于后。

一 英国在汕头的开港、设领及汕头新关的开设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中美天津条约互签,翌年8月批准,第14条规定增设潮州(汕头)为通商口岸,美国得在口岸设领事官。1860年1月1日,美国首先在汕头双岛(Double Island.妈屿,今达濠区)开设领事馆。

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互签,第11 条规定增设潮州(汕头)为通商口岸;第17条规定英国得在口岸设领事官,领事、领事代理及副领事与兵备道同级;副领事代理及翻译官与知府同级;中英双方可因公务会面及书面往来。当时中方在汕头驻有相当于知县的海关委员;与领事相当的则有驻潮州府城的惠潮嘉兵备道,这意味着英领事可直接去潮州府城。

中英天津条约互签的翌日,中法天津条约互签。

清档[2] (以下所引“清档”都同此出处)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坚佐治(George W.Caine)上任为汕头首任英国领事。据英档:此年7月7日,英国领事馆在妈屿开设。此前,中英天津条约尚未批准交换,据广州英国领事文极司脱6月23 日从广州向英国驻华首任公使卜鲁斯报告,由英法3 人组成的驻广州的“会理华洋政务总局正使司”就将在汕头设领事知会了两广总督劳崇光。后者当然只能同意。

为了在汕头开港,中方于1860年起用任命陵水县知县俞思益为“督办潮州等处新关税务”,让其与同时被任命为汕头首任税务司华为士(W.W.Ward.美国人, 其兄华若翰1814年生,1859年夏任美国驻华公使,则华为士当不会超过45岁)共组汕头新关[3] (以下所引外国驻中国领事界人员名字等细节都同此出处)。但这遭到了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对。同年,即1860年8月4日,坚佐治从汕头向上述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新关的建筑物忽遭当地百姓破坏,为此新关迁往妈屿,在汕头港外配备了两艘大型重武装船,由英国海关人员检查出入船只,行使海关职能。

同年7月26日,宣布海关正式开关, 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潮海关”,此见同日颁布的《汕头新关税务开始告示》,全文如下:

钦加同知衔陵水县正堂督办潮州等处新关税务俞、督办潮州新关各国洋税事务税务司华,为晓示事:

照得本关于六月初八日接奉总督部堂劳、粤海关部毓札行,内开:妈屿、汕头地方,嗣后凡有内地商船装载洋货进口者,该委员务须督同书役,验明照例输税。至内地商船装载洋货,或于汕头起卸者,亦着该商船前赴妈屿,照例一律完饷。并即会同华税务司出示晓谕,俾商船得以遵办,毋任抗违等因。奉此。为此示晓各商船户遵照,嗣后载有洋货,不论起在妈屿、汕头,均须报赴妈屿新关查验,照例一律完税,毋得抗违,各宜凛遵。特示。

咸丰十年六月初九日示

《潮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32页周新怀先生所撰“潮海关”条只言该海关建于1860年,但无具体月日和中方负责关员名字等细节。据《汕头新关税务开始告示》可知月日和补充,且正式名称并非“潮海关”,而是“汕头新关”。

二 1860年潮州人民坚拒英领

1860年7月18日,坚佐治从汕头向上述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汕头领事馆刚建立,任汕头英领事馆翻译的阿查礼曾带一船英海军去潮阳县一村子救一被当地村民作为人质的法国神父, 该人质被索赎金600元。英海军派出炮舰2艘讨伐该村落。中方官员言他们管不了该村落,这里50年来就是海盗出没之地,而汕头与妈屿一带这样的盗贼村落很多。英舰炮轰了该村子,烧毁了一些房子救出了一些被拘的人和该神父,将抓住的4个为首的所谓“海盗”交给了地方官。 这是坚佐治上任后遭遇的第一个事件。

