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复苏:问题与前景_经济论文

东亚经济复苏:问题与前景_经济论文

东亚经济重振:问题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前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年半前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导致东亚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经过两年改革和调整,东亚经济强劲复苏和重振,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的关注。

潮涨潮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争废墟上日本经济从1946年开始走上复兴之路。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到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已为1946年的11倍,人均GNP从50年代不及美国的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以美元计算,日本GNP于196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在经济规模上成为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继日本经济崛起之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20多年高速发展,从1974年到1993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7.5%, 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年均2.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3.0%的增长水平,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

日本人具有顽强的拼搏和赶超精神,但有时容易走极端甚至误入歧途。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没有抓住机遇进行结构调整,而是大炒股票和房地产。从1985年到1989年,日本GNP 年均增长率降至5.7%,而日经股票平均价格却年均上涨31.3%; 日本国土面积仅为美国面积的1/25,地价总额却为美国的4倍。在此期间,股票价格和地价占GNP的比重,分别从0.75倍和3.62倍上升到2.24倍和5.47倍。 到1992年8月,日经股票平均价格从其高点下跌65%,地价下跌70%。据《日本瞭望》月刊统计,从1992年到1999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失业率上升到接近5%。泡沫经济破灭的严重后果是,国债急剧增加,产业结构滞后,特别是信息产业比美国落后10年以上。

从1997年7月泰国货币泰铢大幅度贬值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 来势凶猛,影响很大。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1998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下降2.6%,其中中国香港特区和韩国经济分别出现5.3%和6.7%的负增长;东南亚4国经济平均下降8.5%,其中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经济分别出现13.2%、7.5%、0.5%和10.2%的负增长。在一些国家,企业破产增加,失业率上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为刺激经济复苏,自1993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实施8 个一揽子计划,总投资达112万亿日元(约合10008亿美元)。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重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从1999年起日本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与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步履艰难相比,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快、势头强。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和预测,2000年东亚(不包括日本)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6.5%,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从1999年到2000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4 %和7.9%,其中:中国香港特区分别为3.1%和8.5%, 新加坡分别为5.4%和8.0%,中国台湾地区分别为5.4%和6.8%, 特别是韩国经济形势迅速好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1997年的70 亿美元增加到1999 年的155亿美元和2000年的156.9亿美元,出口扩大和外汇储备增加,两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10.7%和8.3%。印尼、马来西亚、 菲律宾和泰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9%和4.7%。

在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缓解这次金融危机和东亚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市场萎缩和对华投资减少,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但由于适时拉动和扩大内需,中国经济仍保持7%以上的增长水平。到20世纪末, 中国国内总产值和综合国力都居世界第七位,几种主要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与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已经实现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伟大跨越。

东亚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总起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三大不稳定因素或潜在风险,将在不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影响。

1.金融风险仍然存在

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在展望2001年时指出:导致亚洲金融危机最基本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消退。他的看法是:“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政策上和结构失灵造成的,同样也是由于工业国资本过度外流。它们的金融机构在经济景气时期寻求额外利润的过程中低估了风险的严重性,过分强调了积极的因素。”鲁宾认为,“类似3 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混乱在未来某个时候爆发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投资者和决策者们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美国利率和美元汇率变动的不协调性。一般情况下,一种货币的利率下调通常会令其汇率也向下调整。但是,在过去两年内,美元汇率走势更多的与流入美国股市和公司的外国投资联系在一起。美国股市上涨,就会牵动投资者对美元的需求,从而打击欧元和日元势头。2000年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低0.5和0.25个百分点之后,4日又决定将贴现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4日宣布维持指导利率不变。但是,美联储两次调低利率后,美元继续走强。东亚国家和地区货币走势深受美元汇率变动影响。美国的利率和美元汇率如何调整、变动及其影响,值得东亚国家和地区认真研究和重视。

