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文
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 要】目的:探索腰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08-01
腰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好发人群为腰部过度负重者,有研究表明,腰间盘突出已呈年轻化趋势,对此已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探索腰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36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0~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9±2.94)岁,平均病程(4.28±1.02)月。
对照组: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1~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8±2.84)岁,平均病程(5.14±0.23)月。
观察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对照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给予患者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担心手术可危及自身生命,此时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和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耐心回答患者每个问题,给予患者多方面的爱护和关心,使患者感觉到亲切感以及安全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术前准备: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习惯,且在手术前做好相关检验工作,比如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
(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室内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且为患者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疾病治愈成功案例,树立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自信心,同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使报告手术医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术后护理:①基本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取去枕平卧,将患者双腿呈弯曲,在膝下垫软枕,使患者双脚垫高30°,术后6小时内,每小时对患者测量一次生命体征,若6小时内患者无异常情况,6小时后可改为4小时测量一次生命体征,直至患者病情平稳。②引流护理:由于手术对患者创伤性较大,且术后出血量较多,所以在术后需放置引流管24~48小时,并且期间严密观察引流量和引流颜色,同时防止引流管出现折叠、堵塞现象,保持引流管通畅。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麻醉药效过后,疼痛感逐渐增强,可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进行预防。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关健康饮食,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强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使用统计学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 ,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n=60),
观察组:下床行走时间(2.14±1.56)天,住院时间(7.15±2.48)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7%)例。
对照组:下床行走时间(5.89±2.04)天,住院时间(15.28±3.05)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30.00%)例。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患者腰间盘纤维环受到损害,使髓核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出现压迫的一类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虽显著,但术后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
围手术期应用于腰间盘突出患者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优质的护理,而加强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其中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早期训练:抬腿训练,正常情况下,在患者术后两天便可进行,开始锻炼时每天坚持3~5分钟便可,待疼痛现象逐渐消失后,便可将抬腿高度增加到90°,且每小时抬腿60次,每天4~5次,②中期训练:在患者术后3~4天便可下床活动,嘱咐患者刚下床活动时,应在床边活动,适应1天后,便可扶墙走动,进行有氧运动,每天锻炼10~15分钟,防止腰肌受损。③后期训练:腰背部训练,患者术后1周左右,便可对患者进行腰背训练,将动作要领耐心、详细的为患者讲解,且作出标准动作示范,在训练过程中,可由简单到繁琐,由慢到快,运动量随患者病情恢复增加运动量,正常情况下,坚持锻炼3个月,腰背功能可得到相应恢复 [3]。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围手术期护理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吕琪.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43-344。
[2]杨晨.探讨腰椎椎间盘镜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4):381-381。
[3]王玉伟,杜云飞,杜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8):161-162。
论文作者:陈洁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