这时坚佐治奉上述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之命访问驻潮州府城的惠潮嘉兵备道赵昀。这表面上是上任时的礼仪,实际上是让百姓看到英领被地方官承认,打消百姓的疑惑,并为日后英商入潮州的自由和安全打前站。据坚佐治8月4日从汕头给卜鲁斯的报告,赵氏先是表示沉默,但由于坚佐治的促答,从而转告说,据澄海县知县言,英领访问潮州,途中安全难以保障,请暂时中止。

赵氏当然知道,由潮州首要士绅控制的潮州团练总局为了反对英领入潮州府城,已在府城成立了“靖夷公局”,并在下属各村镇设“靖夷局”,志在坚拒外夷。咸丰十年六月十五日(1860年8月1日)所颁《靖夷公局公启并章程》全文如下:

敬启者:近缘夷人挟鬼域之伎俩,肆豺狼之贪心。曩年既窃踞羊城,今夏复思来凤水。奸谋叵测,贻害实深。凡我阖郡绅民,闻者无不切齿。

遍告同志,协力驱除。不论城乡,齐心纠殛。务使乌鬼白鬼,半步不得登山;火船板船,片板莫能近岸。奋勇者必加厚奖,通番者即行严诛。

兹于郡城开设靖夷公局,伏希沿海远近诸巨族名家乡绅耆宿,同切成城之志,共效保障之忱。树我义旗,绝夷船之来路;率其精壮,削鬼子之游踪。如其畏威敛迹,固可省事相安;倘敢顽冥横行,定当即用义杀。

所有章程,开列于后。敬祈朗鉴,并候佳祉。不具。

靖夷公局公启

一、鬼子如敢逞强,进入内地,凡各港口附近强族,务期同心协力,防堵把截,即相离稍远者,亦宜闻声驰往助威,勿令夷船一帆进港,夷兵一名登岸,以清疆界。

二、鬼子如驱逐不退,必欲深入,是彼自投罗网,非我轻于诛杀。有杀得白鬼首级一颗者,给花银伍拾元;有杀得乌鬼首级一颗者,给花银拾元;生擒者加倍奖赏;俱由公局给发。决不失信。

三、沿海沿河各港汊乡村,皆宜遍插靖夷局旗帜,广设侦探,一闻该夷蠢动,立即飞报内地,摇旗号召。其旗由靖夷局制给,以昭一律。

四、凡九邑之人,如敢通同鬼子,作为汉奸者,在城由绅士,在乡由房族,挨家查察,立所处死,本人逃逸,坐及父兄不贷。

所谓乌鬼,是对英军中的印度人的称呼,他们多为锡克人;而白鬼当然是指西方人。

与《靖夷公局公启并章程》同日颁布的还有《潮州阖郡公启》,全文如下:

启者:近日英咭利闻得要到潮郡,探看地方情形,希图霸踞,欲广东上海之举。其心难测,不得不预防之。竟有不肖官长,惧怕番鬼,欲任其所为。是以众绅士公同合议,如该鬼头胆敢自投罗网,到各乡村市镇经过,许该乡村将鬼头杀毙一名者,赏花红银五十元;活捉捆送者,赏花红银一百元。如有汉奸勾引鬼头入境者,许将该汉奸杀毙,亦赏银五十元;活捉者,赏银一百元。

每乡村市镇,各置旗一枝,铜锣一面。如果番鬼入境,先即摇旗鸣锣以为号,以便四面兜擒。

此系地方关重,万一贪官污吏,胆敢袒护鬼头,尔各乡村市镇,自行拿获杀毙,不必送交官府也。立赏格是实。

咸丰十年六月十五日,阖郡公启

当时潮州地方颁布此类《潮州阖郡公启》的还有一启,全文如下:

盖闻封疆画界,所以严夷夏之大防;谨小慎微,所以弥地方之隐患。矧其匪我族类,为我仇雠,尤有志者所欲拒绝,而不与共戴天者也。

从前准各国通商者,由圣天子兼容并包,不妄绥徕柔远至意。乃英咭利,性本犬羊,行同枭猊。逞蛇豕凶蛮之气,到处迭生觊觎。忘天朝体恤之恩,来粤尤肆狂悖。始则私藏炮械,藉护货船为名;继则暗伏鬼兵,诱胁外匪滋事。毁我沿边关隘,盗我镇省宝珍。城池任由占据,铺屋悉被烧焚。凌虐朝贵,流毒及于缙绅;贿买汉奸,淫污辱乎妇女。以此豺狼举动,禽兽行为,言之殊为痛心,闻者莫不切齿。而且诡诈多端,忽称戈以犯顺,忽款塞以求和。其欲藉是以虎视中原,鲸吞上国,意已可知。凡在血性之伦,有不思食其肉而寝其皮者乎?方拟养精畜锐,联众志以扫尽夷氛;锻戈砺矛,誓同仇以荡平丑类。

兹闻鬼头有欲进入内地,游观潮郡等语。果尔,则恰遂我等雪耻报仇之愿矣。

夫逆夷蚕食中国久矣,每年在沿边等处,以彼害人之烟土,易我有用之泉刀。尚且不自知足,贪得无厌。欲入我广州之故智,自包藏窜上海之祸心。思进城可藉和议,以胁制当道,挟官势以驱迫士民。浸假而抽我国税,竭我民脂。奸宄攘夺,举堪恣其所为。习染深,则万姓化为鬼域;盘根固,则九邑尽属夷区。广州上海,是其前车矣。

不知我潮人素称勇毅,最号倔强。平居虽口角必争,何况夷鬼?从来即睚眦必报,矧在国仇?刚劲果敢,实禀受于性生;好义急公,由圣贤之教化。近年各省招募陷阵摧锋,谁不远近知名闻声丧胆。我等食毛践土之俦,同居履厚戴高之内,微论城厢都邑市镇村庄所当。父勖其子,兄勉其弟。相与齐心协力,兜擒围杀。统计我九邑抽丁练勇,不下数百万人,即一方会集,亦可得数万众。彼纵起倾国夷兵,何能当我分榆劲旅?誓必使之只帆不返,片甲无归,庶上足洗十余年之耻,不足快亿万辈之心,亦使知我潮人果然勇敢否也。

顾获谓恐自此肇开边衅,不知天津等处,王师亲与打仗。天戈所挥,不异风驰电掣。幺麽立扫。即如摧枯拉朽,岂亦为肇开边衅乎?

且潮郡之尺地寸土,莫非大清之版图也;潮人之绅耆士庶,是皇上之赤子也。以赤子为国家杀逆夷,并为朝廷守土地,有民如是,岂非既有勇而兼知方者耶?凡属同志之人,幸勿迟疑观望,各宜勉旃毋忽。

潮州阖郡公启

《靖夷公局公启并章程》及《潮州阖郡公启》颁布的3日后,即8月4日, 坚佐治在汕头向上述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了潮州的抗英情绪,要求急报香港派军舰来援。当然他也不敢来潮州府城了。

三 潮汕地区的抗英活动

25日后的1860年8月29日, 坚佐治在汕头向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言此月20日凌晨1点,有一批约60 人的华人突袭妈屿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 & Co.,Ld)商人莫理森(W.Morrison)的家,将财产抢劫一空,还伤了4名洋人。 当时判定是来自汕头东邻的外沙(今澄海县外砂镇),后判明是来自潮阳县的梅花部落。

同治三~四年(1864—1865年)任潮阳县知县的冒澄的公文集《潮牍偶存·序》(光绪五年[1879]刊)载:“岭南2省,以广东难治;广东9府,以潮州难治。潮州府临海,住民商人多而读书者少, 有拥百万财产而不识一字者。乡村以防海盗名目筑砦,同族聚居,有人口1 万至数千者,备武器贮粮食,防备坚固,堪以自卫。与邻村者,一言不合即反目,两方遂集村民而争斗,有死伤数百人者。强大之乡村有集体抢劫者,虽知而不敢往捕。不纳地租,摧租之役人不敢入寨门。奸民携利器铁炮走水陆路大贩私盐获大利,虽在吏卒面前而不敢问。地方官如此弱气者少见,殆常遭轻侮有以致之。”