2.股市仍将继续动荡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99年3月30日提供的数字, 美国股市市值占全球股市市值的比重已从1988年的29%上升到53%。东亚股市深受美国股市涨落的影响。2000年美国股市走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随之下调,其中: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3 %、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22%、东京日经指数下跌27%、汉城综合指数下跌51%。在2001年1 月3日美联储突然宣布降低利率的推动下,道·琼斯30 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升299.60点,以10945.75点报收,升幅为2.8%。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324.83点,以2616.69点收市,升幅达14.2%,创造了该指数日升幅历史最高记录。一向对美国股市十分敏感的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深受鼓舞,股指大幅上扬,香港恒生指数猛升4.4%、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上升3.2%、汉城综合指数猛升7%, 而日经指数下跌了394.2点,收于13691.49点。但自5日起美国主要股指又普遍下跌。

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预计,2001年美国经济将“硬着陆”甚至陷入衰退,但笔者认为,最大可能是“软着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股市仍将起伏不定,并将继续对东亚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这也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

3.石油价格继续波动

2000年9月19日,原油每桶价格突然从1999年底的25 美元上涨到38美元,到年底又跌到每桶22美元以下。东亚多数国家所需石油主要或很大部分依赖进口,油价上涨对东亚经济影响最大,这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或潜在风险。

对证下药

东亚发生金融危机的诱因是投机炒作,也暴露了东亚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而这次危机之所以持续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几年来,无论是内部改革还是加强区域合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1.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

体制改革主要是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从体制和法制上解决政企不分、官商勾结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2000年年初韩国政府公布了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方案,目标是:提高经济的透明性、效益性和公益性。在金融领域,加强证券市场的安全性;在劳动领域,修改劳动保险法规,积极推进职业训练以适应劳动市场变化的需求;在公共部门建立符合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管理体制。这个阶段改革重点是改善以自律和创新为基础的软环境。

东亚一些国家最难解决的是债务特别是呆账、坏账的问题。据《亚洲华尔街日报》2000年12月10日提供的数字,美国政府的债务从未超过全年经济产出的100%,1992年约为税收的4倍,而到2000年日本债务已经达到全年经济产出的130%,为当年税收的15倍。日本政府债务中的40%是欠邮政储蓄系统等政府其他部门的,如果将这些资产计算在内,2000年日本政府的净债务仍相当于经济产出的65%。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更加严重。如印尼债务已增加到1470亿美元,债务占GDP 的比重已从危机前的24%上升到90%以上。债务特别是呆、坏账问题已引起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正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调整利用外资结构、合理有效利用外资,认真解决债务问题。国际著名金融信誉评估机构穆迪投资公司已将泰国的投资信用等级从“垃圾”级提升到投资级。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东亚一些国家不同程度的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这也是深化改革的难点之一。印尼现有144家国营企业,只有72家是健全的,其他都有待整顿。 金大中担任韩国总统后一再表示,要切断政府与企业的不正当联系,特别是大企业改革已取得进展。韩国政府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方案对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强化大企业综合信用监管体制,努力保持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完善企业复生和倒闭制度,强化市场纪律,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各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日本实施的“雁阵序列”对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日本严格控制高新技术,主要转移耗能多甚至污染严重的产业,或者把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变成日本的零部件生产和提供基地。东亚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但产业结构落后,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价格变化和资金流动的影响。

据香港《信报》2000年12月29日提供的数字,每年全球高技术产业约70%的利润由发达国家分享,信息产业产值的98%由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占有。1990年,世界软件产业产值中美国占70%的份额。如前所述,日本信息产业已大大落后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跨国公司。 迄今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8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专利权,控制着80%左右的尖端技术开发,垄断着国际技术贸易。除日本和韩国外,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这样的跨国公司甚少。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已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11月27日)刊发的题为《亚洲的前途》一文中写道:“东亚在行动。从新加坡到上海,各个公司和各国政府正以多种方式寻找能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技术。萨洛蒙·史密斯·巴尼公司估计,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2000年用于机械和设备的投资将增加50%。从中国香港特区因特网带动的服务业繁荣到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高技术生产力发展可以看到,东亚正处在一个跃进期。”

