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十个问题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十个问题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十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事业单位论文,人事制度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基本是单项的、初步的。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仍然比较滞后,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顺,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目前,事业单位多由各类国家机关兴办,政事职责不分,造成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关系不顺。由于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陈旧单一,使事业单位缺乏活力,成为机关附属物,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不成体系,加之目前许多行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明不顺,给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增加了困难。

(二)事业单位人员增加过快,财政难以承受。以哈尔滨市为例,1994年,哈尔滨市财政总的支出是158225万元,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支出就达4547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8.7%,其中全额拨款的7906万元,占24%,差额拨款的6668万元,占4.2%。目前这种情况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现在事业单位是吃人头费,只有“吃饭钱”,没有“干活钱”,个别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吃饭钱”。沈阳市中心医院提出的口号是:“确保生存,力求发展”。事业单位目前的经济困境是影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总体改革思路不明确,综合改革措施不配套。目前,许多地方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仅仅确定为减少吃皇粮的人数,这是不全面的。减少吃皇粮人数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全部。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应该区别对待。有些事业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逐步推向市场。有些事业单位该国家办的,国家还要办,该国家管的,国家还要管起来。对如何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部提出了“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八字方针,但如何贯彻落实,缺乏总体思路和具体配套措施。由于总体思路不明确,改革措施不配套,直接制约了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滞后,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偏低。自1986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以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工资待遇方面,与专业技术人员拉开了差距。1993年新工资制度出台以后,职员工资标准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又低了许多,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发〔1993〕79号文曾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但由于职员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面临的“进不来”、“留不住”的矛盾更加突出,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辽宁省某医院从事管理工作人员除院长外,只有3人是大专生,其他都是中专生和护士,整个管理水平很低,为解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的问题,有的地方搞了“高等教育管理”系列的职称;有的搞了“德育”系统的职称,还有的事业单位搞了非领导职务。如果不尽快出台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这种状况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五)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比较严重。1993年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一是平台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许多事业单位是平均发放,没有用活。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低职务人员工资偏低,也是这次工资制度改革遗留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六)人事管理自主权没有落实。现在有些政府人事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死,该放给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没有下放或被截留了。特别是对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其职称评聘、机构编制、工资总额等仍然管得太死。不少事业单位提出,对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不管其生存,却管进人、编制、职称,这样不合理,迫切要求进一步下放自主权。另外,统包统配的用人制度,主要是大学生分配制度和军转干部安置制度没有彻底改变,事业单位不愿要的人有关部门强行分配,也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的落实。

(七)人才流动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事业单位想进的进不来,想流的流不动,即使“动”了,也是通过非正常的行政手段的“调动”。特别是对富余人员的安置,仍是一大难题。事业单位安置富余人员困难,消化渠道过窄,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不具备自我消化能力。有的单位因为部分剥离人员上访告状,不得不把这些“优化”出去的人再“组合”进来。富余人员安置难主要是事业单位改革不配套,外部条件不具备。另外,对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及《事业单位辞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因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不配套以及有些内容无法操作等原因,在实际中无法贯彻执行。

(八)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矛盾较多。当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还是看学历,论年头;二是实行评聘分开的办法以后,评是一个矛盾,聘又是一个矛盾。评时在单位产生一次震动,聘时在单位又产生一次震动。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是“先要面子,后要票子”,评上职称后,都要求聘任并兑现工资,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觉得矛盾很大,不好处理;三是职称与工资挂钩太紧,弊病太大;四是职称“终身制”,一旦评上,终身享有;五是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太多太乱,比如演员(包括歌星、舞星、笑星),似应视为自由职业者,不应该评审职称;六是高级职称的评审权大多集中在上面,地方大多是集中在省里,评委会对基层事业单位的情况不了解,只能根据书面材料进行评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兽医”评“人医”的不正常现象;七是对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职称管得太死。

(九)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包袱太重,不少事业单位生存困难。辽宁省电影公司现有在职职工80多人,而离退休人员就达100多人。大连化物所现有职工1300多人,离退休人员就有430多人,到2000年,可能多达700-800人。哈尔滨市话剧院作为全国五大话剧演出基地之一,现有编制222人,离退休人员就有130多人。由于话剧院本身造血功能先天不足,要养活这么多人非常困难,国家给话剧院的人头费现在还不到50%,单离退休费就缺口一半以上。1994年国家给话剧院的人头费是31万元,而光离退休费就花了70多万元。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不少事业单位亏损严重。对基层事业单位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问题。例如,辽宁省级医院,国家的财政补贴只占医院开支的7-8%,市县医院仅占3—4%,还不够离退休费。锦州市医院,除一家外,其他都亏损,乡镇卫生院50%亏损。由于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包袱太重,许多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吃饭问题、生存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活力的增强和事业的发展。

(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滞后。由于各地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不仅严重地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成了事业单位本身发展的一大障碍和瓶颈。

标签:;  ;  ;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十个问题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