《潮牍偶存·卷一,通禀地方情形》又载:“潮阳县下乡村独立不羁,殆不服地方官的支配,内金浦、梅花、华桥、和平、峡山、仙门、华美、沙陇、神山等部落族大丁繁,夙称强蛮。而金浦、梅花、华桥、和平之不法集团被称作‘烂匪’。彼等闭锁道路,征收过者税金,为害商旅甚大。”《潮牍偶存·卷二,通禀查办梅花乡及禁戢各乡械斗各情形》又言梅花乡最为不法,至近年以来,差役轻易不敢入乡,而该乡居民亦不敢入城贸易。每有抢劫重案,地方官即督带兵勇亲诣拘拿,该乡深知获罪,恐兵勇一来玉石不分,是以聚众抗拒。匪徒亦煽惑其间,良弱受其胁制。

1861年4月30日,汕头最早开设的美英商德记行(Bradley &Co.,Ld.)被一群约200名的武装华人袭击,价值约12000元的资财尽被抢劫。当时该行出资者3人,2人是美国人,另1为英国人。 该行真正的创建者为美国人巴利列(Chas William Bradley.Jr.),其汉名又译作俾列利查士威林。他虽然不是职业外交官,但1849年2月7日—1853年以商人资格为首任美国驻厦门副领事,1854年任美国驻宁波领事,1855年在香港以自己的名字创建德记洋行,翌年来妈屿居住,汕头的德记行实际为分行。1860年1 月他又为首任美国驻汕头副领事,至翌年3月卸任。

当时美英方面判明,抢者来自汕头近处的鸥汀(今汕头市北)和沙尾两乡。起因据说是陈某,当巴利列任汕头副领事时,他任利巴列的翻译。德记行遭抢的同日,他从上游来汕头途中,遭村民袭击,他开枪打死打伤各1人后逃走,所以导致村民对德记行的袭击。 也许村民认为陈某与德记行有关,或认为他就藏在德记行。

因为该行为美英商合办,美国驻汕头领事柏赖克(William Breck.汉名又作毕理格,1862年8月任九江领事,翌年6月任汉口领事)和英领坚佐治就向惠潮嘉兵备道提出抗议,要求惩办首要者和归还被抢资财,还要求派军舰协助讨伐。处理此事的澄海县知县绰号“钱窟”,因为他专收鸥汀和沙尾的贿赂,敷衍塞责。中方则要求引渡陈氏,但美领言陈若在美方的房中或船上就引渡给中方,但若不在就无从引渡了。而陈氏则暂时藏在妈屿,不久与汕头同知有了秘密交涉,不知逃往何处了。讨伐的事也因英领入潮州府城问题而暂时未知下文,但7 年后英军终于征讨了上述两乡,酿成了当时一重大事件。

1861年6月28日及12月9日,坚佐治在汕头向上述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报告,赵昀也接到了宣言,他自己也很危险。潮州府城的团练总局已改成了靖夷公局,带头的是邱步琼、王泽、王焕章、黄起予、魏君浚等士绅,即读书人。其中官位及人望最高的是邱步琼,他当时已年逾80高龄,为地方官所敬畏,这对当地的抗英运动极有左右力。他字瑶林,号梅坡,海阳人。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参与镇压了1844年潮阳县黄悟空的双刀会起义。1864年赴“鹿鸣宴”。终年86岁。王焕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王泽,咸丰六年(1856年)举人。黄起予无学位,为潮州第一富豪,最有势力,其子黄鹏飞为道光二十九年优贡,后任广西知恩府知府。

