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用”点亮语文课堂论文_何媚

让“语用”点亮语文课堂论文_何媚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立足于文本,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学习,掌握语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习得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让“语用”点亮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呢?

一、“语用”,从插图入手

新课程标准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但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如《珍珠鸟》一文的课文插图,书桌前,作者肩头上,小珍珠鸟甜甜地睡熟了。人鸟相依,多么温馨的画面。学生们通过精读探究明白了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与呵护下,对作者产生了信赖,由此创造了文中插图所描绘的美好境界。此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把插图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除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也展示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二、“语用”,在朗读中落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也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也道出了朗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上老师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能逐步加深学生对词义、句义的理解,在反复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中感悟各种修辞的妙处,感受文章的美感,进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比如教学《理想的风筝》,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时,学生刚读一遍两遍,只能简单理解这段文字就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可文章一开始为什么要写这些美景呢?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继续往下读,朗读到后面刘老师“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以后,再引导学生回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就会读出这连翘花仿佛就是刘老师的影子。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了情感,再带着美好的情感把内容一遍遍地朗读出来,就能读出课文的语言所蕴含的魅力。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中学习了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及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 “语用”, 在情感体验处内化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应依托课堂,充分挖掘文本的资源,创设语用的契机。

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文本情感渗透处,可通过回忆、唤醒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适当输入语言材料,促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这无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又一捷径。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我会哽咽甚至热泪盈眶。因为成年的我们能够懂得母亲为子女的无怨无悔,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无法真切体会,当我们教课文之前,放了几个母亲为子女操劳的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常常说来说去就是“伟大”这个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我在教学本课,领着孩子体验情感时,随机语言呈现了一些与母亲形象相匹配的词语:“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学生在老师语言引领下,词汇有了积淀,又加深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在学习课中学生在品析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时,学生的言语就丰富多了。他们说那是母亲小心翼翼的爱、是伟大而又沉沉的爱……

四、“语用”,在仿写(说)中外显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许多大作家也是从模仿走过来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小学阶段也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教学中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精彩的语句,特殊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了六年级《故宫》一文,学生习得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后,马上进行相对应的练笔训练,学生对这一写作方法就能运用自如。学完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介绍龙门广场,学生就能用一个概括句“龙门广场是个美丽(热闹)的地方。”先概括介绍,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把龙门广场的美丽写具体。又如学生在学习《怒吼吧,黄河》一文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艰苦情景的描写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排比句式,比喻修辞的运用及对仗的表现手法都是学生仿写练习的极好范本

五、 “语用”,在背诵中强化

之前我们的课堂过分放大读的作用,“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成了一句句很时髦的话,仿佛读可以解决语文的一切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离不开积累,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背诵也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起着良好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千万别荒废了学生们的“童子功”。如我在教学《怒号吧!黄河》中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的 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后,引导学生当堂背诵这个排比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六、 “语用”,在拓展处提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的拓展升华环节往往隐藏着激发学生倾听表达的最佳练笔点。对此,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时机,让学生“一触即发”。以写促思,往往才有真正出彩的课堂。《穷人》的教学中,教师们在孩子理解了桑娜夫妇的善良后,课文到此戛然而止,但情感却依然在流淌。教学至此,教者设计小练笔:当桑娜拉开帘子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情到浓处,学生们奋笔疾书。

学生内心的情感在文本的语言和情感的撩拨下,产生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热度,“趁热打铁”的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最大的效能。

语用,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生们打开学习语言的空间, 让“语用”点亮语文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以语用为基,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有效突围[J]. 刘侠. 小学教学参考. 2015(16)

 [2]“语用”视野下说理文的教学[J]. 陈振玲. 吉林教育. 2013(02)

论文作者:何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让“语用”点亮语文课堂论文_何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