日本将信息技术和产业确定为日本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制定了“E-日本”的国家信息技术和产业战略,要在5年内将日本建成信息通信业最发达的国家,韩国将信息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目标是将信息业产值占韩国GNP的比重,从2000年的11%提高到2010 年后的20%。中国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在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和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提出,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因特网普及率迅速提高。为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国家正在从政策上引导大企业的改革,支持大企业的发展。

香港《信报》2000年12月29日援引专家们的话说:“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正在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为人类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物质仍是基础,因为到任何时代人们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东亚一些国家,人口多,在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同时,要重视以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传统工业和服务业,以更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入,生产出更多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英镑贬值没有对欧洲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因为有欧洲货币体系;1994年墨西哥货币大幅度贬值也未殃及全球,因为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和加拿大牵头及时提供了援助和贷款。东亚金融危机持续那么长时间和影响那么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区域协调与合作。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国家的弱点。应该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保持平衡。”他强调,应加强东亚区域合作,以应对欧美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10 +3”)、中国与东盟国家(“10+1”)已举行过四次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举行过两次早餐会,特别是2000年11月底在新加坡举行的“10+3 ”会晤和“10+1”会晤以及中日韩领导人早餐会,是世纪之交的重要会晤,将对推动东亚合作深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10+3”会议上, 中国总理朱镕基说,“10+3 ”机制可以发展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渠道,逐步建立起地区金融、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枢架,实现地区经济的更大融合。中日韩三国在东亚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具有重要份量,加强三边合作对东亚区域合作可以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在新加坡会晤时,三国领导人都表示,三国将提供必要的资金,加强各国在金融、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领域的合作。

在“10+3”会议上, 朱镕基总理提出:加强对湄公河流域开发的投入;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切实落实“清迈倡议”,以逐步建立起东亚双边货币互换网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开发农业和旅游合作的潜力。在“10+1”会议上, 朱镕基总理就今后双方合作重点提出六项建议,以推动双方的合作在21世纪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金融领域合作,防止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是近期东亚合作的重点之一。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不久,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提议组成一个由日本、中国、 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机构, 筹集1000亿美元的资金,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帮助,部分地替代或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这一构想遭到美国无情的封杀。1998年,以大藏大臣宫泽喜一的名义日本又提出了“新宫泽构想”,提出建立总额300 亿美元的“亚洲基金”, 帮助有关国家或地区克服货币危机。1999年10月18日,马哈蒂尔总理在“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的倡议。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10+3”财长会议上,就亚洲地区加强贸易和金融合作问题达成了《清迈倡议》协议,其中涉及金融合作的主要内容有:1.充分利用“10+3”的组织框架, 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和信息交换;2.扩大东盟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在“10+3”之间构筑两国间的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3.到1999年底,“10+3”的外汇储备超过7000亿美元, 如果能够将其一部分用于相互之间的金融合作,将对稳定亚洲区域内的金融市场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东亚区域合作步履艰难,但是,区域化浪潮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推动东亚各国必须加强合作,而“10 +3”逐步走向机制化,将对东亚经济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再创辉煌

东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东亚具有的优势依然存在:勤劳、节约,继续保持较高的储蓄率,主要依靠内部积累资金进行投资的能力仍然较强;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职工工资较低,但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具有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东亚经济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增强防范和化解一些潜在风险的能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并预测21世纪头2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4%,人均GDP增速将超过3%,而东亚经济增长率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据日本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大西昭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和从2011年到2020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分别为3.2%和3.3%。其中:发达国家分别为2.3%和2.8%;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0%。从2001年到2010 年和2011年到2015年,东亚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和6.2%,其中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和2.7%,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和6.6%,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4月7日援引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将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随着东亚经济规模、市场扩大和合力增强,将逐步形成以北美、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东亚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东亚经济复苏:问题与前景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