坚佐治于1861年6月19日乘英国炮舰首次前往潮州府城, 同日晚抵离潮州(府城)约9英里的大窖(在潮揭交界处)。这里有桥, 炮舰无法前进。同月24日,他还在大窖与驻潮州府城的惠潮嘉兵备道邱景湘书信往来,交涉入城,但一块大石头从该桥上扔了下来,砸穿了邱景湘为他入城所准备的船队中一艘的甲板底部,他一看不好,赶紧回去了。 5年后的同治九年九月十三日(1865年11月1日)晨, 他才乘惠潮嘉兵备道张铣所派迎船在中国军队重兵保护下从南门进入潮州府城,但访问不成功,因为一路民众之迹全无,这不是个好兆头。他被迎至兵备道署,受到张铣及以下诸地方官很礼貌的欢迎,但第二天一早,因害怕出意外,张铣就请他尽快离去,理由是昨晚发生骚乱,几位迎接了坚佐治的官员的衙门遭到了民众的破坏。两天后的3 日下午坚佐治即乘访问协镇和知府的轿子离开道署,张铣还派了一位护卫率重兵保护他上船,一路疾走,途中,浴于街上民众的恶口杂言中,内有投石者,可见敌意激愤。当地用武力表达他们憎恨西方人的情绪非常强烈。4日, 坚佐治平安回到汕头。6日,坚佐治在汕头向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报告, 言在潮州(府城)形同囚人,如无重兵保护,安全根本无保障,民众态度险恶至极,如再访潮州,公局煽动民众施加危害,长留是不可能的。随行的领事馆翻译34岁的弗理赐(R.J.Forrest)(两年后任第4任汕头领事)在坚佐治的报告中亦言,如不处罚靖安和靖河两局士绅,外人入潮州的安全不会有保障。

该两局署潮州团练总局,统辖城厢一带的水陆团练。

四 英人在潮州府城设领

坚佐治翌年回英探亲,固危林(M.William Cooper)于5月10 日开始代行其职,即任领事代理,他1866年时33岁。他于同年7月7日(阴历五月二十三日)下午,乘中方派赴前来迎接的潮阳县知县冒澄的船,与随员卡特赖特从汕头出发,翌日上午9点抵潮州府城,上岸当时有二、三百中方军队保卫,至兵备道署的一路有军队排列,无当地居民的身影。固危林就住在该道署,除同月11及12日与潮州知府李福泰和兵备道张铣商谈今后公务外,连日忙于地方官的招宴和官绅的答拜。特别是接受了年逾80高龄、鬓发如雪的前激烈反英的邱步琼的拜见,使固危林和中方负责官员欢欣鼓舞,认为意义重大。17日下午他离开潮州,18日晚返抵汕头。他在潮州府城待了10天,不过是在当地清朝官员派人严密保护之下。他被告知不要想马上在此设领。他也明智地向英公使团报告:在汕头设领比潮州好,因为前一地可进大蒸汽船,且有外侨90人,其中半数为英侨;而后一地要走一天的路,英商不会感兴趣。但英公使团认为应照条约在潮州设领。

固危林1854年21岁入外交界,其父是伦敦律师,岳父为印度军官。他的一个姐妹嫁给了后来任汕头和广州领事的司格达。固危林1869 年3月署台南领事,1877年任宁波领事,1887年54岁从宁波领事任上退下,翌年因病退休,63岁去世。

饶宗颐先生总纂的《潮州志·大事志》1870年条载“是岁英人设行辕于潮州府城”。并载乃据《岭东纪略》。后这一说法为潮汕地区的史志所接受。但这一说法不大准确。

正确的开设年月日为同治五年七月一日,即阳历1866年8月10日。地点为惠潮嘉兵备道署隔壁,即今潮州市湘桥区。有以下中方致英领事固危林照会为证,该照会全文如下:

大清钦命前广东布政使司李、惠潮嘉道张为照会事:

照得本司道接准贵领事来照内开,以后时相往来及设立公馆等情。查条约所载,原可随时往来,自一如约办理。惟潮郡民心浮动,嗣后贵领事如有事进城,必现照会敝道,订期专差往迎,以免疏虞。

至公馆一节,现经敝司道看定海关公所一座,座落大厅衙门隔壁尚属妥办。但系海关书役办公之所,既经腾挪借用,议定每月给租银拾两,以资该书役另租房屋之用。所定公馆,七月初一日以后,由贵领事派人看管。兹准前因,理合照会贵领事,请烦查照,仍希见覆施行。须至照会者。

右照会

大英钦命驻扎潮州办理通商事务署领事官固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英领入潮州府城的成功,使英美商人试图也打入潮州府城。1867年4月2日,上述汕头最早开设的美英商德记行秘密雇佣华人蔡合,以蔡的名义在潮州府城近东门处租店铺开设了怡记栈,实际为德记行的代理店。但半个多月即被潮州人识破。同月28日(三月二十四日),先有几名举人和秀才赴该店要求关闭,被蔡拒绝,遂于同日率壮汉数十名闯入该店,将蔡押往知府处,要求关闭该店和驱逐蔡。

因为德记行的合伙人有英国人李质逊,英领当然要向中方交涉,中方道台张铣5月2日照复全文如下:

大清钦加盐运使司衔广东分巡惠潮嘉兵备道张,为照会事:

案准贵领事照会:德记行本国商人李质逊,在府城地方租屋开行,着唐人吴应龙、蔡阿学,东门下楼畔边租屋一所,付洋银数百元,令置家火。二十四日,有盛大弟等带领多人前来,毁打家火等物,并将蔡阿学送潮州府,重打押禁。希即查明情节,迅为照覆等情。

查蔡阿学等城租屋一事,敝道先时并未闻知,至二十六日,始据潮州府禀称:二十四日,有绅士邱步琼等,将蔡阿合送府。声称蔡阿合系属外来面生三人,不愿其在城开店。房主叶宝金亦云:该房出租,系在城黄千盛出名,素不与蔡阿合相识。现在愿将租银乙百乙十贰元,退还黄千盛,并愿赔补工料银三十元。当经潮州府提问,蔡阿合供称:来城拟做生理,只有女婿吴阿应一人合伙,并无与贵国商人合伙之语。迨再三研诘,始称揭用洋人本银,言语诸多闪烁。其租银乙百乙十余元,业经叶宝金缴府。蔡阿合以补偿工本银三十元为数太少,不肯领回。因暂交差看管,并未拷打。

兹接来函,即派委员前往,查验房内家火,是无损伤,修造工本约计需用六七十元。敝道当即唤蔡阿合来署,询问此事始末。伊亦不愿承租。谕令将租银领回。其所费工本,断如四十元。合前三十元,共七十元。殊蔡阿合再三不愿收领。声言必俟贵领事命下云云。除将蔡阿合当堂交黄千盛带回外,细查叶宝金房屋出租之时,实不知有贵国商人李质逊在内。因蔡阿合向来生疏,为其所瞒。是以顿翻前议。且敝道先时未接贵领事照会,未及预为招呼。现在叶宝金既不愿出租,蔡阿合亦不愿承租。应请贵领事转饬蔡阿合,即将租银乙百乙十贰元及工本银七十元收领了事。其藉端生事之人,敝道容俟查明惩办,以敦友谊。须至照会者。

右照会

大英署理驻扎潮州办理通商事务署领

事官固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内蔡合、蔡阿合及蔡阿学,应为一人,还有吴应龙与吴阿应也为一人。

《潮州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上册第728 页载1934年分司巷32号有洋货商店德记。大概是同一商店。

由于英方的交涉和两广总督的压力,潮州府城只好同意让蔡合重开德记栈。

1867年10月31日,坚佐治从英国返抵汕头,翌日再执领事职务。

1869年,又发生了英皇家军舰金龟子(Cockchafer)号事件,英人称该军舰从潮州沿韩江而上时,船上人员无故遭当地村民袭击,几人受重伤。英领事阿查礼请香港英国海军上将派一足以镇压的舰队,但还假惺惺地要求不要流血。广州领事罗伯逊也要求两广总督派员逮捕闹事者和与上述从香港前来镇压的英国海军合作,总督当然被迫答应。但尚未等到任何清朝官员来到,该舰队司令官琼斯(Jones)就平毁了3座村庄,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应琼斯的要求,阿查礼陪同了镇压。

五 方耀与英领事

1870年,经两广总督瑞麟奏请,方耀任潮州总兵,此人非常能干,他逐渐维持了当地治安,也逐渐镇压了当地的抗英活动。

1876年,26岁的倭妥玛(Thomas Watters)代理汕头领事时,反对方耀处死一被控绑架的苦力掮客。倭妥玛认为这是冤案。他请广州英国领事罗伯逊向两广总督反映方耀的杀伐治理政策,但后者拒绝了。方耀为此专门找倭妥玛商谈,言他是为了治安,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屠夫。但在这半野蛮的地区,治理不能太文明,对此不应过于指责,乱世要用重典。也许这个苦力掮客是冤枉的,但方耀称自己完全知道苦力贸易应如何进行。倭妥玛认为做为一个中国官员,方耀是有礼貌的。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47岁的费里德(Alexander Frater)上任为第7任驻汕头领事。在他任上的1891年, 当地的铁腕人物方耀去世。终方耀在世,英领事全力支持其统治。由于方的强权统治,自70年代初以来,当地英领的生活变得愉快了。 洋人可从汕头去向内纵深走3天的任何地方而不用担心会有危险,就像在上海周围一样。在历任英领事的印象中,方耀是个态度谦和的小个子,毫无武夫的粗鲁相。他自称砍过成千上万的人头。他的杀伐办法很简单。潮汕一带有人闹事,他就在深夜带兵包围所在村落,将人全部杀掉。他在当地成了恐怖的代名词。

在方耀统治潮汕地区时期甚至而后的20年,历任英领事的报告中对方耀有许多生动的记载,除了今天大家已经熟知的,还记载了过去在方耀的家乡普宁,最大的豪强家族除了方族就是李族,两族是死对头,双方械斗不断,这一带的人几乎无不卷入。及方耀掌权,方族占了上风,该族强霸普宁集市,为非作歹,干了许多坏事。但方耀死后,对头又起来闹事。

六 英领事被殴打事件

1924年,49岁的歌尔克(Cecil C.A.Kirke)任汕头领事, 副领事是卡塞尔斯(W.C.Cassels)。

1926年5月21日中午, 歌尔克在与汕头交涉署交涉员商讨了一些公务后回到领事馆,发现领事馆(外)墙上(贴)有许多红墨印的大标语。上端有苏维埃斧头和镰刀标志,下面的文字反映了通常的反外和共产主义情绪,这在该城的某些阶层中是普遍使用的。当领事不在时,领事馆外墙上就会贴有标语。歌尔克为此曾致信上一任汕头交涉署Chiang(蒋,姜?)交涉员,后者派警察予以制止,但警察显然未克尽职守,所以歌尔克常常要去清标语。这时他又在从领事馆外墙清除这些应当是早上贴上去的标语,从墙东端撕了三四张时,从领事馆西角来了一罢工纠察人员,还紧跟着六七人,该罢工纠察人员走近歌尔克,用英语对歌尔克吼叫,用恶狠狠的语调质问歌尔克为何撕他的标语,歌尔克不理他,继续清标语。此人更接近歌尔克,几乎碰了脸,面呈狂怒地又问了几次歌尔克怎敢撕标语,尽管他的态度令歌尔克无法忍受,后者还是决定尽量避免引起事端。歌尔克平静地问他是否贴了这些标语,他肯定了,并同时开始用拳头不断打歌尔克。歌尔克拼命抵挡,但立即被此人的同伙推了回去,后者不停地打歌尔克的手臂和头,并叫在堤岸围观的人群来帮他们。歌尔克躲回了领事馆,但其中的一个又用手杖打了他。歌尔克认为幸运的是,周围有其他外国人,所以这些被歌尔克称作恶棍的人认为还是不闯进领事馆为好。歌尔克马上从英国船上叫来了一个武装卫兵,显然要动武,那些打他的人知道事态严重,就逃走了。

事件发生的两小时内,歌尔克马上又去面见汕头中方交涉员,但未见到,只得向其属下一职员提出强烈抗议,并指出事情的严重性,还指出,这些人打他时旁边就有中国警察,但他们熟视无睹,无所行动。歌尔克认为他们未遵守上一任中方交涉员的指令,并口头通知,他已要求英国皇家军舰H.M.S.Hollyhock(蜀葵)号的舰长(R.T.Miles)派来了英国水兵至英国领事馆保卫,直到接到中方正式道歉,并保证不再在英国领事馆墙上贴标语和惩治纠察者,今后纠察者将不被允许从港口上岸。歌尔克还从汕头致电英国驻华公使马克雷爵士及英国外交部,报告了此事。

翌日,即22日,汕头中方交涉员面见歌尔克,请歌尔克撤回英国水兵,歌尔克当然不会答应。该交涉员言他个人是相当愿意道歉的,但准备一份书面道歉要仔细考虑,需待时日,并强调,在汕头,无人有权力惩治纠察官员。不过歌尔克认为此次会见自始至终是相当友好的。中方交涉员回去后的同日致函歌尔克,指出他面见歌尔克后,即指令中方警察负责人专派警察保卫英国领事馆,而歌尔克从英国军舰上叫来了英国水兵们上岸,虽然他理解这是自为保卫措施,但这违反了国际法和对港口的规定,会引起极大的不安和误解,影响两国外交关系。他指出,事情并非无解决办法,仍请歌尔克撤回英国水兵,并请歌尔克答复。这当然是官样文章。

23日,歌尔克致函汕头中方交涉员,言接到了来信,并指出,此事发生已48小时了,他惊讶地发现未从中方接到任何道歉。他说在这一要求被满足后,他将参照英国驻华公使的指令要求英国皇家军舰蜀葵号的舰长撤回英国水兵。

同月28日,汕头中方交涉员因已电文请示了省政府,来见歌尔克,并带来了致函,公开作了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但歌尔克不满意,因为其中未提到对滋事者予以惩戒,而这是事件引起的关键。该交涉员走了,后返回,带来了修改致函,并补充指出,他已要求东江行政委员会指示罢工委员会对滋事者予以惩戒,仍请歌尔克撤回英国水兵,并请歌尔克答复。据歌尔克的说法,该交涉员急于让他接受此函,几近请求,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没有官员能肯定会对滋事者予以惩戒。考虑到这一点,歌尔克只好接受了此函。同日,歌尔克回函汕头中方交涉员,言接到了他今天的来信,并指出,此事发生后,他既从中方接到道歉,现要求英国皇家军舰蜀葵号的舰长撤回英国水兵,并请中方今后对所有的英侨予以保护。

歌尔克对汕头中方交涉员解决事件的积极态度是满意的,他也急于在上海五卅运动爆发一周年前解决此事,因为他知道闹不好会不可收拾。

从英国驻汕头领事馆的档案可以看出,该馆在汕头的81年间,发生了无数的事件。但目前中英方面研究者都很少,主要是对该档能寓目者很少。希望今后能引起从事近代潮汕地区史研究者的重视,搜集及翻译整理这批史料,并配合汉文史档进行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1999-09-07

标签:;  ;  ;  

中英在潮汕地区的几次谈判_潮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